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確,同行時我們沒有很多競爭對手,那只是我們太遲出發。在Tully街頭,這刻已有近百人在遊蕩。有些人甚至準備充足,例如一隊德國人寫上了:「Please hire us, WE NEED A JOB」的字樣。昨夜台灣人告訴我們,有很多女生會出奇制勝,穿著性感裝扮以求注意,我眼前就有多位穿著背心小熱褲的女生在等著。此外,「跳車」行動不乏聯群結隊的「隊伍」,正拿著電話互相通知接送車的最新情況,他們裝備充足,仿如特種部隊般在街上跑來跑去,左閃右避。眼前一輛大約只載有十人的小貨車停下–那是台灣人告訴我們機會不大的公司,沒想到此行竟也有近四十人蜂擁而上,連原有的員工都不能上車,大家爭先恐後地向司機遞上「名片」,司機正有氣沒氣地接過,然後示意他們離開,各人均顯得垂頭喪氣。
我心忖:「怎能跟他們競爭?」
DJ和阿棠卻雄心壯志,向著昨夜台灣人教我們的等車點出發。大概其餘背包客都是老手,均向那個交界線跑去。DJ冷靜地說:「來,我們分頭行事,一人守著一個街角,若有消息,大家互相通知。」阿棠說:「會不會太煩?有時間才通知吧,我們不需要大家一起有工,有一個人有工也好,起碼到時候有人在工作都可再介紹!」
我反而覺得別想太多,說:「不如大家互相留意對方方向,若有車來到打手勢互相通知!」
阿棠說:「說得也對!」
我說:「別說太多了,祝各位好運!」
雖然我們定了這些計劃,但其實大家相距很近,還是在視線範圍之內。可是,我們看似很有計劃,但始終作為「跳車」新手,還是不及其他人有圓滿計劃。DJ所站的街口有一輛巴士停下,我看見DJ還未來得及反應,已有不知哪來的幾十人,從四方八面跑到司機位旁,高叫「Do you need any staff?」、「Please hire me!」等等說話,DJ雖然遞到「名片」,但始終落後於人。不過,這也沒有關係,因為司機已揮手示意他們離開。DJ給了我一個無奈的樣子,而阿棠則雙手交叉,給我一個「失敗」的意思。
我站在教堂門外的位置,一個台灣人教我比較大機會的地方,我見時間差不多了,便開始留意著四周的動態。大抵這是一個「跳車」熱點,身旁圍住了很多人,正全副武裝準備隨時跑。Tully的馬路不算很長,因為有不少汽車阻隔,加上其時人流極多,我都未必能夠看清整條路的情況。
「車來了,快跑!」突然不知哪來的聲音喊叫,我看見有小部份人向前奔跑,我看不見哪來一輛車,正盤算著要否跟著跑,相信在場其他人都跟我一樣,思疑這是否聲東擊西的做法?幾秒以後,一位外藉人士滿有信心地說:「I think that is! Let’s go!」也許英語始終較令人有信心?在場大部份人都馬上跟著跑,我向對面馬路的DJ和阿棠示意,高呼:「快過來!」
幾十人不顧危險,無論行人路還是馬路都堆滿狂奔的人,大家看不見目標,只順應著人群狂奔,為的只是一個相當渺茫的機會。
隨著大夥兒跑了兩個街角,看到了一輛小型拖車,我已心知不妙,馬上停下。我遙遙看見一堆人跑過去把車圍著,司機高喊一聲:「Get away! I am just a local resident!」
人云亦云,這次中計了。我回頭向正在趕過來的DJ大叫:「假的!回頭!」大家馬上跑回原處,一群有經驗的「跳車」者按兵不動,看著我們這群愚昧的「新手」。我遙遙看見一輛車駛過來,那群「老手」輕鬆地向他遞上「名片」。我們幾個跑在最後的,這刻反而成了首位,馬上跑到那輛小型貨車上遞上「名片」。人離鄉賤,我展現了那個最真誠而又真虛偽的笑容,告訴司機:「Hello, do you need any staff?」我還未說完,背後已伸出無數隻手,大叫:「I am hardworking!」「Please hire me! I need a job!」,甚至說:「I am willing to have a lower pay, please…」這位司機非常友善,微笑地把我們的「名片」一一收下,告知我們暫不需要任何員工,如有需要將稍後再通知我們。
車子很小,那時已堆滿了近十個員工,他們茫然地看著我們,目無表情。未知,他們早前是否也經歷過這種生活?我看著他們那車子的情況,只覺這像電影中那些接載難民的吉普車一樣環境擠迫。
我看著司機手上那疊厚厚的「名片」,心忖,我何德何能在其中突出?身旁的DJ亦說:「其實,我們連這家是甚麼公司都不知道...」
我還未定神,阿棠又說:「那邊有車呀!」我沒時間回答DJ,馬上隨著眾人狂奔。眼前是一輛大巴士,機會看似更多吧?清晨時份,Tully市中心寂靜一片,只聽見大夥兒「GOGOGO!!!」「快跑呀!」的聲音,以及大家急速的腳步聲。
跑到巴士跟前,我們根本不需遞上任何「名片」。因為巴士跟前已寫著「No Staff Required」。但是,有很多人依然不放過這機會,跑向司機為他遞上「名片」。司機粗魯地說:「I am not the boss, 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GET AWAY!」一名女生竟然在司機面前跪下,高呼:「Please, I know there’s someone just got fired, I need a job, please…」司機重覆地說:「Here’s no job! OK? Good luck!」猛力關上車門驅車而去,只留下那名少女在哭泣。
曾經,我們來到澳洲,都是抱著很美麗的幻想。我們幻想在一個很美的農場裡工作、輕鬆賺取金錢、交到很多朋友;我們誤以為這裡有很多工作機會;我們幻想這是一個天堂;我們口中說著要體驗、要享受人生;我們目標要一邊工作一邊賺錢一邊去玩...但是,現實來得那麼殘酷,人離鄉賤,賤得要跪著地上乞求一份工作,我卻沒有想過。我不會為一份工作而跪下,但我也沒有歧視這位女生,只見她聲淚俱下,覺得她也非常可憐。
在這裡,為著一個渺茫的工作機會,近百人清晨早上在此聚集,就只想得一份工作。
我們三人原定的計劃被徹底打亂,基本上看到有任何車輛停下便馬上奔上前,遞上一張張「名片」,換來一次又一次失望。「跳車」高峰期已過,人潮漸散,那群拉著標語的德國人,無奈地把字樣捲起、穿著性感服裝的女生也落寞回頭。身後金黃色的旭日升起,我們卻抱著失望的心情離開,希望再次被擊碎。
「這根本很難得到甚麼工作機會。」我沒趣地說。
「對,這樣子不是辦法...」DJ附和我。
阿棠卻保持著他那積極的態度,說:「別太失落!才第一天!有了這次經驗,下次定能更成功!」
我沒有回應,因為,我覺得這不是「經驗」問題,而是「環境」問題。近百人爭奪一份未知的工作,我真看不到有甚麼機會。
DJ覺得「跳車」非良策,他和阿棠都覺得,認識農場或工廠內的人,介紹自己入去,會是較進取的做法。我沒有參與話題,我去意已決,只待何時離開。
回到Caravan Park小睡片刻,我們繼續求職之旅。早上「跳車」時發現附近有圖書館,我們決定跑到那邊上網。有了今早的經驗,我更努力地找工作。我繼續保持目標,不走回頭路,只看North Queensland一帶的工作。我不相信Cairns連Townsville這兩大城市,加上周遭廣大國家公園群,會找不到一份工作。我投了很多履歷,有些馬上作出回覆,有些卻音訊全無。我嘗試在「背包客棧」找附近一帶的農場,始發現附近地方如Ayr都沒有甚麼工作機會。因為今年雨水過多,變相令農作物失收,到處的農產品市場都非常慘淡。沒想到,早上還很樂觀的阿棠都加入我們的行列,笑言要在「背包客棧」警告各位別來Tully。
周末人人放假,Caravan Park都變得熱鬧起來。我們幾個香港人偶爾圍在一起,玩著阿棠帶來的Boardgame,再無聊一點,便鑽研一下廚藝。
我深信離開的日子不遠矣,我要更加學會獨立。
我漸漸習慣了「煉獄」生活,百無聊賴下,更學會了看天際風雲變色。由於我們沒有工作,連洗衣錢都不願亂花,加上天氣炎熱出汗極多,每天都會自己手洗衣服。這裡潮濕悶熱,看到陽光普照便要馬上拿衣服去曬,天時漸陰就要找辦法把衣服收好放乾。我曾試過用風筒烘乾衣服,可是,礙於天氣太潮濕,電器產品很容易變壞。別說風筒,連鬚刨也經常失靈,我都不敢使用過量。有時候,房間沒有位置,我們索性把衣服拿到Common Area,邊上網邊吹乾。晚上入睡的問題還是最困擾我,睡著了也經常熱醒。
有了星期五的經驗,我們星期一去跳車就更有效率。很多深知沒有機會的車,我們都沒有去追。先別說能否獲聘,我們發現,小公司的車子並沒有太多人蜂擁而上,起碼司機或老板收「名片」的機會也大增。
途中,我們碰見了第一天在Reception遇到的韓國女生。她打扮得花枝招展、性感冶艷,下身卻穿上了工作用的水鞋,與她上半身的妝扮完全相違。她禮貌地向我們問好,我覺得她這副「戰鬥格」很難看。
一輛客貨車在我們身旁停下,難得司機願意收「名片」,自然群情洶湧,我更覺得今天的人潮比上周多。眼前暫無其餘的車,我們也往人群內擠,以求獲得一個機會也好。車上員工以一貫獵奇眼光看著我們,其實這狼狽場面也非常難堪。
突然,我感到人潮內有一鼓迫力,差點把我推倒。我回頭一看,那韓國女生不斷往人潮裡擠、撞開其他人,明明身處最後的她,一瞬間竟然擠到司機跟前,惹來在場陣陣不滿聲音。韓國女生向司機擠眉弄眼,操著一副不太靈光的英語介紹自己。司機手握近百張「名片」沒有看一眼,卻向韓國女生說:「Come on!」韓國女生興奮地跳上巴士,全場報以一片噓聲。
人窮也不能喪志。幾天前在Reception看見韓國女生那落泊的樣子,正打算一鼓作氣沒工便離開。沒想到,過了幾天,她竟然使出這樣的手段。
「媽的!現在是到底請妓女還是女工?幹他媽的臭泡菜!」身旁一位台灣女生跟我說。
「真是她媽的韓國人!」起初,看見一位絕路的同路人,也在心中祝願大家好運,誰知這竟是一位不擇手段的人,我說:「她差點把我推倒!」
「他媽的韓國人,這裡都給韓國人佔據了,我們也要吃飯的,我幹!」那位台灣女生火光得粗口橫飛。
「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呢,沒辦法啦!」DJ說。
「這裡的韓國人甚麼都要爭、甚麼都要搶,他們甚麼工作都要做,就是非常團結,不讓你們有機會,我上星期就是給一個韓國人換了我的工作!老板就是要Fire我呀,他Fire我是可以沒原因,就是因為工廠已經變成了韓國人的勢力。好呀,我給Fire了,卻跳車跳了一個星期都沒工作,真不服氣!」台灣女生指著對面的巴士說:「那個他媽的老板剛才還要問我,找工作找得怎麼樣,我可以怎樣?」我看看她指著的巴士,正是星期五那跪地女生求職的一輛,她續說:「現在沒有啦!我還打算多工作一個月就去玩,錢又不多,突然沒了工作,我乾脆買機票回台灣算了!」
待這個女生憤怒地罵完一遍,我才問她:「你來了多久?」
她說:「我來了差不多一個多月,就在那邊工作了那麼久。我不停看到同事給Fire,後來換了一群韓國人,環境就更差了。現在,如果你沒經驗的話,要有工作就是很難,這裡沒機會的了。我勸你們快點離開,別浪費時間啦!女生可以有很多奇怪的方式突出自己,男生就真的比較難...但是,要我像那個韓國女生嗎?我才不會破壞自己的人格,幹!」
她臨行前不忘說句:「我幹!現在就去買飛機票,他媽的!祝你們好運了,後會有期,就這樣,Bye!」然後頭也不回,向我們揮手道別。
我連問這「烈女」名字的時間都沒有。但是,我卻很欣賞她的性格,既來之則安之,逆來順受,面對絕路也不挑戰自己的人格底線,也不要放下尊嚴。我們來到澳洲,是要體驗人生,卻非出賣人生。
**文章正陸續從Facebook Page搬到這邊,如欲繼續追看Ch.31前的文章,請到專頁的「The Story Within」相簿中繼續追看,謝謝**
请问小说第十三章:重新上路 (Part 1)之后可以在那里可以看到?一跳就跳到第30章了。 谢
文章正陸續從Facebook Page搬到這邊,如欲繼續追看Ch.31前的文章,請到專頁的「The Story Within」相簿中繼續追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