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優先場):假如《生死時速》有第三集…

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

 

英文片名:The Big Bee

賀歲檔前夕,同期突然有幾部日本電影以不同規模上映,除了令人「嘩」一聲的《屍奔女子高校》(假如你還未「用自己方法」看)外,此作或是不少觀眾心水之選。東野圭吾的作品大多也水準不俗,改篇成電影一般都有一定的水準,而這部《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雖然也有其擅長的查案與涉及人性之議題,卻是他較為失色之作,光是想到拿一架裝滿炸藥的直升機停在核電廠上方,以威脅日本廢置核電廠這個理由已夠爛了,入場前期待的,倒是看你葫蘆內賣甚麼藥。這是一部大片格局的電影,片中亦有不少特技大場面,尤其中段一場半空拯救的戲份,拍來最為精彩,看來叫人抹一把汗。先別管全片是否不斷「製造緊張」,確實頗具娛樂性,除了那爭分奪秒的主線外,幕後真兇是誰,也製造得一定的懸念。只是,礙於整個計劃實在來得太荒謬智,不單許多情節只為「製造緊張」而設,乃至末段的陰謀也兒戲得過份,搞了這麼一場「大龍鳳」,幕後原因竟然僅此而已,更得要無數個巧合才能成事(尤其救小孩一段)。未知是否如有雷同,前大半段情節,幾乎與《生死時速》的橋段完全一樣,看至某個理應是出人意表的意外位時,也盡在意料之內了。

 

警告:下文含有重要劇情,請讀者留意。

 

 

署名為「天空之蜂」的神秘恐怖分子,在軍用救援機「大蜂號」的交接期把之劫走,並遙控至新陽核電廠上空,要求日本政府廢除全國的核電廠,否則8小時內機上燃油熬盡,猛烈炸藥將會把核電廠炸毀,做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災難。「大蜂號」的設計師湯原與核電專家三島臨危受命,到場進行指揮工作。歹徒於過程中處處佔盡先機,得悉他們的對策,在危機發生之前,他們也先得找出誰是幕後真兇...

抱著看娛樂片的心態入場,片中不少動作特技大場面,拍來也充滿觀能刺激感
  在宣傳格局與規模上,這是一部動作特技大片,雖然有關動作場面不如預期密集,但抱此心態入場,仍是一部滿有娛樂性之作。在此先勿論電影是否故弄玄虛、製造緊張,像片中一幕空中救援,先架構了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再不斷設計出種種「不可能的任務」,從天氣以至機艙內的情況,更處處向觀眾展現那高空危機,畏高者不難會看得從心發抖。動作特技場面以外,片中人物眾多,到底最後真兇是誰、真相是甚麼,在此也先別論結局是否過份反智,過程倒真有一定的追看意慾。獨論娛樂性,這兩個多小時還算是有一定的緊湊與娛樂性,就是那種你不會有很大驚喜,但總又不會給你甚麼「廁所位」的電影。

 

 

不過,在此還算是無關痛癢地「劇透」一點,我不知道是自己想得太多,還是真有「參考」成份,這些緊張場面,實在太像經典的《生死時速》了。這不單是先天「某交通工具最後燃料不足會釀成大災難」的設境,過程中如「接駁」兩者去拯救人質、機上某個系統令歹徒洞悉先機,甚至圍捕的意外、與歹徒的埋身肉搏等等,看來竟完全是「飛機版的巴士」。或許這不過是我想得太多,但這一切的「如有雷同」,令初段幾乎毫無驚喜可言,我多怕最後真又拍一套假影片去瞞過歹徒。

劇本對有關核電的問題看似批判力強卻徒具靈魂,到最後只能作故事的基本框框而已
  以上問題可能只是我想得太多,但整個故事「玩得太大」,也是了一大敗筆。正如前文所說,其實電影本身沒有問題,導演堤幸彥處理大場面、製造緊張上絕無失色,卻敗在故事與劇本上過份離奇、漏洞處處,甚至前言不對後語,再悅目的畫面、再緊湊的情節,也彌補不了觀眾滿腦子的問號。

故事最終以日本的核電能源問題來作批判,而歹徒要廢除全國核電廠的主線,局部情節也警世味濃。只是,電影的過程相當反智失實,就算是歹徒背後的行兇動機,說來也極為牽強,搞了一場「大龍鳳」竟為了一個那麼兒戲的原因,而歹徒甚至老早知道了事件的下場會如何,不禁覺得歹徒是「得閒無事做」(看畢全片知道歹徒身份,自會明白我說甚麼);當真相大白一刻,在場更有觀眾嘩然:「咁都得?」到最後,這個看似是批判核電問題的背景,除了只讓觀眾覺得作者東野圭吾有一份先見之明外,對劇情的幫助不大,乃至末段強行把「311」植入故事中,更仿成了當地軍方的「招募廣告」,一如荷里活同類電影般,植入了突兀的「大日本主義」。

為求「製造緊張」 ,令電影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情節,甚至得要靠無數個巧合才能成事
  「真相」以外,全片的細節也相當兒戲。劇情為求「製造緊張」,設計一段與主線關聯不大的救援戲,竟作一個異常牽強的理由,讓主角的兒子困於機上,其理由牽強得叫電影開場不足五分鐘,已獲觀眾陣陣笑聲。這是一場涉及全國安危的大型恐怖災難,片中除了一眾核電專家外,竟只得兩個身份不明的警察在街上到處走?過程中又突然跑出一隊甚麼神秘的組織來緝兇?當眾人與歹徒交手時,看似已佈下了天羅地網,竟又能讓兇徒能如入無人之境,那麼,該兩位警探的作用何在?過程中,故事為求「解釋劇情」,自然亦會安排許多無謂人等以作「獻計」,但那些明顯會「被Ban」的念頭過於無稽,非但營造不了一片混亂的局面,反覺劇情拖拖拉拉、愈搞愈複雜。

雖說長逾兩小時的電影沒有甚麼特別的悶場,過程中亦一直保持著高度的緊湊感,惟這些處處刻意設計的緊湊感,其實與主線劇情關係不大,而電影實際上也無必要拍足132分鐘,叫全片看來空有娛樂性,卻無實則讓觀眾感到共鳴的氣氛;漏洞兼犯駁處處,更讓全片看來力有不遞。

 

 

演員方面,在劇本對角色塑造不強的情況下,一眾演員都發揮不足。兩位男主角江口洋介及本木雅弘仿佛只是兩位「黑口黑面」的暴躁男,流於日本同類電影一貫過份用力的英雄形象,而海報上佔一「大頭」的仲間由紀惠,於全片竟只屬客串演出,對白可能只有約十句,當然別論有甚麼好發揮了。

 

 

總的而言,《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以一部特技娛樂電影的心態入場,也不會太失望。雖然片中的高潮戲份,只屬「製造緊張」而設,看來也不禁令觀眾抹一把汗;中段一場救援戲與末段的大爆炸,也拍出了出色的視覺效果,故事中的「真相」亦於文戲上為觀眾帶來了一定的追看性。可是,「找一架飛機在上空盤旋、待燃料用盡後產生爆炸」的計謀先天已夠反智,也難得片中無論歹徒或警方的行動也同樣反智,而這個漏洞處處的計劃、真正的行兇動機,不單讓人覺得奸角「得閒冇事做」,更得要依賴無數個巧合才能成事。角色性格空洞、劇情拖拉無謂,雖則製造了強烈的觀能刺激,卻徒具靈魂。最後,未知是否我想得太多,片初情節與《生死時速》過份相似,「如有雷同」得令小弟觀影時能不斷猜到劇情發展,只不過由巴士轉成了飛機而已,若《生死時速》有Reboot或拍第三集,拍過海、陸以後,可參考這個故事。

Rating:60/ 100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