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Netflix實驗性的戰爭動畫

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

睇文前留意喇!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英文劇名:The Liberator

 

還記得HBO曾經拍過經典的《雷霆傘兵》,開創了劇集以電影級大製作的先例,絕對是經典的劇集作品之一,即使到了串流的年代,無數電影級劇集面世,可描述戰爭題材的劇集仍不多,畢竟資金都是一大考量因素。《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正是這類近年較鮮見的戰爭題材,還得用上了動畫去拍攝,前無古人。《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原定於歷史頻道以八集播放,但由於資金太龐大,放諸在歷史頻道並不化算,最終創作人為求將這個傳奇故事還原,便大膽地用上真人拍攝,配合後製CG後果,以實驗性質去呈現,效果帶點「Filter」感覺,又不失幾分歷史味道,如隔著一塊歷史的玻璃,窺看這段傳奇故事。不在歷史頻道播放,改在Netflix上架,務求接觸更廣觀眾群,可惜似乎事與願違,收視平平。
《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只有短短四集,全長約三個多小時,就是一部戰爭片格局,節奏明快。在資源所限下,得以「動畫化真人」方式呈現,初看確實覺得格格不入,亦有感動畫化後,有點浪費應有的場面,惟看著看著卻習慣了。即使以動畫展現,多幕戰爭大場面絕不欺場,動畫化更讓觀眾多了幾分「打機式」快感,絕不比真人電影失禮,雪山戰與壓軸的城市戰尤其精彩。故事描述戰友之間的手足之情,各位其主,雙方都具有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兩面,讓後半段多了幾分人性化的立體感。只是,《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想學《雷霆傘兵》的套路,卻略嫌角色視點過於跳脫;動畫化後,未必每位角色都能輕易記得來;帶點公路電影式敘事方式,除了幾位主角外,其餘角色都性格模糊,性格刻劃就成敗筆了。

 

二戰中期,Felix被派往訓練一支「雜牌軍」,一批在監獄中在囚、不受控制的罪犯。Felix很快就把他們重整聲威,帶領眾人從意大利一直走至德國。在二戰期間,於戰場上待了足足五百天,眾人出生入死,看盡生離死別,亦體驗到戰場上人性,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有說近年的戰爭片都借歷史悲劇來製造娛樂性、展示技術上的成果,像是《鄧寇克大行動》破格的敘事技巧、《1917:逆戰救兵》以一鏡直落去突破技術界限、《八佰》用上全IMAX鏡頭去呈現戰爭大場面,娛樂化昔日的悲劇,到底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可若要數真的以戰爭來作技術演示,《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絕對當之無愧。明白此劇因為資金問題,難以拍成大製作的真人電影,但當以上幾部作品都為求呈現「實感」、重塑戰場景物時,《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一反傳統,用上了「真人演出加Filter」再配動畫,而大場面都變成動畫化時,就此看第一集真覺得多此一舉,戰爭大場面都覺白白浪費了。

 

這種呈現手法就看你是否賣賬,就個人而言,看著看著也能投入其中,只要你接受得這種方式,就能慢慢感受到其可觀之處。這不期想起了去年Peter Jackson的一戰紀錄片《不老的戰跡》,將一戰的黑白照片配上彩色及3D,讓歷史都變得栩栩如生。《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都有相同效果,除了角色「被Filter」外,全片都用上了類似玻璃的視角,仿如讓觀眾去窺看一段歷史故事;角色以外的特技效果、動畫背景,呈現起來也畫功細膩,印象中真沒有看過以戰爭題材背景的動畫,《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倒是耳目一新的體驗。

作為戰爭題材,大場面當然也必不缺少。《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每一集都有連場戰爭打鬥,從坦克戰到雪地戰,再到壓軸的城市巷戰,拍來同樣緊張刺激、火爆十足,當中所涉及的行軍佈陣、角色們應有的反應,也一樣具其戲劇性效果。對比起真人的動作場面,《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確少了應有的臨場實感,但看出動畫師已盡了最大努力去展現,尤其雪山圍困一場拍來最為精彩。值得一提,《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結局有場慘不忍睹的畫面,動畫化後,反能淡化到那場恐怖的效果。

 

《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確有點像《雷霆傘兵》,描述一隊人馬在戰場上的經歷,看盡戰爭的百態。劇情並非一味「死打難打」,對戰友們的手足之情、路途上的眾生相都有細緻描繪。故事以一位將領為骨幹,他與同僚之間亦師亦友、為了手足可以妄顧自己生命安全;沒有刻意煽情,描述恰到好處,不落俗套。縱以美軍為主線,劇情也花了不少筆墨描述德軍,沒有刻意妖魔化敵人,大家無非都是各位其主,只成了這場無情戰爭下的棋子,同忘記了和平時的家鄉是何許樣子。美軍非絕對的聖人,亦有最醜惡的一面;德軍亦非絕對的邪惡,正邪善惡終一念,生死大限當前,打仗也可具基本的人性良知。萍水相逢、惺惺相識,或許沒有永遠的敵人,終有一天「風水輪流轉」,最後兩集滲入了這些是非黑白的道德概念,讓全劇的可觀性大增、雙方的形象都更為突出。

 

不過,本有八集的篇幅被濃縮成四集,故事就來得有點鬆散了。《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描述長達500天的故事,更加入出征前的訓樂故事,縱為劇集,別忘記《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全長只約三小時,只與一部電影篇幅無異。在短短三小時內要交代出500天的故事、數場重要的戰役,還得用上「公路電影」式格局,就難免水過鴨背。除了主角的視點外,劇情先天已覺東拉西扯,過多的視點與戰役,讓故事焦點模糊,難如《雷霆傘兵》般每集都有個鮮明的主題。《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往往一集已有數個視點、穿插不同的人物角色與故事,卻隨時在沒有足夠時間建立背景故事前,角色已經突然死去;當中某場重大的轉折,理應是一大震撼位,因著角色性格太蒼白,觀看時都搞不清到底誰與誰,震撼力大減。同樣地,大結局的人性掙扎,同樣選取了出場只有半小時的角色擔當,也難令觀眾感受到角色的怒火。
有得必有失,劇情相對鬆散的故事,換上動畫化背景後,亦突顯其缺點。除了主角外,一眾配角戲份不多,亦往往來去如風,動畫化後就更難讓觀眾記住這些來來去去的角色,再加上戰場上的亂局,而一眾角色又沒有甚麼明顯特徵時,這種大膽的動畫方式要記住到底誰與誰,著實也有點困難。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以下連結或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為求呈現一個傳奇故事,在沒有資金下以此大膽實驗性方式展示,勇氣可加,縱未必人人能夠接受得來,惟此劇亦絕非劣作,也是誠意之作,在Netflix製造得零話題,實屬可惜。作為一部戰爭動畫,《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既有戰爭大場面,動畫化後又能製造得與別不同的歷史質感,對人性的批判更是全劇精華所在。可是,故事被濃縮成三小時先天已夠鬆散,「動畫化」讓本已夠蒼白的角色更模糊,最終就如《1917:逆戰救兵》一樣,只能說技術更勝於故事。

 

【延伸閱讀】一生最震撼的參觀體驗:波蘭集中營

【最新旅遊文章】我在南美旅遊習慣了的25件奇怪事(Part 1)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