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不太懂欣賞台灣文藝電影,又或說那種風格總不是我的那杯茶,再加上有金馬獎加持,總會打消觀看意慾,但經過去年《誰先愛上他的》後,又對之增添信心。跟《誰先愛上他的》一樣直上Netflix的《陽光普照》,於早前的亞洲電影節一票難求,即使加場皆全院滿座,終也能在Netflix觀影。這是一部關於家庭倫理、善惡界線模糊的電影,感覺有點像早前爆紅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長達超過兩個半小時確無必要,惟過程又不至有太多悶場,導演鍾孟宏冷靜的調度、精妙的電影語言,均教《陽光普照》的可觀性大大提高。《陽光普照》的主旨有點讓我想起了《玩轉腦朋友》,沒有經歷過人生最憂愁的低谷,怎會領略到快樂的美好,一如片名,人生若無在陰暗低谷中走過,又哪能迎來陽光普照的綺麗?故事借一個典型、有著最傳統價值觀的華人家庭,訴說從小到大都被貫注過度正能量的年輕人,最終正面得連自己都迷失了,那心理陰影面積才是無限大,而家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所給的壓力有多高。反之,被社會遺棄的人,終日就在最陰暗的角落中存活,沒有高尚情操,也沒有樂觀積極的思維,生活一塌糊塗,又代表這個人再沒法看見陽光普照的一天嗎?鍾孟宏將個險成俗套、煽情的故事,以冷靜沉著手法慢慢鋪陳至爆發點、製造高潮,將一眾支節融會貫通,實為佳品。
阿和因為傷人罪被判入少年輔育院,遺下了懷孕的女友阿玉,他為要負起責任,出獄後努力重新做人,務求成為好爸爸,惟昔日的麻煩事還是會找上他。阿和的哥哥阿豪是家中的希望,行事樂觀積極,更是位高材生,惟過度正面的人生,終讓他日漸迷失。爸爸阿文一直以自己的人生觀默默守護著這個家,把全副心力放在阿豪身上、望他成材,沒想到悲劇卻是突如其來...
畢竟這非像《我們與惡的距離》那類結構複雜的倫理劇,《陽光普照》長達155分鐘,確是令我遲遲沒有觀看的原因,而觀畢全片確絕無必要長逾兩個半小時,惟故事的精準調度,戲味慢慢滲出,又真能讓你安坐梳化上。除了《停車》,印象中都沒有看過鍾孟宏的作品,惟《陽光普照》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已經緊扣心靈,用上柔和而帶點浪漫的配樂,鋪陳悲劇之端,在那個最陰暗的雨夜,娓娓道來「陽光普照」的故事。既名「陽光普照」,也用上了許多鏡頭去呈現陽光普照的氛圍。前半段的時間仿佛都沒有黑夜,隔著螢幕都能夠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卻又帶點不安的氣氛,是攝影與剪接上的奇功。後半段時而污雲密佈,甚至狂風暴雨,陽光只是偶爾展露、若隱若現,就如海報上光暗交織的畫面般。鏡頭內還是能夠準確捕捉,時而高空俯瞰,再冷靜地捕捉著台北動靜的兩面,緊扣著都市脈搏,既富巧妙的電影語言,也不失畫面上的美感,讓整個故事看來更覺貼地,充滿說服力,如同一個個尋常百姓家的故事。
《陽光普照》描述一個平凡家庭逐步走向崩壞,繼而這班家庭成員努力維繫,表面是個悲情的格局,實則也是個導人向善的正面倫理故事。撇開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不談,這本就是個俗套的格局,稍一不慎便會淪為婆婆媽媽,甚至催淚的故事。鍾孟宏並沒有把之落入煽情,將感情冷靜地蘊釀,直至末段同樣能來個高潮的爆發點,可又馬上收止,以帶開放式手法道盡這家人往後的點點滴滴。全片明明有多個可讓人「淚崩」的地方,總又有辦法使之達到感情所需、沒有淪為濫情的地步,是為功力所在。
一如《返校》,《陽光普照》在港台獲得強勁口碑與票房--雖然香港沒有上正場,但電影節場場爆滿,口碑載道也一樣吧,那份共鳴感或許最為重要。沒有《返校》的處處隱喻,《陽光普照》塑造了典型的華人家庭,或是你和我的家庭,又或是身邊總有這麼一個家庭。劇本描述的這個家庭沒有加鹽加醋,就是個堅守著傳統價值觀,覺得事事只要努力向前、把握時間就能成功的社會觀念,但新一代自會知道,這種觀念根本是廢話,就如片中的母親都對父親說,若這一套真的成功,你今天都不只是個教練了。
如是者,將一套這樣子的觀念,硬塞在年青人身上--香港我會說是獅子山精神,不單不合時宜,終會令下一代飽受壓力,甚至覺得不公平。在華人社會的父權主義中,那就是家中的最大權力,對兩兄弟的愛從沒有公平過,把全副的愛都放在哥哥身上。在旁人的眼中,哥哥就是一位「正面L」、「樂觀L」,從小到大都是在一條「陽光普照」的康莊大道上生活,不住散發著過度的陽光氣息,卻因為過度正面,連自己都迷失了,旁人都不知道他在想甚麼,終令自己的心理陰影面積無限大。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總有這些人,思想永遠正面樂觀,整個人就像一碗心靈雞湯,永遠出口句句金句,任何負面東西都可以扭曲成正面(我會用「扭曲」一詞),仿佛從沒有悲觀過。自己最怕這一種人,長期壓抑的感情,可會變成心理變態?在今時今日社會處處充滿著矯情的「正能量」時,有抱怨、有不滿、向別人「呻兩句」都會覺得你在「放負」,而你得依著社會框架的路走下去、走錯了就會覺得你有問題,無奈這是撐起華人社會最自豪的價值觀。像補習班內「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一幕明顯不過,西方人大抵從不會明白為甚麼華人有這樣的生活。
反之,當一個人做錯了些少東西、有違了社會或家庭既定的價值觀,就從此被遺棄、走上陰暗的道路,仿佛人生只有陰影、黑夜。黑暗過會是晨曦,這條路或許已沒有希望,但走過了陰暗的低谷,哪怕那是光明崩壞後的黑暗,陽光總會再現,最後一個鏡頭美極了。表面這是個悲情故事,但柳暗花明又一村,用「陽光普照」以喻個家庭的成長故事,手法高明,讓電影餘音裊裊。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以下連結或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陽光普照》確是多了一點口水,片長超過兩個半小時絕無必要,惟鍾孟宏冷靜調度的劇本、精心雕琢的畫面,均能掩蓋略帶漫長的鋪序,讓全片看來雅俗共賞,一點兒也不曲高傲寡。《陽光普照》無論台前幕後都交出了上乘的成績表,將個悲喜交集的家庭成長故事拍得不落俗套,戲味十足,節奏雖慢卻不覺悶場。若你如我一樣,平生最怕身邊的「正面L」,本片絕對適合不過,不妨了解一下「正面L」的內心世界,也認識他們的故事、如何與他們共存。別過度放負,也別過度正面,始能找到真正陽光普照的前路。
Rating:85/ 100
【延伸閱讀】到底香港發生乜事:無才便是德?
【延伸閱讀】要實現夢想,先要離開自己的家鄉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