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騎士:Marvel劇集成敗仍只差一集

月光騎士 DISNEY+

英文劇名:Moon Knight

 

Marvel將《月光騎士》與《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放在同一週上映/上線,令網民都誤以為會像《鷹眼》《蜘蛛俠:不戰無歸》般來個震撼性的彩蛋連結,原來又是大家想得太多,而《月光騎士》結局草草失場之失望更勝《鷹眼》,或說前半段實在太過癮,導致反差太大了。作為Marvel於Disney+首個「起源故事」,《月光騎士》更是事先張揚目前首部與MCU毫無關係的劇集,談個分離人格的禮品店小職員,如何發現自己是「月光騎士」,並掀入埃及眾神鬥爭,就連自己都得與「自己」鬥爭的故事。MCU從現實世界玩到眾神,再來平行時空,甚至連陽間鬼界都涉獵,前半段追看性極強,甚至可堪作《溫黛與幻視》之後最佳Marvel作品,不單文戲對主角的描繪深刻而有趣,更是難得集集都有動作大場面,亦有如《盜墓迷城》式冒險場面,娛樂性與劇力兼備,追看度極高。《月光騎士》第四集末段突然來一記變調,將你所認知的故事盡數推翻,第五集絕對是劇集的最高點,高峰得讓你生怕,到底一集有沒有可能解釋一切,解釋得來將必成神劇無誤,解釋不來就...正是你看到的結局,草草收場。一如在《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文章提到,Marvel如今最大問題就是將「電影劇集化」,每一部作品都只為另一部作品而生,不能好好完結一個故事;《月光騎士》縱真為一部「劇集」,卻將一切推得太高也太前衛,加上主創人放諸過多個人風格與埃及傳說,終又難以融入劇情之內,終只靠Oscar Isaac近乎「視帝級」的超精彩演出,救回全劇,不致達「爛尾」地步。

 

《月光騎士》第六集大結局片尾仍有一節片段,請讀者留意。

 

博物館小職員Steven一直患有分離人格,他分不清現實與幻象,更覺得自己有另一個人格在內。一次意外,Steven驚覺這一切絕非幻覺,他真有另一個人格Marc居住於體內。Marc為埃及月神Khonshu的使者,得要阻止如像邪教教主Harrow在人間喚醒Ammit以進行大清洗。Marc要學習與Steven共存,阻止Harrow的陰謀,Steven卻不知道Marc埋藏著彼此一個身世之謎...

 

《月光騎士》初段大量動作場面設計精奇,始料不及

月光騎士 解析

為要打開Disney+的金礦,Marvel不斷拍大量Disney+劇集,與戲院的主要骨幹人物相輔相承,務求要觀眾每個月都有Marvel的劇集討論。《月光騎士》前半段劇力萬鈞、故事又有層出不窮的扭轉,更有可堪達電影級數的動作大場面,既然全劇合共都只有約五小時,大可以刪減一些支節,變成長約三小時電影,或是加深探討變成兩集電影,效果定必亦無失望。事實上,《月光騎士》的前半段可觀性頗強,近乎集集都有動作大場面,無論是貨櫃車追逐戰,還是倫敦的黑夜打鬥,每次打鬥都非「為打而打」,兼具劇情需要,藉此帶出「月光騎士」這個角色,動作場面之密集度,也是目前Marvel劇集之冠,當中一場動作場面內,兩個人格不斷轉換,亦令打鬥增添趣味。故事借「月光騎士」帶出Marvel的全新領域,談個埃及眾神的未知世界,劇情曲折離奇,觀眾既要猜度男主角的身世之謎;有如過關斬將式解謎,與反派鬥智鬥力,過程亦節奏明快。作為一個起源故事,這是個全新角色,亦無需如往作般不斷提著MCU的支節,又得如何連結起來,看來全無壓力,真可以細緻刻劃一個超級英雄的出身,再放諸大量埃及傳說而無後顧之憂,劇情無論娛樂性與追看度俱強。

 

《月光騎士》中後段破格敘事手法,巧妙帶出個全新世界觀,成了Marvel劇集新高度

月光劇士 結局

除了場正邪大戰,這也是探索誰是「月光騎士」的故事。Steven與Marc兩個人格都有自身的缺憾,何以會走上月光騎士之路也是一大賣點。作為全新的超級英雄,《月光騎士》妙在用上單單一集時間,就能鋪敘得這個故事,成功用一集連結起兩個角色,一氣呵成,有個極佳的開局。劇情不斷於兩個人格中互換,由一個人格帶動起另一個人格的故事,而彼此一冷一熱,對於主線探索埃及傳說上又有很大作用,整件事看來真頗具新鮮感。《月光騎士》來到第四集結局更有個超震撼的扭轉,將你對故事的一切認知徹底推翻,第五集更是劇集、以至是MCU故事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一切亦真亦假,再將主角過去陰霾的最深最痛徹底挖掘,又緊扣得主線主題,與時間競賽,在異域中爭分奪秒,拯救眾生。在此不作劇透發生了甚麼事,只沒想過Marvel瘋狂得連這些事情都玩得上;劇情不斷在幾個空間、不同角色視點轉來轉去,敘事之巧妙、場面之創意,當能讓你心忖:這和神劇只差一集的距離。

 

對,就是差那一集。情況就如《鷹眼》,在第五集推得太高討論度、太震撼後,就往往只差那一集,成敗在此。未知何以Marvel怎也得將劇集計算在六集內(除了《溫黛與幻視》),如若沒有足夠時間,何不再多拍一兩集?即使《月光騎士》的可觀性到第五集已達頂峰,亦正正因為太精彩、拋出太多震撼彈,要好好在大結局一集不足45分鐘內解釋得來,幾乎是沒可能的事。《月光騎士》的結局竟就淪為了典型「Marvel CG Battle」,看不出「月光騎士」經歷了此凡種種後有何改變,就是草率地必來一場正邪大戰便了事。雖則壓軸大戰仍拍得可觀(縱會想起同為埃及背景的《神奇女俠1984》),觀眾更想看到是這個開局超棒的故事到底胡蘆內賣甚麼藥,但觀眾這一切都沒有看到。

 

整整一季後,Harrow為何要搞出這些「大清洗」、他與孔蘇有何關係、Ammit又有何目的,就連孔蘇這個角色的一切,劇情完全沒有解釋,以此「結局」相信也不會作解釋。「月光騎士」的兩個身份Steven與Marc好歹交代了他們的身世之謎,滿以為他們經歷了那「異像」後會有甚麼進展,又是繼續回到第一集的「月光騎士」式動作場面,真看不通他們有何轉變,就只是從此帶「一個角色」出來。至於第五集那個「異像」的空間,意念確是驚為天人,讓觀眾期待Marvel還能玩出甚麼來,可沒想到「回歸現實」竟那麼簡單,更有感那個世界可有可無;哪管第五集再可觀也好,就此結局看來,把整集第五集刪走,也對劇情沒有甚麼影響。

 

即使《月光騎士》總觀比《鷹眼》好看得多,那種頭重尾輕、Marvel「吹得太大」導致結局嚴重反高潮、草草收場、舊謎團未解又衍生更多新謎團的問題仍在,而作為一個「起源故事」,觀眾只知道「月光騎士」兩個角色的「身世之謎」,對這個角色的認識依然不深;即使掀出了埃及神祇,終也只如「拋書包」般輕輕帶出這班神的存在,作用亦不大,只知有「這班神」的「存在」。同日連看《月光騎士》與《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也真太失望,生怕Marvel會否從此變成工廠式生產?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事。

 

哪管再失望,Oscar Isaac倒真挽救了全劇,獨看他的演出仍是享受,無負你看這六集

月光騎士 解析

最後,《月光騎士》的成敗也全賴Oscar Isaac。他在劇中要演繹兩個性格各異的人格,從劇集初期靠其口音分辨,到後期往往一個鏡頭之間也有不同的轉變,第五集得知真相後的崩潰,一鏡直落橫跨兩個人格,簡直是出神入化的演繹;劇集的後半段的人格往往互換得太密太快,單靠他一個眼神已能演活兩個人格的分野,全憑他的出色演技,成功帶動出全劇的光芒,在《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再演這類埃及角色,依然戲壓全場。以此結局,理應會有第二季,相信會有更瘋狂的演技發揮——衷心希望有第二季,別就此「甩甩漏漏」直接帶進MCU的電影世界。同為演技派的Ethan Hawke,收起他在《情留半天》三部曲不羈浪子的形象,演個邪教教主,初出場還有一定的壓場感,只可惜劇情對他的鋪排欠奉,再一次浪費了一個具演技的反派。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月光騎士》初以為將能寫下Marvel劇集的新高度,無論各範疇都令人眼前一亮,亦肯定一洗了《鷹眼》的悶局與失望度。可是,《月光騎士》亦一如《鷹眼》般,在一集之間玩得太大、吹捧過度,難在一集之間好好說完一個故事,有感就是看到最高潮一刻發現時間有限,得要就此完結,草草安排場CG Battle便了事,作為一部劇集,頭五集絕對收貨有餘,可作為一個「起源故事」,除了Oscar Isaac的神級演繹,卻對「月光騎士」沒有太深認識,就是一個「角色」。昔日的MCU「起源故事」電影都可以好好鋪個角色來,今天想找回《鐵甲奇俠》那種味道已難復見了。

【延伸閱讀】初探埃及迷情:Giza金字塔、壯觀Luxor Temple

【最新生活文章】見工奇遇記(Part 8):家陣見工定見血?!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