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死心不息

4月3日 15:00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每次電影節,總會看到一兩部曲高傲寡,導演自以為是,其實苦了全場觀眾的所謂藝術片。〈無可挽回〉導演新作〈死心不息〉,據電影節場刊而言,是一部「幻覺電影」,題旨並非艱深難明,只是視覺效果過份凌厲,劇本卻又難以支撐,終令觀眾看罷全片後,眼球累得有如看了五小時3D電影!

 

警告:下文含敏感字眼,可能令人反感,請讀者留意。

 

吸毒少年與相依為命的妹妹在東京低下層生活,妹妹當上舞孃,哥哥則充當毒販。一次運毒過程中,哥哥被鎗擊身亡,他的靈魂浮遊世界,一生記憶慢慢浮現...

 

據導演的描述,他是想拍一部探討生死的電影,而他的意念確是大膽超凡,片長兩個半小時,有兩個小時是拍攝男主角靈魂到處浮遊的景像,在視覺效果的幫助下,初看確是嘆為觀止。這個意念的構思,對於「靈魂」的概念,以及人死後所見所聞的種種傳說,都作出了一個很迷幻的感覺。作品充滿實驗味道,也甚具創意。

 

可是,導演空有意念,把它充撐成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劇本乏力得毫無發展空間外,過份前衛的手法也完全挑戰觀眾的耐性和體力。男主角在片初拍丸後所見的迷幻景象,拍了幾分鐘亦未轉畫面已挑戰觀眾耐性,中段以後靈魂不斷浮遊的幻象,極速的畫面更令人看得非常暈眩。最要命的是主角穿梭兩個時空和地域,那些強光閃動逾一分鐘,畫面完全一片光茫,絕對使觀眾視覺作出嚴重損害。假如有觀眾由頭到尾都直視這些畫面,而沒有閉上眼或轉過頭一會,相信觀影完畢後會頭痛一整天。
片初男主角生前那半小時,全片皆採用男主角視覺的主觀鏡頭,那是主觀得連男主角頭部些少移動,畫面也相應移動,這些破格的影像能否接受實在見仁見智。我覺得初看一會覺得極之好玩,但看了十分鐘已開始捱不住,甚至覺得這種手法可有可無,只是導演自我淘醉的一回個人表演。

 

〈死心不息〉雖然是探討人死後的形態和感覺,劇本上卻支撐不到這種味道,結果令全片毫無重心,觀眾不斷雲遊四方,卻不感到劇本在兩個半小時內有甚麼起承轉合。特別是末段的一小時,描寫靈魂四處飄移,再加上古今交錯,看看男主角身邊人在他死後的故事。題材可以有很多發展空間,劇本卻停濟不前,只懂一味賣弄視覺奇觀。須知這些大膽的視覺,初看會覺得新奇,再看便覺得沉悶,三看觀眾便會閉上眼睛。過多的幻象,更是令人看得不耐煩。
結局描寫靈魂尋找投胎目標,在酒店中看盡連串激烈性愛場面,口交群交同性交都充斥著銀幕,在畫面上繼續導演的狂放風格,在構思上描述投胎轉世的神聖,感覺也總算挺新鮮,當中眾人下體發光的模樣,加上子宮內部看著性交,甚至射精的模樣,手法也是創意大膽。惟這段情節愈拍愈長,似乎導演有意在自我淘醉拍攝這些群交場面,多於描寫靈魂尋找投胎的目標。

 

總的而言,〈死心不息〉的構思和表現手法相當大膽前衛,初看之時確實感到導演的無比創意。可惜過多的主觀鏡頭,不斷浮遊的畫面,加上光暗的強烈反差,皆是挑戰觀眾體能的極限。中後段以後,導演一直沉淪於描寫一眾主角沉淪頹廢的一面,更令人反感。本片很能界定好看不好看,只在乎你能否接受當中的表現手法,我覺得本片仍是「曲高傲寡」的一類作品。
Rating:1.5/ 5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