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晞。觀影記事13週年《黑寡婦》包場現已開售!
同時為全港最早《黑寡婦》預售場次,請即按此閱讀詳情購票!
英文片名: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
溫子仁(James Wan)的《詭屋驚凶實錄》系列既結合了靈異與查案懸素,也具超強的恐怖張力,絕對是影史上的殿堂級恐怖經典,其創立的「《詭屋》宇宙」,連同三集《詭娃安娜貝爾》、《詭修女》、《哭泣的女詭》,可說是近年在超級英雄電影以外,最成功的「電影宇宙」,票房報捷賺個滿堂紅。在「電影宇宙」的設計上,《詭娃安娜貝爾:回家》找回了元祖的華倫夫婦,配上一大群可堪發展的惡靈配角後,幾乎等同於另一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系列Fans自會期待承接的《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是等同於《復仇者聯盟》式群魔混戰格局,而華納本身亦將電影排期於他們已獨佔的「九月恐怖檔」,有意繼承直至《小丑回魂2》連番破紀錄的賣座恐怖片成績,卻因疫情延期到如今上映,又能否一承佳績?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時間線上一承《詭屋驚凶實錄2》,講述華倫夫婦這次不單要調查一宗惡靈案件,更是美國史上首宗用是邪靈附身作理據的刑事案件。如不以「詭屋」的心態視之,《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結合靈異與懸疑元素,過程又有大量始料不及的扭轉,節奏依舊明快得沒有讓你有太多喘息位。可是,得留意這並非由James Wan所執導,而是由「詭屋宇宙」中成績最差的《哭泣的女詭》導演Michael Chaves所拍,畢竟他並非《詭娃安娜貝爾:造孽》的David F. Sandberg,拿著「詭屋驚凶實錄」這個殿堂級恐怖品牌,卻拍不出前兩集「詭屋」的恐怖感,連最新兩集「詭娃」的氣氛都不如。這或許建基於《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的故事查案多於恐怖,卻敗在那寥寥可數的恐怖場面盡在預告片中揭露,亦只流於單純的「Jump scare」,即使「查案」亦感虎頭蛇尾。宣傳上看似是「詭屋宇宙」的總結作品,既與其他作品關聯性不大,只有一兩個極不明顯的位置,亦沒如上兩集般鋪出個令人深刻的延伸角色來。如不以「詭屋」的高度視之,《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還是不俗的娛樂之作,可若以「詭屋」作對比,相信會失望透頂。
Arne在農屋中驚見異像誤殺屋主,即將被判處死刑,他卻堅稱是被惡靈附身、由惡靈迫使他殺人。曾協助Arne家人驅魔的Warren夫婦,相信Arne無辜,決心要助他脫離困局,卻發現Arne並不單單被惡靈附身那麼簡單,這次所牽涉的惡靈更隨時影響二人性命安危...
《詭屋驚凶實錄2》是很稀有的續集恐怖片可一承首集好感,更別談愈拍愈好的《詭娃安娜貝爾》,因此即使沒有James Wan執導,還是會對《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有一定期待。對比上兩集靈異大於查案,這一次以查案為骨幹、恐怖場面為副,某程度上確有新鮮感,看著華倫夫婦如像偵探般明查暗訪,把看似毫不關連的線索慢慢連在一起;一眾角色糾結的關係與背後秘密,不斷扭來扭去;出人意表的劇情、一閃而過的異像,還能達到所需效果。這次從單純的凶宅延伸到戶外,甚至加入歷險元素,氣氛調度仍屬品牌最出色所在,單論開場一幕驅魔場面,已定比導演Micheal Chaves前作《哭泣的女詭》好得多。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恐怖場面毫不深刻,實難承「詭屋」之名
獨立而論,《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尚可接受,但以「詭屋宇宙」的品牌作對比,就難免令人失望。雖說今回的查案情節拍出了新鮮感,亦屬系列的全新嘗試,可相信觀眾既已入場都是要求恐怖,哪管查案情節再緊張懸疑,欠缺了恐怖元素,還是難以討好觀眾,還得拿著「詭屋驚凶實錄」的品牌。由James Wan執導的兩部前作,像「樓梯拍手」、「詭修女跳出畫框」的設計,無論氣氛以至場面調度,通通讓人不寒而慄,甚至留芳百世,廣為同類電影仿效。《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縱有不少恐怖場面,可當中較有心思的「水床」老早已在預告片中展示,其餘一閃而過的異像,「明明是A君可跑過來突然變B君」的設計重覆又重覆,觀眾有盡心理準備也不會被嚇怕。James Wan與David F. Sandberg深知觀眾怕些甚麼,在觀眾猜到你想怎嚇人前,先用另一方法把你嚇個半死,惟Micheal Chaves所交出的水準,就是只流於傳統的恐怖片套路。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竟有一刻如像看《奪寶奇兵》、《盜墓迷城》一類歷險片格局(說的是差那方面)
《詭屋驚凶實錄》比其他同類電影成功,也是其餘「詭屋宇宙」的延伸電影拍不出的味道,正在於故事結合了真人真事與後天創作,將兩者互相連結得天衣無縫,即使三成真事七成創作,卻能讓你信以為真。《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聲稱是華倫夫婦最恐怖的一宗案件,或許真實事件的證供遠勝恐怖度,就得讓電影後天自行幻想更多恐怖場面與故事背景。當華倫夫婦搞得仿如「奪寶奇兵」般的探險,要找個神壇又得有目標去做,最終又得在森林中跑來跑去時,自會讓你覺得真在看一部娛樂電影,而非如首兩集般結合真真假假,疑幻疑真才更心寒。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在真人真事與創作間難取平衡,變成查案片卻沒有查到甚麼來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意圖拍成一部懸案題材並沒有問題,電影中文副題為「魔旨」、英文副題是「The devil made me do it」,在恐怖感不強下,觀眾自會想知道,你們兩夫婦最後「查」出些甚麼來、到底惡魔為甚麼要你這樣做。未知背後是否要安排一部獨立故事,還是要又連結到與詭修女還是Annabelle身上(伏線位猜想請看文末連結),全片搞了接近兩小時後,確有帶點爆炸性的高潮位,惟最後的陰謀卻是沒有好好交代便收場。翻查一下Arne的真實案件,Arne被鬼附身的辯護理由也被法庭以沒有科學理據駁回,最終Arne縱以自衛殺人為由,仍被判以一級謀殺,就真沒有多交代到底「鬼上身」這回事的真相為何,後續反是華倫夫婦因此成名更添「八卦」色彩。《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為要令Arne「鬼上身」的事件更言之成理,後半段便得創作個原因去連貫,惟這個解釋難如前兩集般完美結合真真假假,既能獨立成章,又能創個電影宇宙來,此作只覺沒頭沒尾。
說起「電影宇宙」也屬《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的敗筆。既已野心勃勃去建立個電影宇宙,可除了這宗沒有完美解釋的案件外,真難看到片中有何鋪排的意味--雖然導演表示原本有片尾片段連結續集,為讓電影能就此完結把之刪走。當觀眾經歷了《詭娃安娜貝爾:回家》、《詭修女》等電影宇宙的延伸作後,總期待鋪排幾年,這群惡靈最終會有場惡靈大戰還是怎樣把之連貫起來,可《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並沒有相關設計,除了部份對白與道具的呼應外,「電影宇宙」之意極不明顯,更別期望與前作有甚麼關係,目前亦看不到鋪排這個電影宇宙的用意看在。或許,某程度上,這只是我們想得太多,但當這個電影宇宙不斷擴張時,情況就如你看了十集Marvel獨立電影,來到《復仇者聯盟》卻告訴你鐵甲奇俠只會在照片中出現般沒趣。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若單純尋求娛樂快感,全片還算是節奏明快、緊張刺激,將查案凌駕於恐怖之上,某程度上亦是跳出了固有的框框。只是,畢竟拿著「詭屋驚凶實錄」的名字,恐怖場面過目即忘,又難締造疑幻疑真之效;苦苦經營的「電影宇宙」又無呼應連結,尤其失望。即使你只作一部「查案片」來看,全片查了近兩小時後,只空有帶點出人意表的結局,卻只是「為扭而扭」,最後卻近乎沒有解說的收場。
Rating:70/ 100
「詭屋電影宇宙」(Conjuring Universe)時間線整理
1.《詭娃安娜貝爾:造孽》 — 1943年-1967年
2.《詭修女》 — 1952年
3. 《詭娃安娜貝爾》– 1967年
4. 《詭屋驚凶實錄》– 1968-1971年
5. 《詭娃安娜貝爾:回家》– 1969年
6. 《哭泣的女詭》– 1973年
7. 《詭屋驚凶實錄2》– 1977年
8.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1981年
到底每部電影之間有何關連,角色與角色之間又在甚麼時候出現過?即使《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好像與其他電影沒有太大關係,其中提及過的一件事,亦可與「詭屋電影宇宙」來個連結,隨時成電影宇宙的終極大反派!忘記了嗎?請即看完整解讀分析文章,為你來個整理分析:「詭屋電影宇宙」時間線完整解說:《詭屋3》一樣有連結!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最新生活文章】「App場無真愛」?這是我最怕遇上的6種人…
【最新生活文章】合作愉快?真係講咁易?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