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陌:一段無病呻吟的成長故事

親陌 電影

英文片名:Close

 

雖然《西線無戰事》以超強勢頭直插奧斯卡,如非有《奇異女俠玩救宇宙》,甚至有望直指「最佳電影」,終「最佳國際電影」亦大熱贏得。一般而言,既能入圍「最佳國際電影」(前稱「最佳外語片」)都不會太令人失望,惟比利時代表《親陌》就真過譽之極,後半段更感是無病呻吟式電影。一如導演Lukas Dhont前作《夢女芭蕾》談個性別認同的成長故事,《親陌》也是談一對好朋友被誤會是同性戀,因而漸行漸遠。事實上,《夢女芭蕾》已見導演駕馭上的鬆散,惟過程仍見有情味,亦難得寫這類性別認同故事帶點樂觀正面思維。《親陌》有個不俗的入題,甚或是很多人都曾經歷過的事:曾經感情極好的朋友,但當成長過後或知道再友好的情誼,都得要有點距離,最終又會否走得太遠變成陌生人、到底對方又是否同性戀?香港片名《親陌》以至宣傳上,都似是由「親密」變成「陌生」的題材,惟劇情卻沒有以此走下去,有關的感情掙扎篇幅不多,也難解兩位主角感情有多深厚,比同期《伊尼舍林的女妖》決裂的原因更無謂。滿以為這是兩位主角感情轉變的過程,豈料還未到中段已有個重大轉折,繼而就是談小男孩如何面對傷痛。這漫長的篇幅在前半段鋪墊不足下,冗長乏味,甚至冗長得比《夢女芭蕾》更乏焦點,導致全場傳出陣陣鼻鼾聲,加上大量無意義的空鏡與堆砌的劇情,只覺故事毫無焦點可言,無病呻吟。以此劣作同出戰最佳國際電影,可真叫《西線無戰事》情何以堪。

 

Léo與Rémi情同手足,一直都是好兄弟、彼此關係極好。直至他們入讀學校後,開始因為同學的閒言閒語、誤以為二人是同性戀關係,令Léo漸漸疏遠,也令Rémi感到不安,沒想到,這件事竟演變成一個悲劇...

 

因為成長被誤以為是同性戀,繼而漸漸疏遠成為陌路人,若再發生甚麼意外成為關係突變的轉捩點,《親陌》向這個方向走,哪管Lukas Dhont導技依然不濟,相信也可成一部予人深刻的作品。一如《夢女芭蕾》探討一個少年在追夢旅途上,面對自己性別錯配的抉擇,《親陌》中兩位小男孩面對青春期的同性戀疑雲、同學之間閒言閒語的壓力,一不留神沒有好好處理,可會釀成悲劇?《親陌》前半段描述二人的生活點滴,如詩如畫的畫面,配上兩個小男孩悠然自得的生活,看來更覺舒暢;因為同學們關係變得疏離,感情慢慢變化、幾場衝突戲不乏張力。男主角Eden Dambrine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感情拿揑極為準確,一顰一笑亦觀眾牽動心靈,與Gustav De Waele時而關係親密、時而針鋒相對,兩者俱是初登大銀幕的演出,卻是火花四濺,是為極出色的童星演出,也是全賴他們的演出,成了電影的最大賣點,或說是唯一賣點。

警告:下文可能含有《親陌》重要劇情,請讀者留意。

前作《夢女芭蕾》雖然故事極為鬆散,一段父女情都拍得感動人心,最少會讓你投射進男(女)主角的視點內,但《親陌》的主角就極為抽離。就著故事的鋪排,確不難想像到會悲劇收場,可沒想到電影還沒有來到一半,男孩的朋友就已經死亡,就令主線「從親到陌」這件事變得鋪排單薄,甚至不覺得故事有此方向。因著兩男相處的篇幅太少(那亦是全片最可觀之處),實難感受到二人的情有多深、主角的種種行為又對朋友有多大傷害,繼而《親陌》全片都沒有明言過朋友之死的原因,採取一種開放式態度來敘事,倒覺是小男孩不斷自己「FF」。同期《伊尼舍林的女妖》對兩位「煩膠男人」,也沒有任何明顯原因就決裂的描繪,鋪排起來玩味與深度也更強,此作可謂相形見絀,從頭到尾都只覺得是小男孩自作多情、無病呻吟,欲談他的成長掙扎更覺多此一舉、缺乏焦點。

 

這位看似「唔知自己衰咩」的小男孩,在後半段就不斷企圖去尋找朋友死亡的真相。創作人看似想談小孩如何面對朋友死亡的傷痛,但當主線的故事在不足一半篇幅已經完畢,實難令人再有興趣追看這位朋友的死亡原因,而最後小男孩又會找到些甚麼來。畢竟,兩位男孩的關係描繪極為薄弱、主角的性格又極模糊,看著看著都對主角的經歷沒有任何興趣,有了這種感覺,某程度上《親陌》已經失敗收場。

 

即使你有這興趣追看,《親陌》都沒有解釋過甚麼,只覺小男孩不斷對著朋友母親欲言又止、抽身離開,然後又用空鏡對望,再次欲言又止,再次抽身離開。若想表達小男孩對朋友母親的愧疚,實無必要安排大量重覆又重覆的情節去表達,而朋友的母親也根本沒有怪過他,他又繼續自作多情,讓角色的定位更反感。滿以為小男孩會找到甚麼死亡真相,或是俗套地找到封遺書之類東西?這也沒有,他來到朋友的舊居逛逛——那就真的是憑弔、是閒逛,又沒來由地去找朋友媽媽,仿有自殘或攻擊性行為,然後又突然打住,就此完場,企圖將一大堆無意義、沒來頭的畫面堆砌便了事。最後,你看不到主角有何成長、又看不到朋友逝世幕後的真相,亦看不出電影的存在意義。故事某程度上也想談這些帶點校園欺凌的行為,無論學生與老師都是幫兇、看不出問題所在的家長亦責無旁貸,惟這些支節拍來同樣輕輕帶過,那群同學甚至從此再沒有出現過、所謂的同學內心分享亦只流於片段式、主角的反應也寫得極為外露,讓電影流於空洞無物,以及一個似有還無的結局。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無可否認,《親陌》Eden Dambrine與Gustav De Waele兩位小演員的演出上乘,也真得靠他們帶動得電影的好感;前半段柔和富詩意的氛圍,也令觀眾看得神往,惟後半段卻愈看愈覺失望。《親陌》並非如想像般的一類作品,既非談一段關係在青春期的消逝,亦非談小孩面對死亡的恐懼、欺凌下的成長陰霾,以至是主角的成長絮語;看似有極多話兒,全均隔靴搔癢,更覺如此材料撐足106分鐘也太多。後半段拍來拖拖拉拉,讓主角如同無病呻吟;開放式結局實是想不到如何收結,不如就此完結,白白浪費了一個有關成長的好題材,極為可惜,也令電影極為過譽。奧斯卡限定優惠現正進行中!由即日起至3月18日,電影網店全場奧斯卡貨品七折發售,請立即按此搶購
Rating:55/ 100

【延伸閱讀】請珍惜還會應約的朋友(Part 5):請別待「移民飯」還在忙

【延伸閱讀】我成日諗,香港人係咪真係忙到咁?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