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Bullet Train
無可否認,今年的暑期大片,相信是近年最差,不單在疫情下荷里活減少戲院製作的電影,還是從疫情延期下來的作品,通通都令人失望,除了《壯志凌雲:獨行俠》,真缺荷里活大作談得上是出色,終於暑期最後荷里活大片《殺手列車》成功一洗頹風,能為觀眾帶來「爽片」之感。改篇自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小說《瓢蟲》,《殺手列車》的故事看似很簡單,拍來卻刁鑽複雜,角色眾多卻連環緊扣,更有大量意想不到的局中局、背後再以嬉笑怒罵方式帶出一套獨特的「宿命論」,令電影不致淪為空洞娛樂作品。既有《殺神John Wick》、《死侍2》的導演David Leitch,《殺手列車》在原著的根基上玩味十足,當然少不了大量動作場面。抱動作大片心態入場,《殺手列車》幾乎由頭打到尾,淺談兩句交代背景後便「上車」,即使全片只在一架列車上拍攝,都能扭出層出不窮的動作場面,從車內打到車外再打回車內。一承導演的風格,動作場面爽快過癮,光是列車座位都具精彩的打鬥對決;壓軸一戰即使誇張透頂,仍具「爽」的要求,痛快淋漓。全片的笑料密集豐富,角色眾多卻人人皆有發揮,在「命運」母題的錯摸下,一眾角色均如《死侍2》般帶點騎呢、典型「嘴炮」式對白令笑料豐富。近年荷里活流行玩電影宇宙、刻意「鋪出個未來」,反讓電影世界太混亂太沉重,《殺手列車》或無甚麼養份,可其直截了當的娛樂快感,背後再配個帶點哲學色彩的命運議題,已足能在平庸的暑期檔電影中脫穎而出,望能成為黑馬。
殺手Ladybug承接了一宗簡單的工作,要在一列子彈火車上盜取個工事包,任務看似輕鬆就能完成。Ladybug在車上竟被神秘人攻擊,漸發現原來子彈火車上全是職業殺手,各人皆背負秘密來執行任務,而這個工事包亦是眾人爭奪的目標。倒霉的Ladybug只想盡快下車、逃離這個混亂的局面,命運總讓他不斷回到車上,而眾人命運早已暗暗相連...
《殺手列車》刁鑽誇張的動作場面,是導演David Leitch的拿手好戲
打從預告片推出已超期待《殺手列車》,凌厲的視覺效果與風趣幽默的筆觸,明顯是David Leitch又一部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由特技人出身的David Leitch,無論《殺神John Wick》還是《原子殺姬》都盡見他處理動作場面的功架,來到《死侍2》更變成大型動作電影仍沒失手。《殺手列車》一如最簡單直接的片名,完全廢話少講,也沒有甚麼鋪排,簡述數分鐘就馬上上火車「開戰」,有需要的劇情補白,自會慢慢揭露。如是者,觀眾還沒有心理準備就登上這場極速之旅,男主角貴為「地獄黑仔王」,在此遇上一連串超級殺手、入戲超快,在有限空間來場場生死鬥。從製作特輯所見,《殺手列車》的場景只有兩卡列車,效果如同無限延伸,每個不同車廂都能運用盡地形所需、設計場場刁鑽的動作打鬥,從單純兩個座位、帶點港產動作喜劇的打鬥,再到連場車廂之間的追逐戰,偶爾還打到出車外、再於車站月台又上演西部片式對決,即使非達《死侍2》的大場面,隨手拿起武器靈活變通的動作場面,一樣拍得緊湊過癮。
《殺手列車》將日本文化融入超前視覺效果中,為電影又一驚喜
劇情發展下去,場面就愈玩愈大,故事的日本舞台背景,讓壓軸一戰化作型味十足的日式武士戰,再將港人熟識的個個日本地標車站月台,加入導演的幻想創作、重新打造,頗具美感。即使壓軸一戰誇張得有違物理,Brad Pitt老早於《地球末日戰》教過觀眾如何在交通意外中絲毫無損,這次亦同樣安然無恙,而獨論壓軸一戰的觀能刺激,簡直令人有拍掌衝動。對,《殺手列車》確帶點「外國人看日本」的感覺,David Leitch卻把各種「外國人眼中的日本」結合,充滿未來感的車站月台各具特色、配上日本的鄉郊景色與古宅,化作幕幕殺手決戰舞台,新舊並存兼配上導演以意創造的幻想,美術層面亦不馬虎,成品亦不會不倫不類。
若喜歡《死侍2》式搞怪喜劇風格,《殺手列車》一樣不會失望
David Leitch的招牌風格又哪止動作特技,《死侍2》的「嘴炮」式炒語連珠,在《殺手列車》中亦有所發揮。全片有多達接近十位角色,每位盡皆「騎騎呢呢」,看似是一群打得要生要死的雜牌軍,每每出口又風趣幽默,極盡抵死之能事,甚至當能讓觀眾對《湯瑪士小火車》從此改觀。Brad Pitt近年不時向喜劇發展,像是近期《失驚無神闖迷城》「亂入」一樣夠搶鏡,今回不單是《失驚無神闖迷城》的演員重聚,也是他喜劇感十足的表演,成功變成一位動作喜劇演員。難得這些笑料點正觀眾笑穴,又不會過度無厘頭,其所產生的尷尬與化學作用,亦完全達到所需,為一眾角色面對荒謬處境與無奈命運的無奈控訴,帶來堪趣味的輕鬆笑語。《殺手列車》有大量驚喜演員客串,彼此跑出來插科打諢,皆令電影如同賀歲片般熱鬧。這些客串的演員亦非單純「過鏡」,往往兼具劇情需要,非單純要擠你笑;你誤以為那只屬無厘頭廢話,竟然互相連貫起來,令劇情錦上添花。請別以為在預告片中已看盡笑料,入場自會有更多驚喜。
若就此拍部《死侍2》式動作喜劇爽片,《殺手列車》已照單全收,驚喜在其竟以嬉笑怒罵形式去談「宿命」。初段或有一刻會讓你覺得很鬆散,眾多「物件」與對白看似與劇情無關;當劇情慢慢連結下去,鬆散的拼圖終能連結成一線,將個密閉空間內眾人的關係連結起來。這個(群)「倒霉殺手」的故事,觀眾真會因為他們的倒霉而發笑,惟這些「倒霉」伏線皆有其作用、「宿命」亦不一定要以悲劇方式去談;最微小的行動所導致的蝴蝶效應,也不一定必向壞方向走。故事巧妙地道出一支水可以引發的連場殺人事件(這或是近年最巧妙的「植入式廣告」),正宗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支水可以害死你、亦可以救你一命,如何看待一件事的「宿命」,只看你用何立場去看,別老是想著宿命,命運的好壞,還是可以全繫於你手。《殺手列車》有此深意已夠驚喜,更妙在壓軸一戰成功把各自為政的角色連貫,將身份來個大逆轉,既談命運也談緣份。與其互鬥至死方休,不如就在日出前做同盟兄弟,一邊繼續搞笑、一邊展現惺惺相惜的情誼,具幾分浪漫的英雄情味。或許,故事設計得歸功於伊坂幸太郎的原著《瓢蟲》,但這故事角色極多、關係也極複雜,得靠David Leitch後天的敘事功架,始能讓故事既具深意亦充滿娛樂性。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你在六七月看得太多Summer Blockbuster劣作,差點懷疑荷里活是否連像樣的爆谷大片都拍不出時,《殺手列車》當能為你重拾信心,劇情節奏明快過癮,兩個多小時毫無冷場,誇張動作與瘋狂笑料亦為David Leitch的招牌示範,背後所談的宿命母題,更令電影不至流於單純的娛樂刺激,更具幾分弦外之音。荷里活近年的成功套路就是各個電影宇宙與無限個IP系列,其實回歸到簡簡單單的娛樂電影,效果反有驚喜。談「宿命」可以很沉重,但無需往近年流行的平行時空走,單靠嬉笑怒罵,也同樣能達到所需、「無厘頭」都一樣能言之有物。
Rating:85/ 100
【最新電影專題】13部偽紀錄片推薦片單,恐怖懸疑搞笑兼備!邊個話偽紀錄片一定要「錄像」?
【最新電影專題】另外11部Netflix冷門電影推薦片單|恐怖刺激搞笑感人兼有之,未必看過的冷門遺珠!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