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見人心:到底係你有問題定我有問題?

方寸見人心

【睇文前留意喇】

早前推出新春優惠反應超熱烈,一星期散貨一箱,現加推一星期,請即把握機會以$100訂購:goo.gl/3EhkQN

英文片名:The Square

thesquare

假如你在街上看見有人叫救命,你會否出手相救?假如有人告訴你正在進行社會實驗,叫你把銀包與電話放在地上,回頭再過來拿,你會否照做?假如有乞丐叫你買一頓早餐,你是否願意?這些看似簡單不過的道德與人性問題,說易行難,真心要去相信一個人,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中,確有難度。榮獲本年度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方寸見人心》,導演Ruben Östlund於前作《愛情中的不可抗力》已成功把一件人性本能反應的小事發大來談,不禁讓觀眾反思,易地而處置身在那尷尬的處境會怎樣反應?這次牽涉的問題就更多,不單從上述的種種問題作批判,更在道德倫理之外,從藝術、難民、貧富懸殊等不同問題落筆,狠狠地諷刺盡中產階級的虛偽愚昧,過程同以嬉笑怒罵形式帶出,惟背後所帶動的思考力度又夠強烈。故事表面很簡單,講述正在舉行專題展覽的博物館館長某天被扖手偷取了銀包與電話,在四出尋找之際,他的工作與私人問題也不斷纏擾著他。把一個簡單的母題擴大,是導演的拿手好戲,今回從一件小偷事件中,擴大至男主角及身邊一干人等的眾生相,揭示中產社會,甚至現今社會中道德價值觀扭曲的問題,像如何演繹「The Square」的一幕搏取得哄堂笑聲,但細想一下,這不是今天傳媒的行事方針嗎?

 

 

身為博物館館長的Christian,素有社會地位及名譽,卻因被偷了財物而作出有違道德的報復行動,早已令他內心過意不去,更被神秘人恐嚇。同時間,博物館正在舉行一個名為「The Square」的專題展覽,Christian無形間也把自己的生活遭遇投射到展覽內容,可沒想到一個不留神的決定,足以令博物館陷入一場「公關災難」中,他的每一個應對,將影響博物館的聲譽...

 

 

對導演舊作的認識不深,只看過他的前作《愛情中的不可抗力》,將「至死不渝」的愛情變成「大難臨頭各自飛」的「花生Show」,有趣得來亦言之有物,今回再借一宗小事來側看人性善惡、扭曲了的社會觀念,一樣不乏反思空間。當社會上人人做個冷漠的低頭族時(這一幕帶點諷刺又不得不承認是現實寫照),你願意好心出頭卻「好心冇好報」,從此對人不再投放信任,甚至令自己做出有違道德的行為;當你企圖贖罪、面對良心責備時,要卸下身段去認錯,會否說易行難?

電影有趣在設計了一個處境,好像整個故事全部都是怪人,當你覺得主角已是一個不正常的人時,原來身邊的人還更不正常、更加詭異,這些情節在觀影時或會發生哄堂笑聲,但冷靜下來再細想一下,當社會已發展到這些冷漠的行為,人與人之間都沒有甚麼道德規範可依歸時,到底甚麼才是正常?你自覺「正常」會否才是「不正常」?看著男主角不時被身邊人和事弄得啞口無言,電影情節中的荒謬或會令你忍俊不禁,這些誇張的情節說來又好像貼近現實。

 

 

一如前作,導演再次把一宗小事延伸至複雜的問題,繼而順帶諷刺中產社會的虛偽荒誕,而男主角所任職的博物館館長,就是問題的泉源。電影片名「The Square」指的是博物館內其中一件平平無奇的所謂重點藝術品,偏偏主角們就要為這件藝術品穿鑿附會、無中生有地作宣傳,結果竟惹來公關災難。片中有不少荒謬得來而又幽默感的情節,像一堆亂石的「藝術品」在清潔工眼中無非是一堆垃圾、像一些行為藝術變成失控時,中產人士又可會對之樂在其中(同時也批判社會上冷漠無情的人性,一箭雙雕),藝術的真正界線在哪裡?(無獨有偶,本片奪得了康城影展最高榮譽,也不禁令我想起近年康城影展電影不乏「伏作」,卻被捧得奪獎地步,骨子裡又是否同一班人的視野?)導演在鋪排這些情節時,沒有明顯指出問題癥結所在,反是指桑罵槐,透過不少黑色幽默位去讓觀眾發笑,也能讓人反思問題的種種(像演繹「The Square」的「另類意思」實是神來之筆),觀影時也能樂在其中。

 

 

在嬉笑怒罵的過程、始料不及的支線中,誠言電影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確沒有甚麼悶場可言,觀影過程也不乏哄堂笑聲,但對這麼一個故事拍至兩個半小時,其實也無甚必要。因故事所拋出的問題極多,要用不同的人物與支線去充撐近兩個半小時,變相令這些支節往往只得數個鏡頭,甚至沒頭沒尾,中段看來略感鬆散。整個故事跑出了許多角色與奇奇怪怪的支線,對於故事想諷刺的議題的確非常突出,但要跟主題連貫起來就真力有不遞。單是主角所遇到的意外與工作上所面對的問題,兩者到了末段即使能夠扯上關係,但前大半段都是各自為政,仿在看兩個(連同支線甚至是多個)不同故事,取材上實為過份貪心,若能略加刪減,效果或會較佳。

 

 

總的而言,《方寸見人心》是個相當有趣的故事,從人性抉擇的框架,延伸至種種社會問題;以嬉笑怒罵形式,不單批判中產階級的虛偽無能,順道也道出不少貼身問題。世上奇人怪人何其多,到底是你有問題還是我有問題?是社會做成的錯還是自身的問題?幽默之外也能帶動反思性,是導演繼《愛情中的不可抗力》後再次「小事化大」所刻劃的神彩。不過,正正因為故事想批判的東西太多(過多)、牽涉過多不同的人物,偏偏彼此交集起來卻難連貫,以致中段鬆散,整體確不及《愛》片般精準過癮。
Rating:75/ 100

 

小弟2017的十大最愛電影、十大最失望電影是哪些?又有甚麼深刻的觀影經歷?請即看此!

 

【最新旅遊文章】珍惜每位外地的朋友

【最迎旅遊文章】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

 

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的小說反應熱烈,火速售罄,第二批貨現已到港,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