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代表德國出戰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改篇自經典小說名著的《西線無戰事》,為Netflix最高製作費的德國電影,甫上架已獲得空前好評,輕易成為Netflix熱看榜的第一位。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述一名愛國的熱血新兵,如何被戰爭消磨意志,透過他在軍中經歷,側看連場戰爭的眾生相。用戰爭片角度來看《西線無戰事》確無失望,中段一場大戰實不比荷里活戰爭片失色,但某程度上,這可說是一部令人不忍直視的「恐怖片」。對比荷里活戰爭片,《西線無戰事》帶領觀眾進入一戰戰壕的夢魘,沒有被炮火連天的觀能刺激所掩蓋,亦沒有涉及到個人英雄主義,倒是細膩描繪主角的心路歷程、所見所聞,用上最迫真的方式,揭示整場戰事的可怕。《西線無戰事》沒有血肉橫飛的殘暴鏡頭,卻透過主角的經歷,迫真描述著這人間煉獄;活著隨時比死亡更可怕,戰壕內最惡劣的環境、「唔係你死就係我亡」的恐懼,在各位其主下迫使主角們步向崩潰的邊緣,到頭來只要踏足戰場,被死亡與饑餓先累,每個人都變成一個殺人狂;在位者只要接觸到權力的滋味,已成不能回頭的大魔頭。滿以為戰爭已經完結、和平快將來臨,難解何以電影還有半小時始完結,怎料最後半小時才是最恐怖。《西線無戰事》不單劇本結構嚴謹且有深度,無論文戲或戰爭場面的鏡頭與場面調度俱無懈可擊,靜態畫面簡直如像絕美的風景桌面圖,以此作品的視野與深度,當能在影史留名,願在奧斯卡能有好成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Paul懷著興奮雀躍的心情入伍,滿以為能為國效力,甫上戰場就經歷盡最可怕的畫面,見盡好友的死亡,也得面對著饑寒交迫。隨著時間過去,Paul開始已對戰爭感到麻木,無論殺人還是身邊人被殺,都已經開始習慣,只得跟隨沒完沒了的命令在前線與法國交戰,靜待戰爭完結的一天...
《西線無戰事》戰爭場面震撼迫人,請放心此非Netflix又一掛羊頭賣狗肉之作
《西線無戰事》並非荷里活一類「打到飛起」的戰爭片,亦不如《1917:逆戰救兵》一類作品般有大量密集的觀能刺激,可既為Netflix最高製作費的德國電影,《西線無戰事》場面絕不失禮,也肯定比數部Netflix戰爭片如《被遺忘的戰爭》更為可觀。即使戰爭場面不多,數場戰爭大場面拍來浩大慘烈,槍林彈雨的場面令觀眾如同親歷其境,無論畫面與聲效俱是頂級水平,從此說起不能在戲院觀看的串流電影,這必榜上有名。《西線無戰事》明顯是為反戰電影,並不如荷里活電影般,往往有著個人英雄主義,主角Paul無論如何都不能定義為一位「英雄」,鏡頭只是伴著他的視點,帶領觀眾看著戰爭的殘暴不仁。與其說是有著觀能刺激,倒不如說從他的視點,看盡了戰爭的無情與可怕。要看大型戰爭場面確無失望,最深刻倒是那些埋沒人性的畫面,像是坦克車輾過士兵、要用火燒去殘殺士兵,甚至開場一幕連槍炮都捨棄,不如用刀去殺敵,展示人性最恐怖的一面,比槍林彈雨的「觀能刺激」更驚心動魄。有說近年戰爭片都刻意挑戰視覺極限與技術範疇,仿如把戰爭娛樂化,《西線無戰事》實在平衡得宜,既具戰爭片應有的場面調度,也展現得戰爭最殘暴最實感的一面,觀影時甚至有刻覺得太寫實太震撼,簡直有如在看恐怖片無異。
《西線無戰事》實為幕幕戰場上的眾生相,一方面情感真摯,也可怕得令人吃驚
片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西線無戰事》,戰爭場面只佔約45分鐘篇幅,可餘下來的時間也絲毫沒有悶場。改篇自經典的文學巨著,《西線無戰事》拍來也力求令觀眾易入口,拍來引人入勝且追看性極強。不如同類戰爭片般,有明顯的目標與任務,絕大部份時間主角都只是跟著指令走,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甚麼。觀眾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一絲英雄主義,更不覺得這場戰爭有多光榮,倒是看著麻木不仁的「軍令如山」,如何將一個熱血青年推上不歸路。這位熱血青年很快便明白到何謂戰爭,歷盡過好友的死亡與離去,開始消磨了那種熱血,亦被迫要變得人性扭曲,刻劃盡一場戰爭的眾生相,實際上,他的內心還有人性一面,當中與敵軍在戰壕中的一段,拍來極具感染力,輕輕幾筆已展現得主角內心最複雜的情緒,是為全片最深刻一場戲。面對著生存與死亡的一線之間,他很想為自己的行為去保證些甚麼,繼而才發現戰爭當前,誰都不能保證甚麼,一如他的結局。
縱為德國電影,《西線無戰事》並非好戰電影,反是直視歷史的傷痛,拍來極具人文情懷。電影難得取態平均,既有描寫敵軍的殘暴,亦批評德軍歷史上的好戰行為,揭示這場體制的瘋狂扭曲一面,沒有刻意妖魔化敵軍,大家各位其主,都是為回家、為生存而奮戰下去,到頭來,前線的一兵一卒,都是為著背後野心勃勃的高官去拼死,所謂的愛國情操只屬笑話一則。前線只能捱麵包、喝戰壕污水,高官卻能大魚大肉,笑談自己過度的虛榮心;有人為國捐軀被追捧成過度的英雄主義、有人愛國就深知要停火,卻被抨擊為賣國賊,誰是愛國、誰只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明顯之極。
前大半部份已水準超凡,《西線無戰事》在「和平」後最後45分鐘始為震撼所在
作為一部戰爭電影,高潮大戰過後,理應就是走向終局,能夠捱得過這極限,一切總會更好。這時候,《西戰無戰事》還有接近45分鐘的篇幅,原來真正的夢魘尚未來臨。在那個滅絕人性的世代,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刻能夠有安落茶飯。小孩在這世代,年紀輕輕已背負槍枝殺敵。軍令如山下,一切馬上扭轉成另一個惡夢,當希望變成絕望,讓最後的半小時來得更觸目驚心,也讓《西線無戰事》突破了「戰爭片」的框框。戰爭畢竟是「冇路捉」,亦沒有個「劇本」的框架,語出驚人的扭轉,開展了另一場更可怕的戰事,過度的民族主義,終令國家走向敗局,也賠上更多寶貴的性命。這個結局令警世意味更強,可看如今世代的亂局,世人又有沒有好好上過歷史的一課?
《西線無戰事》的劇本無懈可擊,就連拍攝上都同樣是幕幕的瑰寶。除了文初所說的戰爭場面外,《西線無戰事》的幕幕靜態畫面,往往就是對照起戰爭上的殘暴,無論是廢墟突見的曙光、森林內平和而充滿殺機的恐懼,不時透過捕捉優美的自然光展現給觀眾,與殘暴的戰爭場面成了鮮明對比,獨論這些畫面也極具藝術成就。在呈現戰壕的情況中,哪怕是沒有戰爭場面,有甚麼風吹草帶動、死亡地帶上的星星之火,那些詭異的寧靜,氣氛烘托同樣能令觀眾投入其中。片初一幕高空俯瞰再轉接回戰場上的情況,一鏡直落連接兩個各異的氛圍,有如上帝的視角般,但在這個扭轉人性的世代中,祂從來都不發一言。
總括而言,《西線無戰事》不單是年度最佳電影之一,日後說起最佳戰爭電影,也必在影史中留名。震撼的戰爭場面、細膩的內心描繪、複雜的戰場眾生相,拍來調度有度,即使文戲極多,卻兩個半小時毫無冷場,既劇力迫人,更是恐怖得讓觀眾不忍直視,實比荷里活的大製作,更能展現得戰場上的殘暴。男主角Felix Kammerer初次演出就牽動人心,演活一個超悲情角色的成長之路,多次單靠眼神已能演活澎湃複雜感情,前途無可限量。全片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大賣觀能刺激,就是以悲天憫人的角度,探討戰爭的可怕無情。從沒有哪一方是絕對的正義或絕對的魔頭,為求生存,前線士兵天天也太陽底下無新事(這正為本名《西線無戰事》意思),拔起槍枝就得隨時殺敵,倒是背後的決策高層,不斷殘民自肥,可惜歷史巨輪不斷運轉,又有誰能借鑑歷史,好好的上一課?
Rating:95/ 100
【最新生活文章】今時今日,請幾日假好似做錯事咁?
【最新生活文章】當你累到連戲都唔想睇時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