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用耐性換來的淚水

10月14日 14:25 The Grandcinema

久不久就會有一兩部純愛電影上映,可是能夠如〈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或〈藉著雨點說愛你〉那種引起熱潮的電影,近年少之有少。年初的〈366天的約定〉有多少人知道上映過實在成謎。曙光影視發行的電影水準參差,有如〈海角七號〉〈霜花店〉的叫好叫座,亦有如〈囧男孩〉般慘遭滑鐵盧。〈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谷盡宣傳,宣傳品也出了幾款,奈何只在亞洲電視狂谷廣告,實在難以令人明白此公司的宣傳策略。無論如何,再多的宣傳也要一部高質素電影的配合才有好成績,這一點,本片實在強差人意。

 

警告:下文含劇情透露,讀者請留意

 

千惠和太郎在一個展覽會中相遇,二人一見鍾情,很快便到達同居階段。可是,千惠發現自己患有乳癌,太郎仍對她不離不棄,甚至搬進醫院陪伴愛人。直至千惠的生命剩下最後一個月,太郎決定要讓千惠披上嫁衣,給她一個名份...

 

片長兩個多小時的故事其實簡單透頂,就是上述幾句說話已能概括一切,問題就是考導演的功力怎樣拍它拍成一部耐看性高的作品。如同很多「純愛絕症片」一樣,這些內容要拍得有趣味其實不難,反正只是老調大牙的題材,要在從中突圍而出才更難。〈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改篇自真人真事,畢竟沒有〈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那種動人的約定,也沒有〈一公升眼淚〉劇集版的抗病情節,一切只是平鋪直敘,中段悶場極多,我也看至昏昏欲睡。
其實入場的觀眾無非想從電影中感動一番,可惜本片連這一點都做不來。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情深款款人人都感受到,可惜只是限於情深而非感動,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線其實找不到很多感人的場面,即使到了結局一幕的深情剖白,再動人的情話根本都挑不起觀眾的情緒。問題是,男女主角的感情基礎描寫不強,一味在描述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情意,卻沒有很多典型的動人場面,到了高潮位也牽動不了觀眾情緒。

 

男主角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偉大情操叫觀眾感動,可是全片不斷重覆同類情節,則開始令人納悶

日韓電影最擅長用配樂或主題曲憾動觀眾心靈,〈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主題曲和插曲也能達到哀怨纏綿的感覺,卻沒有好好利用,整部電影沒有動人場面,沒有高潮起伏,更連些少能夠牽動觀眾情緒的配樂都沒有,到了結局才播出那首主題曲,白白浪費了帶動觀眾情緒的機會。
此外,男主角對著女主角情深款款或喊苦喊忽的樣子,初看頭一兩次確能牽動心靈,可惜技法重覆,反反覆覆的場面直叫觀眾看得煩厭。及至女主角離開的一幕,更是定鏡凝望女主角接近半分鐘,直叫觀眾看得不耐煩。也許很多朋友對這種催淚電影抵受不住,我自己對這些電影的接受性甚高,甚至挺喜歡的,可是這部電影平鋪直敘﹑技法低劣,實在令我看得不是味兒。

 

高潮結婚場面確實拍出感人肺腑的氣氛

尤幸本片並非一無是處,重頭結婚戲其實拍得甚是浪漫動人。男主角在女主角不知情下給她舉辦一場婚禮,女主角只在無名指上套上指甲油,帶上了那只二人還未一起時,女主角暗示過喜歡的介指,此時,男主角才深情地向她求婚,勿論前路如何,只想給愛人一個名份。這一幕拍來何求動人,雖然只是簡簡單單一場結婚戲,成功營造了很幸福的氣氛,是全片最可觀最感動的一幕,也給全片增加了不少分數。
其實我覺得全片在此刻完結,極盡補上女主角去世的鏡頭便可圓滿收場。奈何全片畫蛇添足,刻意增添兩幕煽情場面,令全片悶場增多之餘,更難令本片收一個動人心痛的結局。

 

瑛太和榮倉奈奈稱不上俊男美女,但也算是郎才女貌的組合,電視台出身,演戲經驗不多,作為年輕演員,二人可算是交足功課,在劇本所限之下也擦出火花,增添了全片的可觀性。略嫌繹演女主角父親的演員完全格格不入,完全木無表情,多幕激動場面演來何其突兀,他的角色其實甚是重要,卻是全片演得最差的一員。

 

總的而言,假若觀眾為求一喊,本片末段確能勉強讓你留下幾滴眼淚。可是全片九成時間皆平鋪直敘,完全沒有任何高潮起伏,甚至連煽情的配樂都沒有,全片水靜河飛卻沒有任何深刻感人位,觀眾分分鐘未捱到感人位便呼呼大睡,我旁邊的觀眾甚至看得不耐煩,中途離場。
據聞本片的真人紀錄片在日本引起很大迴響,當我知道這是真人真事改篇時,都覺得很強烈的感動,可是,這有必要硬把一個在電視劇賣座的故事拍成電影嗎?有形而無神,意義何在?其實入場的觀眾無非想自虐一番來個痛哭流淚,誰知自虐得成卻非淚水,而是那兩小時的沉悶折磨。
另外,曙光影視在宣傳﹑中文字幕,甚至譯名上能花點創意嗎?每一次都套用台式宣傳,總覺得格格不入。
Rating:55/ 10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