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月色下:Woody Allen的遊戲之作

9月23日 21:50 百老匯電影中心

被本地片商「情迷」了的Woody Allen,近年水準飄忽,可以拍出好評如潮的《情迷午夜巴黎》 和《情迷藍茉莉》,也可拍出水準平平的《情迷羅馬》。去年的《情迷藍茉莉》相當精彩,今回這部《情迷月色下》又回歸了一部較平庸之作。或許,《情迷月色下》可說是Woody Allen一部遊戲人間作品,片中他仍能保持到「自家品牌」的風格,既有他一貫尖酸刻薄的對白,亦對中產階級再來極強的諷刺意味,仍能於當中找到不少笑位。可是,今回《情迷月色下》的劇力或玩味卻無前作的神采,故事流於平淡甚至略帶冗長,角色間的交流不算強烈(Colin Firth與Emma Stone這一對怎也格格不入),感情轉折也來得太突兀,結局漫長的收筆也來得多此一舉。

 

魔術師Stanley於世界各地表演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魔術,紅極一時,實際上他卻是一個擅於拆穿別人戲法的專家。這次,他被邀請去拆穿靈媒Sophie的施法。起初,Stanley對Sophie的施法不為所以,當她竟一次又一之洞愁自己的一切時,連一向只相信理性科學的Stanley都對她深信不已,更不自覺地愛上了Sophie...

一如導演往作,本片亦以喜劇形式去諷刺中產階級的虛偽,仍看得過癮
一承導演前作風格,此作仍是一貫以幽默的格調示人,透過魔術師的眼中,諷刺盡上流社會眾人的愚眛無知,筆鋒尖銳,寫來仍是毫不留情。初段從魔術師口中說出的嘲諷之言,真可說得上是字字珠磯,不乏令觀眾大笑的對白,仍見Woody Allen寶刀未老,對這種尖酸刻薄對白的設計仍無失手。同時,片中對一中產家庭的描繪也相當抵死,像兒子的無知與母親的盲目迷信,甚至通靈師的誇張虛偽,亦是他一貫的毫不留情,盡情把角色醜化,加入大量可笑的行為,又能叫觀眾看得過癮投入。

可是,即使此作仍能找到Woody Allen的幽默感,也有一定的玩味,但全片看來卻有欠了他前作的神采,感覺只是一部他遊戲人間之作。有別於像《情迷午夜巴黎》或《情迷藍茉莉》般有一個細膩的劇本,本片寫一個魔術師與通靈師之間的故事,過程變化起伏不大,亦流於單調直線,純得依靠那些尖酸刻薄的情節去充撐劇情,若抽開了這些原素的話,整部電影的可觀性其實不強。

男女主角間的感情交流不多,令二人的感情轉折來得難有說服力
劇情的重點是要一個理性的魔術師去相信虛無的靈學,而這個只相信科學、自我的悶蛋,又如何被女主角感染,放開心胸。雖然男主角的性格,在Woody Allen的妙筆下,輕輕幾場戲已寫得活靈活現,惟他與女主角之間的感情始終交流不多,雙方的感情轉折便來得有點突兀了。即使劇本希望寫出男主角不願承認、那種從心一觸即發的火花,但只因為一時變卦,二人感情旋即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實在恕難令觀眾投入得來。至於電影的結局亦見有畫蛇添足之意,生硬地要堆砌一個大團圓結局,在缺乏鋪排與轉折下,感覺就是怪怪的。
除了感情線外,片中一大重點是主角要拆穿女主角的西洋鏡,但全片有關情節卻鋪排得不夠深刻細膩,那場所謂「毫無破綻」的通靈戲其實有不少漏洞,當中女主角的「震盪影像」也有處處破綻,劇本對之只輕輕帶過,有欠嚴密,乃至結局轉折一刻,出人意表的震撼力便大大降低了。

Emma Stone如常的浮誇演技,在本片中可謂大派用場,把那個虛偽的通靈師演得極具喜劇感
Woody Allen時有把演員捧上奧斯卡頒獎台之能,於本片中卻難得此勢了。Colin Firth與Emma Stone這一對先天感覺已格格不入,再加上劇本對二人交流的描繪不夠深刻,令兩者之間火花極低,有如各自為政,更難有說服力。影帝級的Colin Firth無疑能把這個尖酸刻薄的魔術師角色演活,前段不屑的表情與後段有如小孩般心如鹿撞的煩人,演來也真充滿喜劇感,把導演筆下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角色演得相當可愛,在平平無奇的劇本下,成了本片的一大亮點。其拍檔Emma Stone在本片可說是「錯有錯著」,片中要她演一個浮誇的通靈師,可謂正好切合她一貫的浮誇演技,在劇本的塑造下,成功帶動到一定的喜劇感。只是,到了末段她仍保持著那一貫只懂睜大眼睛的模樣,更難與演技自然流露的Colin Firth看齊,自然有欠火花了。

總的而言,我不能說《情迷月色下》是一部劣作,畢竟片中仍有Woody Allen的玩味與幽默感,透過魔術師口中盡情諷刺中產階級的愚昧無知,也帶動了極強的喜劇感,觀眾亦能看得投入。可是,劇情發展下去卻只空有玩味,故事略嫌單調乏味,男女主角之間的交流亦不深刻,導致感情線看來有點生硬突兀,結局收筆更顯得多此一舉。跟導演的前作相比下,神采確實欠奉,但本片內之抵死確又令人鍾情,大抵,這或算是Woody Allen一部遊戲自娛之作?
Rating:70/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