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Thelma
別看見「凶靈」二字便覺得是恐怖片或有甚麼鬼怪跑出來,電影節大抵與《凶靈》設定相類,才把之譯名為《北國凶靈》。一如《凶靈》,故事講述少女身懷異能,在高壓家庭下人生被壓抑,隨著感情開始孕育,過去的秘密也被解放,終至無可挽回的收場。故事既像《凶靈》,也有點像去年的血腥奇片《舐血成人禮》,惟本片並非以恐怖作主打,沒有血肉橫飛的情節,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凶靈」,反而跟觀眾大玩心理驚慄,從意象上為觀眾自製心理驚慄。全片連音效都沒有刻意調高,極其量有幕閃光治療,從影像上製造強烈的壓迫感,而事實上,少女的「異能」已經超越了血腥的恐怖,看不見的「異能」才是最觸目驚心,直至解謎以後,一個鏡頭解釋盡前半段不明所以的伏線,才最是叫觀眾不寒而慄。一如《舐》片,故事也是談一個少女的成長之路,與同性友人的愛慾迷離,亦寫她在家庭的壓力下成長,再滲入科學與神學之間的交戰,力求為這些恐怖疑團作個解讀,內心的人性慾望才是最恐怖的根源。劇本寫這段少女心路歷程精鍊而具張力,不動聲色而具挑釁性的畫面、數場超乎想像的「異能」一樣帶動得驚心效果,是一部北歐電影的佳作。
少女Thelma離家讀書,因天性孤僻,再加上家人的壓力下,沒有朋友,生活寂寞。某天,她認識了Anja,二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而Anja也帶領Thelma認識得年青人應有的自由世界,漸漸,Thelma更對她產生了異樣感情。隨著她內心深處被抑壓的感情被喚醒,Thelma開始發現自己有生異能的本領,甚至不經意危害得身邊人,她追查之下卻發現這牽涉到一個家族秘密、連自己都遺忘了的過去...
入場前一定要先調整期望,別讓「凶靈」二字影響,絕非如大家想像中的恐怖片,《凶靈》好歹也於末段來場血腥大屠殺,本片極其量只有「流鼻血」,卻不代表恐怖感不足,其壓迫感同樣絕不輸蝕於典型的「恐怖片」。在表達恐怖感上,全片不見其影也不聞其聲,單靠意象與典型性畫面製造心理驚慄;無需激烈的嚇人手法,一樣能帶動壓迫感。如奧斯陸歌劇院的一場,鏡頭一面對焦女主角情感翻騰、同時對照危機四伏、迫力眉睫的意外,無需刻意製造緊張也叫人心驚膽戰。因著女主角先天的「異能」(在此不劇透是甚麼),她在不經意時使用了,對身邊人甚至自身的影響,也同樣無需大搞血肉淋漓,簡單一個鏡頭已不寒而慄;就如那個童年陰影,恐怖感已能堪「魔童」之效,亦能解釋得到前大半段漫長的鋪墊。即使本片並不算是一部典型的「恐怖片」,若觀眾要講求過山車式觀能刺激,定會覺得「冇料到」,但從意象上來看,本片讓觀眾自己嚇自己(如閃光效果一幕強烈得要出警告字句作溫馨提示就相當大膽,出來的效果也很精彩),這些無形的迫力,恐怖感也絕不輸蝕。
對比起真正的「恐怖片」,本片看來或偶有悶場,而且節奏緩慢,前段亦覺冗長,拍足兩個小時未必有需要,惟故事在恐怖場面外的弦外之音,細嚼下又有強烈戲味。故事講述女主角在基督教家庭的壓迫下長大,繼而面對了現實社會的醒覺,始發現人生原來不應這樣過。到底她為何要在這家庭壓力下長大,看到末段自然豁然開朗,更喜歡是劇本滲入了許多科學與神學之間的抗辯,同時又不乏大量宗教符號學,從初嚐禁果(情慾解放)前被蛇的一次又一次引誘,到最後一次行使的異能,均遙遙地呼應了宗教故事;女主角本為科學系的學生,又與友人批評宗教,偏偏她的「異能」又仿如行使神蹟般。這些矛盾糾結的設定,便讓故事拍來更好玩。
這亦是一段少女的成長之路,其對身體與慾望的覺醒(真令我想起《舐血成人禮》)、在封閉壓抑家庭下力求走出自由之路,那種帶點詭異迷離的白色恐怖,亦為初段帶來追看色彩,期待這個故事到底會怎樣走下去,再配合童年陰影、家族大秘密,到了末段來個劇力大爆發,把上述各個元素來個完美融合,自會愈想愈喜歡。
或許得這樣說,《北國凶靈》是一部比較另類的恐怖片,若追求傳統緊張刺激的恐怖情節,本片未必能夠給予,惟片中以意象與具壓迫感的畫面,與觀眾大玩心理驚慄,如重頭戲的「異能覺醒」,一樣叫觀眾看得不寒而慄。恐怖場面以外,故事更談一段少女的成長之路,輔以科學與神學之間的矛盾對峙,同時也不乏劇力。冷峻的畫面、富恐怖奇想的鏡頭,再加上必令你印象難忘的閃爍效果,無論影像與故事都相當可觀,是一部水準之上的北歐佳作。
Rating:4/ 5
【最新旅遊文章】無憾的9公里步道:加拿大Valley of the Five Lakes
【最新旅遊文章】步行25公里一睹「金三角」絕景:元乃隅稻成神社、千畳敷 @ 日本山口縣
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的小說反應熱烈,火速售罄,第二批貨現已到港,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