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工:既非動作片,亦非諜戰片?

美國特工

英文片名:American Assassin

美國特工

很少會看到一部電影那麼直截了當地稱為《美國特工》,彷彿是入場前已告訴你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故事;無需「乜乜風雲」亦無「叛諜乜乜」,簡單直接、沒有任何幻想地告訴你,這就是一部特工題材動作電影。對嗎?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雖名為《美國特工》,但全片動作場面不多,即使偶有動作場面,亦均為雜亂無章、看得目眩的一種。主線既想寫反恐,又想談核武危機,再以男主角的復仇心理為重心,過程東拉西扯、故弄玄虛,到最後無厘頭企圖展現一場大場面,只不過急就章匆匆完場,把大美國主義發揮極致。這個題材若放在八九十年代,或能大收旺場,惟今時今日還談這些核能危機、第三次世界大戰之恐懼,似乎就有點過時;即使劇情也有牽涉到反恐元素,卻只輕輕沾上邊,只淪為故事背景之餘,並與主線關係不大。本片不禁令我想起早前的《原子殺姬》,同是一部連基本故事都交代不清之作,更別談你想像的官能刺激了。其實,近期有不少作品都想向八九十年代的電影題材致敬,或是拍回那個年頭的故事,但似乎都難以切合今天的口味,像《保鑣救殺手》般成功者,不多了。

 

 

Mitch與未婚妻度假時,親眼目擊愛人被恐怖份子所殺,其後嫉惡如仇,不惜深入恐怖份子基地,希望能報他們殺妻之仇。他的激進行為被特工部門看中,邀請他進入組織,在嚴師Stan的受訓下,終於成為一名特工。他的首個任務是要調查一宗核武交易案,要於代號「幽靈」的神秘人發動襲擊前把他們一網打盡。性格衝動的Mitch多次不聽命令擅自行動,縱把自己身陷險境,卻發現到更多線索...

劇本不斷想向觀眾展示自己很「高科技」,大抵在製作規模所限下,一切只成了空口說白話

既名《美國特工》,英文片名亦叫”American Assassin”,再加上海報設計、火爆的預告片,理應怎也是一部四平八穩的動作片,但以此心態入場準會失望透頂。全片的動作場面不多,反是文戲居多,即使數場動作場面好像很火爆,其實也是計算之內於差不多時候要給觀眾一些觀能刺激,但又拍不了甚麼火爆力度。導演Michael Cuesta並非以拍動作片聞名,亦多為電視劇式製作。全片明顯不太懂得處理動作場面,一味以搖擺不定、剪接混亂的鏡頭去充撐場面,連基本的刺激火爆都營造不來。初段一鏡直落的海灘恐怖襲擊與末段的大型爆破,看出他很努力去告訴觀眾自己能應付有如,拍來卻力不從心,令人失望。

故事連男主角的身份都未難說清,還要把身邊一干人等的身份來個大扭轉,最後甚麼都只能順理成章地解決

這並非是一部無頭無腦,由頭打到尾的動作電影,反是一個充滿懸疑佈局,看似有盡計中計的故事,但在導演連基本敘事技巧都未做到時,如此複雜的故事就雜亂無章、理所當然了。這令我想起了暑期的《原子殺姬》,同是以一個很混亂很複雜的故事為藍本,不斷加入大量角色,以求來個局中有局再有局,最後卻甚麼也解釋不來。本片鋪排了過多角色,無論正邪雙方全均忠奸難辨、每個人彷彿背後都有苦衷、有自己的故事,甚至中途又搞出雙面臥底、兩代師徒的恩怨情仇。這些糾結的人物關係愈搞愈複雜,拍得出色者不難戲味十足,像本片導演功力有限下,只覺眾人性格與立場話變就變,到最後甚至連部份神秘角色都零交代,難道以此故事還想去拍續集?

主線描述男主角成為特工的心路歷程,花了漫長時間去鋪排他的過去、他的悲劇、他的性格,到最後又跟主線關係不大,受訓過程想拍得有如《飢餓遊戲》般,空有誇張構想又沒有好好發展。全片意圖想學習傳統的特工電影,不斷帶觀眾環遊世界,但這些世界各地的背景亦多此一舉,只差在沒變成《天機:富春山居圖》般帶觀眾環遊世界的水準。到最後,全片過份貪心,把大量關聯不大的支線拼湊一起,出來的效果只如一部四不像。

 

 

近年「咸魚翻生」的Michael Keaton,以其今時今日的地位,大抵無需要接拍這類B級尾C級頭的動作電影,尤幸有他的不慍不火精彩演出,才令本片不致一敗塗地,成功壓得住全片的氣氛。至於Dylan O’Brien不演《移動迷宮》的英雄少年,演個背負悲痛過去的特工新手,在劇本角色刻劃嚴重蒼白下,他的發揮也只能流於表面。

 

 

請別以為《美國特工》是一部動作片,亦非那一類鬥智鬥力的諜戰題材,萬勿捉錯用神。頭尾兩場大型動作場面或會令人眼前一亮,其餘時間卻無以為繼;文戲看來也極為混亂,把一宗簡單的案件簡單複雜化,在導演功力所限下,就連一個基本故事都難以說清。最後,一眾角色「話乜就乜」,只能以大量「環遊世界」式片段充撐時間了事;角色身份與性格話變就變,企圖來個「扭上扭上扭」,突兀程度卻能更勝《原子殺姬》。
Rating:35/ 100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