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Zero to hero
數年前在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看過《媽媽的神奇小子》電影發佈會,第一感覺這必是「曬演技」的煽情之作、典型俗套式勵志劇情,可沒想到這真是能讓你從心感動之作。故事講述代表香港參加殘奧的運動員蘇樺偉與媽媽之間的經歷,也揭示了香港運動員退役前後要面對生活的無奈悲歌。《媽媽的神奇小子》開場或真會讓你覺得這是公式化的煽情故事,有感就是要強行擠出你淚水的一類題材,可當故事正式發展後,好感自會慢慢遞增。前半段談一個「輸在起跑線」的殘障運動員如何成為世界第一,與隊員之間的訓練及教練的關係,拍來輕鬆有趣,亦沒有如想像般勵志電影般的單一直線,尤其從殘障運動員的視點出發,印象中更是電影中較鮮有的題材,拍來不乏清新氣息。滿以為《媽媽的神奇小子》就是談個窮小子的奮鬥故事,實則是談香港運動員的悲歌,當政府沒有為香港運動員投放甚麼資源時,理想與麵包該如何取捨?外人看來名成利就,實際背後垂淚又有誰知?吳君如繼《歲月神偷》後再演這類市井式好媽媽角色,演繹真切自然;演蘇樺偉少年及成年的馮皓揚與梁仲恆,不單演出神采飛揚,說服力極強,重點是兩人精湛演出如同一人,差點分不出角色已經長大成另一演員。這是尹志文自編自導之作,初執長片導筒確是偶有沙石,可駕馭場面與敘事上手法極為純熟,令整個故事看來流暢感動而不突兀,為港人在低潮下奉上了一道心靈雞湯。
蘇樺偉出生時患上黃疸病,令他不能正常動作、聽力也嚴重受損。在蘇媽多年來的悉心照顧下,蘇樺偉發現了自己對田徑的熱情,更加入了殘奧的田徑隊,不斷為港增光,破盡自己紀錄,贏得一面又一面金牌。風光背後,蘇樺偉因著自己先天的疾病,不能融入社會。沒有賽事的日子,只能當著速遞員、周旋於廣告商之間,違己交病。即使深知兒子萬般不情願,蘇媽還是得咬緊牙關,為著兒子的下半生著想,二人一同奮鬥下去...
初看預告與故事格局,甚至是開場的十數分鐘,都會覺得這是超煽情、大耍狗血的親情勵志片,怎麼一開場已要擠你眼淚?大抵尹志文也不想把電影變成另一部催淚片,約略交代背景入題後,便開始變成窩心的親情作品。前半段描述蘇樺偉初發掘到自己的興趣,愈戰愈勇,甚至代表香港出戰殘奧贏得金牌。在訓練、隊員與教練之間的手足情、蘇樺偉與家人之間的親情皆平衡得宜,各項元素很易會變得造作煽情,惟尹志文勝在拿揑準確,一切全均恰到好處,會讓你打從心底的感動,不致分分秒秒要讓你煽情。吳君如繼《歲月神偷》後再演同類角色,收放自如,沒有流於外露造作的演繹,確能帶動觀眾入戲,也沒有讓電影變得婆婆媽媽。
《媽媽的神奇小子》表面是勵志的故事,描述一個「輸在起跑線」的人在失敗前,如何努力地逐分逐秒追回來。當他已經成功奪得殘奧金牌後,電影才過了一半,理應是沒有甚麼好談,但後半段始為電影的重點。《媽媽的神奇小子》既是寫一段不離不棄的母子情,也是個爭取「同工同酬」的故事,即使殘障運動員為港增光,破盡世界紀錄,無非像個「廉價勞工」,每月只得政府三千元津貼、獎金也不如健全的運動員。
要追夢,也得要吃飯。故事描述了蘇樺偉與蘇媽面對家庭變卦後,得如何咬緊牙關為生活打拼;生活未如人意,還是要勇敢地去面對。沒有錢還談甚麼夢。《媽媽的神奇小子》既是寫蘇樺偉這位「神奇小子」,同時也是蘇媽這位「神奇媽媽」,明知兒子不喜歡接廣告、為金錢而放棄訓練,可她仍得努力為她張羅一切,無論是金錢還是感情。這時候,觀眾始知道,《媽媽的神奇小子》絕非一個勵志故事,反是要呈現香港運動員「面對現實」後的一面。故事一面寫蘇樺偉要備戰北京奧運,同時又得為口奔波,完全拍出母子之間難言的疲累,數場爭執爆發的戲份,充滿戲味,看得尤其心痛。《媽媽的神奇小子》也輔以蘇樺偉的成長之路,觀眾都知道他在北京奧運終能發光發亮,可他的內心世界卻得靠電影細膩呈現,配合上動人的電影語言,讓壓軸一戰更堪幾分味道。
劇情以外,也得一讚《媽媽的神奇小子》技術層面。這是一個從八十年代談起的故事,橫跨多年至2008年。在重現這些時代變遷上,一景一物盡皆切合了年代的背景,從九廣鐵路再屋邨情懷,看來親切感十足,也令說服力大增。既要重現殘奧場景,自然少不免大場面,雖說電腦特技上還有進步空間,但就著一部小品製作而言,得此效果已經收貨有餘了。即使這為合拍電影,亦牽涉到北京奧運,難得沒有過度「擦鞋」或刻意加入「政治正確」的對白,蘇樺偉一直代表的是HKG、披上的也是香港區旗,在如今的審查環境下,得此影像竟是彌足珍貴。
不過,《媽媽的神奇小子》也並非盡善盡美之作,始終作為尹志文首執導筒之作,還是有不少進步空間,一大敗筆就在配角身上。主線描述蘇樺偉與蘇媽的感情戲極佳,但畢竟在他的人生中還有許多穿插的角色,卻每每皆是如像過路人般。像他最初參加4×100的隊員,花了不少筆墨去形容彼此的性格與關係,當中像胡子彤的角色更有不少戲份,可最後卻輕輕幾筆就完全消失,再無交代。蘇樺偉的弟弟理應是片中又一靈魂人物,卻單純安排一場「名人弟弟也真活得很累」,點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後,這角色又沒有多加描繪。一段蜻蜓點水式感情戲,用意在襯托蘇樺偉也想如像常人般,無奈現實只能埋藏這份愛,拍來當可製造另一高潮位,可這位單戀對象阿嬌的出現只作交代劇情之用。中段當觀眾已見他奪金後,那數年的故事跳脫得太快,難以突顯他的內心轉變,讓中後段來得帶點鬆散,得待末段才有所改善。若《媽媽的神奇小子》能就著這一切深入描述,拍成兩小時的作品,相信效果更佳。
若論全片的功臣,就真要數演員的演出。除了文初談及的吳君如,演蘇樺偉少年與成年的馮皓揚與梁仲恆可真技驚四座。要演這個角色,面部表情與其動作都難度極高,那不單單是「模仿大賽」,要駕馭這個內心極複雜的角色,兩員的感情戲拿揑恰到好處;沒有過於用力的演出,恰好得呈現得角色的內心世界。這類角色很難表現得他的內心世界是喜或悲,但兩員在語調與眼神都靈活展現,成功讓觀眾全情投入他們的視點內。驚喜的是,原來兩員皆花了不少功夫,讓角色能夠合二為一,觀影時一下子未必分得清他們已經變成兩個演出,能將少年版與成年版演得幾乎毫無破綻,值得一讚。觀影時不期令我想起了《黃金花》內的凌文龍,有一刻以為馮皓揚與梁仲恆都是患有殘障,終全靠演技搭救,精彩透頂。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香港人近期或許都真的太累,我們要社會實況題材,卻無需弄得過於沉重,先有《殺出個黃昏》再有《媽媽的神奇小子》,都是新導演帶給香港觀眾的心靈雞湯。沒有過度的煽情或催淚,拍來真切自然,勵志、親情、呈現運動員真實一面、比賽大場面盡皆平衡得宜,恰好帶動感情,讓觀眾為之感動。吳君如、馮皓揚與梁仲恆真摯動人的演出,令電影的可觀性倍增,在金像獎必能最少有個提名。尹志文初執導筒確仍有改善空間、尤其對配角的塑造大可更為深入,可以首作而言,合格之上了。
Rating:80/ 100
【延伸閱讀】感謝各位支持晞觀影記事13週年《黑寡婦》包場
【延伸閱讀】晞觀影記事13週年《黑寡婦》包場花絮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我覺得吳君如有少少出戲
我以蘇媽係”普通人”既角度去思考呢個角色
想像會係有一份頂硬上, 逼自己更強大既感覺
但係吳君如…..我覺得似係鞏俐演緊朗平, 就係咁強大咁有力量
我唔係好接受到佢係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