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與文章沒有關係**
早前跟大家分享過一回疑似「你話乜就乜」的見工經歷,這次想談一次「消失的面試」,甚至宛如一回靈異事件,想來都覺得有點詭異,又或說,那天我被一班無聊人耍了一個上午,足見有些所謂的「HR」,真過度無聊。
話說從澳洲回來後,我曾往某家大型國際性酒店品牌面試前台部門,事前已知道這是「Group-in」。對於服務性行業,面試第一步先要讓你「未入職,學會假」,與一眾素未謀面的人來場明爭暗鬥,我早已習慣了。到達會場時,我發現這次「Group-in」的「對手」多得有點誇張,圍成圈坐,竟有超過二十人。印象中,最多人的一回,是在某航空公司面試空中服務員,也沒有超過二十人,我還暗自以為,這將是一場「龍爭虎鬥」。
沒想到,對手竟來自五湖四海。一般而言,面試都是同一部門「互片」,這次竟然甚麼部門都有,就連維修叔叔與清潔嬸嬸也在,相信他們都始料不及,面試竟要他們說英語。他們說得辛苦,我們也聽得辛苦,背後一眾HR聽見那些「唔咸唔淡」的英語,竟然掩嘴而笑,完全不忌諱,不知所謂。
好戲在後頭。HR收掉了我們的名牌,我大致猜到下一步是甚麼環節:「講返你抽到名牌嘅人,佢頭先講過乜嘢?」我明白當上服務性行業,一定要在最急速環境下記住客人的話,但多得廿人雜亂無章的自我介紹,實在極難記低,更難在他們事先沒有說明,最難在我抽到是那位相信無人聽得明的維修叔叔。如是者,廿多個應徵者中,沒有誰能說得出對方的話,管你是個Master,或是應徵經理級別的中年人。
第二個「遊戲」是「傳波波」,要我們廿多個人在兩分鐘內,討論如何用最快方法把球傳遍每個人手中,過程將會看我們的合作思維。我不知道哪個智障想出這些誤以為很能考到你的「遊戲」,試想,廿個人在兩分鐘內要討論,若真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平均每人有五秒時間,而且大家七嘴八舌,根本難以得出結論。如是者,基本上只有一兩個人有機會發言,其他人都只得大叫「係呀」「好呀」。最後,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然後我們這一眾面試的「西裝友」急忙「玩遊戲」,把球在五秒內傳遍眾人手中,狼狽樣子竟再一次惹來背後那群HR竊笑,對,是「一群」,一群「食花生」嘴臉的人,我已極為反感。誰知,他們竟說,最快紀錄是一秒半,怎樣做到,不會告訴你。
結果,HR宣佈,讀名者「冇得留低」,剩下的人「有得留低」。誤以為獻計發言的人能夠留下,他第一個被「叮」走;那個清楚記得別人說話的女生,第二個被「叮」走,我到了第十幾個,不難想像,平平無奇,也被「叮」走。離開時,大家竟然都站在門外,一臉憤怒被耍了一整個上午,想看看誰「有得留低」。沒想到,數著數著,直至最後一個人離座,我們竟然全數被「叮」走。其中一個似乎是這群毫不專業、「恥笑」得最厲害的HR「阿姐」離開,帶點不滿:「等咩呀?唔好意思,你哋落選咗喇,仲唔走?」
再一次,不知所謂。
故事還未完結,好戲繼續再後頭。
過了兩星期,我收到一通電話:「你好呀,我哋係XX酒店,我叫X,收到你個application,想約你上嚟做個interview。」
我一聽到「XX酒店」的名字已無名火起:「吓上次見完你同事話Fail咗喎。」
X:「吓?我啱啱先至Review你application,冇打過電話俾你喎,邊個叫過你嚟見?」
我:「上次阿A叫嘅,上上星期二朝早十點,去你哋個Banquet hall見,Group-in嚟喎。」
X:「我地從來都唔會Group-in,你係咪搞錯咗?」
我:「冇搞錯,你哋個地址係乜乜街丫嗎,員工通道喺乜乜商場直入,我直上1x樓就係你哋Banquet hall,之前睇過段短片,你哋酒店係xxxx年喺美國開丫嗎。」
X:「咦你真係嚟過(呃你做乜),你係咪見第個位?一係你嚟見咗先啦?」
我:「(反正冇嘢做)好啦。」
待我來這個「Second-in」,對方眼中的「First-in」時,我步入那個HR Office,再一次填那份早填過的「查家宅式」Application Form,真看不見任何一個上回見過的臭三八;HR的兩位「阿姐」出來跟我握手,也肯定非上回下逐客令的一位,跟我面試的小姐,談吐溫文有禮,亦非上回不識大體的那幫人。
最後,我問她:「阿A、B、C真係冇呢個人?」我甚至拿出電郵給對方看:「呢封係你哋公司出俾我嘅Interview letter呀!」對方一臉疑惑:「真係我哋公司,但我哋部門冇呢個人喎…」我沒有糾纏下去,看對方一臉沒所謂,也沒堅持要他們追查是誰發此電郵,到底真的「查無此人」,還是這班HR閒極無聊,自己「扯貓尾」找班應徵者上來給自己玩,做場「大戲」給自己恥笑,或是甚麼自以為是的「社會實驗」。我不想知道,只覺,一間國際性品牌,背後的徵人程序,竟然混亂不堪。自己的CV,竟可傳到其他人手中。
我有衝動,離開前,乘同一部電梯,到同一層Banquet Hall,看看那個地方是否真的存在,那天,我是否只發了一個夢。
最終,作罷。
假如,那個地方真的不存在,我相信我會發瘋。
對呀,在一家大企業中,HR永遠是對的,應徵者永遠是錯的;HR是天皇老子,應徵者只是一隻喪家犬。
所以,我極反感那些文章教人怎樣面試才能成功,我倒想跟這些人說,請好好學習怎樣面試他人,這才是你們的職業所在。
「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