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搵到工未呀?」「你之後做咩呀?」「吓?裸辭?」「吓?去旅行?」「吓?做Freelance?」「咁你之後諗住點呀?冇收入喎?」
每每你轉工或辭職,總會聽到身旁有很多人,哪管是朋友或「花生友」,都會問你這些極無謂的問題,聽得多也覺得煩厭。雖說別人或出於關心,但似乎香港人根深柢固的念頭是,一定要有一份工一直做,沒有找到下一份工作,你都不能夠辭職,「裸辭」恐怕有天會被立法規管了。
之前曾經有一份工作請了我,竟叫我兩個月後才上班,但我跟現職的公司已經辭職,意即一個月通知後,我還有一個月空檔,我二話不說便買了機票去旅行。於我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喜訊,竟然平白多了一個空檔、一段可算是長假期的時間,可正當我把這個我認為是喜訊的消息告訴身邊人時,很多人大吃一驚:「成個月喎,俾我就搵份Part-time啦」、「有冇得同你依家間公司講留多一個月呀?」、「你咁樣咪蝕咗一個月糧?」說完之後,我自己也大感沒趣。我明白這是價值觀差異的問題,只是奇怪何以在香港人視野中,真的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其中一個朋友更以自己作例:「當年有份工請咗我,叫我一星期後返抖抖先,我心諗抖咩丫?聽日即刻返賺多個星期錢仲好啦!」
聽來除了覺得對方極度悲哀外,看著這些視金錢、視工作得兩眼發光的人,我覺得有點心寒。
到底,對於香港人而言,生活的目標、生活的基本,是否真的只有「打長工」一環?很多人總會覺得,沒了一份工作,哪管只有一天,都已在「蝕錢」、在虛度光陰。很少人會想到,除了「正職」以外,能夠賴以生活、能夠讓你賺錢的方法也有很多。你或不能做個百萬富翁,能夠賴以維生、能夠為自己的興趣行事,一樣可以活得很好;比你打一份「牛工」,最後違己交病,有錢又如何?既然上一份工辭職的原因,可能已經受了很久、捱了很久,終於到了一個「爆煲位」非走不可,何以,你的人生就只能一直不斷受氣、不斷為自己添加壓力,就連一個空檔去想想自己到底想做甚麼、去讓自己休息一下的機會都不能給予?當看見別人這樣做時,就以一記獵奇心態視之?
常說香港年青人不願儲錢,一年去幾次日本,一次的洗費便等於一個月人工,與其儲錢買樓,不如儲錢去日本。誠言,自己不單一年去幾次日本,甚至一年去了八次外遊,但所花的錢是否如你想像中高?去年我並非全年做Freelance,也有當過長工,我懂得用盡工作之間的空檔、補假去旅行,實際所花的時間亦不如你想像般多。反之,到頭來,你可能因為工作壓抑過多大,每每只能花數天外遊,便於那幾天要盡情發洩,隨時你幾天所花的錢,已等同於我幾個旅行所花的錢。
香港人請放鬆一點、嘗試去想想工作之途以外的東西,也別去批判跟自己不同價值觀的人。跳出框框、退後一步,其實工作以外,還有許多個可能性的。
世界那麼大,窮一生工作,眼界只在賺不完的錢上、為一個與你無關的人賣力,不覺得可惜嗎?
攝於Laguna Colorada, Bolivia
【延伸閱讀】願有天能再在某結冰湖上啪啪啪
【延伸閱讀】致那些懂你心、「物以類聚」的朋友
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的原創小說反應熱烈,只剩最後不足十本,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全新自製Postcard正式開售,歡迎下單!現凡購買新書,即送兩張Postcard!詳情請看:goo.gl/Dfmpbc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