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Turning Red
Pixar曾幾何時是動畫保證,作品皆叫好叫座,可惜近年除了《靈魂奇遇記》,《1/2的魔法》與《盛夏友晴天》皆極致失望,即使《反斗奇兵4》都難回當年勇,而Pixar也仿成了「孤兒仔」般難在戲院與觀眾見面,《熊抱青春記》就成了連續第三部直上Disney+的動畫。《熊抱青春記》不單預告片剪得超趕客,過度中國風也令觀眾興趣大減,差點想起「隔籬公司」夢工場《長毛雪寶》一類為中國市場而生的劣質動畫。《熊抱青春記》完全沒有這問題,Pixar再一次妙筆生花,即使這明顯是個為中國市場而生故事,也沒明顯的「擦鞋味」。《熊抱青春記》是Pixar短片《包寶寶》石之予的新作,一承前作套路,談個西方社會,兩代之間因著文化差異而形成的鴻溝,隔閡如沒有好好處理,關係只會變成惡夢。《熊抱青春記》可說是《包寶寶》的加長版,借一段奇幻經歷談個少女的成長故事、青春期面對成長的種種問題,滲入大量東方人深感共鳴的成長困局,還有千禧年代我們的集體成長回憶。有別於《包寶寶》西方觀眾不能理解的家庭枷鎖,《熊抱青春記》加入不少西方元素,更驚喜在不乏大型動作大場面,包裝成個易入口的奇幻冒險故事,讓這類東方社會的悲歌更易得到全球觀眾的共鳴。在長片格局下,《熊抱青春記》的視覺效果與特技場面同樣驚喜,一洗《1/2的魔法》與《盛夏友晴天》的失望,無論細緻的街景與大型動作場面俱賞心悅目,Pixar動畫一哥之名成功力保不失,重拾回全盛時期的狀態。繼《海底奇兵》首次在動畫「見血」嚇怕觀眾後,《Turning Red》語帶相關的意味,亦見Pixar的破格嘗試。
《熊抱青春記》片尾仍有一節片段,請觀眾留意。
13歲少女Melin長大於加拿大一個傳統的華人家庭,自小在母親的控制下成長,13歲的她決心要脫離母親的控制,成為獨立少女。某天,Melin醒來後驚覺自己變成一頭熊貓,始知道原來家庭先天有個詛咒,女性世世代代到了一段時間就會變成熊貓。在詛咒解決之前,Melin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始能抑制內心潛藏熊貓,惟Melin竟漸漸愛上了自身的這頭熊貓,與母親的裂痕亦難以修補...
《熊抱青春記》既非俗套親情故事,悅目的視覺效果也是一大驚喜
《熊抱青春記》的預告片剪得極為俗套,既感到過強的中國風,也有如另一部《長毛雪寶》或《許願神龍》的一類「荷里活中國動畫」,更覺對令電影的吸引力大減,惟看畢全片後,又自會明白為甚麼預告片只能展示部份片段。雖說《熊抱青春記》並非甚麼「不能劇透」的故事,但既談及「成長係隻大怪獸」,主角如何與這頭「怪獸」共處,最終又走到甚麼樣的地步,若在預告中就展示出來,後半段的驚喜自會大減。經歷過《盛夏友晴天》平庸甚至超悶場的觀感後,或以為《熊抱青春記》都是同一類電影,可正正因為預告片沒有透露太多,後半段的連番轉折喜出望外,更始料不及竟有大量刺激動作大場面,片末始發現原來《熊抱青春記》竟有IMAX版本,或許會在中國上映?請放心這絕非如《盛夏友晴天》般悶蛋作品,預告片或剪得太俗套,正片卻絕非這樣子,更不乏輕鬆可喜的笑料(一首咒語與Rap crossover實為神來之筆)。正因如此,《熊抱青春記》的特技效果與視覺水平也夠驚喜,除了熊貓盡見Pixar最耍家「玩毛」特效外,多倫多的城市景觀、細節位的水滴、餐桌上的食物一樣栩栩如生,而一眾女生「發姣」的畫面也加入了典型的日式漫畫風,讓畫風來得更有趣多變。
《熊抱青春記》談個典型東方家庭下兩代的衝突,寫來言簡意賅
要打入中國市場,拍得差可如《長毛雪寶》或是《功夫熊貓3》般不倫不類,若有心的話,「荷里活式中國動畫」一樣可以很精彩。的確,《熊抱青春記》談個中國家庭故事,也是明顯要打入中國市場的作品,編劇兼導演石之予沒有單純拍個中國家庭故事,加入大量中文字與中國風便了事(當中諷刺那年頭爆紅的宮廷劇總會會心微笑),而是切切實實個談中國家庭、言之有物的故事,再融合上奇幻元素,貫徹Pixar一貫親情的核心主題,效果竟是觸動人心。有如《包寶寶》加長版的故事,談個少年面對成長反叛,得與家人展開拉鋸戰的主題,同樣地,也寫盡了東方家庭對下一代過度的壓迫與期望,終會令下一代「愛你變成恨你」,而解鈴還需繫鈴人,終歸也得自己去解決。題旨或許老掉大牙,如何包裝才是厲害所在。
對於成年後就獨立離家的西方人,或許很難明白《包寶寶》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而主角又何以要事事都聽母親的說話,甚至把母親描寫得如像反派一樣。這一次,石之予並非只有短短七分鐘時間,而是有一整部長片去談主角的內心世界,也加入了西方人的角色、典型西方社會的學校的設定,再滲入大量千禧年代的元素,是八九十後的一代集體回憶主角身邊幾位好友也性格鮮明,其性格設定是你和我成長時總遇上過的好友;輔以易入口的奇幻動作商業元素包裝個親情故事,就如同《玩轉腦朋友》般寓言式故事,讓《熊抱青春記》的核心家庭價值觀,更易廣為觀眾所認同;既拍出一貫Pixar的創意奇想式故事,也成功展現東方華人的家庭價值觀予西方觀眾。值得一讚是,在這類動畫格局中,很難將「母親」一角變成反派,《熊抱青春記》最後怎樣將母親的下場自圓其說,處理恰到好處,原來兩代的鴻溝、對母親的「恐懼」亦非一朝一夕所形成,上一代無非也年輕過、也在母親的陰霾下成長過,結局奇幻化的收筆更帶幾分感人力量,將欲表達的議題圓滿展現。
《熊抱青春記》既談親情也談成長必經階段,大量共鳴的議題形象化處理,觀眾自會輕易投入
《熊抱青春記》談的不單是個親情故事,也是一段青春期的成長之旅,以此方式談青春期倒真始料不及。英文片名《Turning Red》的語帶相關,已見屬Pixar的大膽嘗試,同時寫盡了少年在青春期會經歷的種種事情,那些「小學雞」的行為、那些我們都經歷過的誤會、那些總會出現過的欺凌;曾經我們都有個最美好的夢、曾經我們都誤以為自己已經獨立、曾經以以為有著好兄弟好姊妹便成、曾經都瘋狂地追過星、曾經都有用過古靈精怪的方法去儲錢,但成長並非那麼簡單,無論有沒有這頭「成長怪獸」,成長都如同一場冒險之旅,當中所遇上的問題怎樣形象化地處理,笑中有淚地解決,成功打破了東西文化的隔閡,大抵是全球大部份少年人成長都會經歷的事。故事再將寫實與奇幻共冶一爐,成了Pixar又一部經典之作,也是石之予跟Pixar又一回完美的合作。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請別給《熊抱青春記》的預告片與「中國風」極濃被嚇怕,看似是個超趕客的故事,實則再現Pixar的創意與動畫奇功,劇本紮實流暢且有共鳴,必會令觀眾投入其中。石之予再一次談個華人家庭衝突的故事,或許也是她的夫子自道,亦道盡了許多華人觀眾的成長之路。這一次,她不單單是談華人家庭的故事,亦以一個奇幻故事包裝成個寓言故事,寫親情、寫成長、寫青春期都平衡得宜,成功展示得東方文化予全球觀眾,寫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這不單是Pixar回勇之作,也是迪士尼久違了的驚喜佳作,甚至遠勝個人覺得去年最佳動畫的《一家人大戰機械人》。當年憑《包寶寶》奪得「最佳動畫短片」的石之予,明年可否戰勝《光年正傳》與《蜘蛛俠:跳入蜘蛛宇宙2》?這絕對能堪達「最佳」之列,抵目以待。可惜的是,因有Disney+也不能在香港上映,以此精美的畫風,大銀幕觀看必為上佳享受。各款迪士尼電影海報及精品現以熱賣中,只尚餘少量貨品,請即按此搶購!
Rating:85/ 100
【最新旅遊文章】【馬灣行山】入門級馬灣行山徑一日遊|一天看兩次日落位置推薦!
【最新生活文章】請珍惜那個願意伴你一起走下去的同路人
如若喜歡本人文章想作定期支持,請即訂閱Patreon加強版,不定期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及尊享優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