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娃安娜貝爾:不作比較,絕不失色

10月10日 22:50 旺角百老匯

由James Wan執導的《詭屋驚凶實錄》若堪稱為近年的恐怖片經典,相信也絕無過譽,一幕「鬼手拍手」更成了不少電影模仿之場面。開場一幕「詭娃現身」的入題也成功叫觀眾嚇破膽,惟有關情節只出現了約十來分鐘,大抵亦只想為本片鋪路。《詭娃安娜貝爾》可以當作《詭屋》的前傳來看(末段暗地埋下了華倫夫婦的伏線),也可視作獨立的故事來看,James Wan退居幕後監製無執導筒,論恐怖感與經典地位,當然難與《詭屋》相提並論。不過,沒抱太大期望下入場,《詭娃》的觀感又不至於太差。或許,有著《詭屋》的珠玉在前,本片難免有所比較,但單篇而論,片中的恐怖效果也相當強烈,幾場殺戮或遇鬼的情節更以一鏡直落的方式來營造實感。雖然片中有關「詭娃」的恐怖場面不如想像中多,但幕後那作惡的恐怖力量,仍製造了一定的緊張快感。的確,本片對比《詭屋》的恐怖感稍遜,惟末段密集的驚嚇場面仍處理不俗,喜歡恐怖片的朋友也值得一看。

 

Mia和John搬到新居,準備迎接新生命的來臨,某夜,他們遇上了邪教入屋屠殺鄰居,自己也差點身受牽連。自此以後,雖然二人保住性命,但Mia總覺得家中鬼影棟棟,與John搬到市內居住。沒想到,那鼓邪惡力竟然跟隨著二人到新居,一切恐怖源頭,卻落在John給Mia的禮物,一隻洋娃娃身上...

 


「靈魂人物」Annabelle的出場不如想像中多,劇情為之安排了一個「有理化」的背景,更削弱了其恐怖感
這隻歷史上真有其物的安娜貝爾,難得片初並沒有打出一句「Based on a true story」,觀影前翻查這隻「詭娃」的故事,才發現電影不過借題發揮,找來這隻公仔後期創作。也許,它的原物即使在恐怖地位上有一定的邪惡根源,但始終很難拍成一部電影,因此本片便要把之「有理化」,為它安放一個故事背景,才得以充撐一個故事。入場前,觀眾或會誤以為故事將會如《娃鬼回魂》一類電影般,讓這隻安娜貝爾四出作惡,可是,它的實際出場時間真的不算多,而劇情到了末段更為它神出鬼沒添上了一個原因,反令其應有的恐怖感減低。

 


為故事加入了一個有理化的背景後,確讓電影玩味減低,多了不合邏輯的設定也是意料中事
個人認為,本片備受劣評,那個後天強行加上去的故事,或會顯得畫蛇添足。故事設定也是相當典型,處處有著James Wan電影的影子,像是男女主角搬到處處也是「鬼屋」、邪惡力量如形隨影般跟著,同是女主角深信遇上了惡魔,偏偏男主角又不相信,甚至明知那隻「詭娃」有問題,但仍讓它在家中長駐,終險釀惡果等等。的確,若從劇情上來看,本片無論鋪排以致故事,甚至結局也盡在意料之內,欲求驚喜或突破,可能略嫌遜色,但也不至於劣評如潮的地步。

 

 


若不作強行比較的話,單篇而論,片中的恐怖感也絕不失色,地牢一場尤其精彩
片中的恐怖場面或不如James Wan作品般密集,畢竟劇本為要「有理化」那隻安娜貝爾,前段的文戲也真太多,而不少場面也流於低手的聲效嚇人方式。不過,本片不時用上了一鏡直落的方式來製造壓迫感,無論是邪教入屋或是地牢電梯兩場戲,都成功為觀眾營造了極強的現場感,電梯一段的恐怖感,那種求助無門的絕望,也真為觀眾帶來了遍體生寒的感覺。此外,當電影正式入戲後,連場密集的追逐與遇鬼(或說惡魔?)情節,拍來也見驚心動魄,全無冷場,結局的對峙戲也製造了上佳的高潮效果。
作為被《詭屋驚凶實錄》事先張揚了的外傳/前傳式故事,本片或許有一定的壓力,可是,電影出來的效果卻水準不弱,欲求驚嚇、欲求刺激,於氣氛及節奏上也能達到恐怖片應有的效果,沒抱太大期望下入場,也更有一定的驚喜。

 

 

總的而言,《詭娃安娜貝爾》若抱著其「姊妹作」《詭屋驚凶實錄》的心態入場,恐怖感上難免有所落差,始終前作珠玉在前,恐怖感與創意當然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劇情為求讓安娜貝爾「有理化」,為之添上了一個故事背景,反失卻了其應有的懸疑詭異感,也不如現實中的神秘感覺,反不及於《詭屋》出神出鬼沒十數分鐘來得更恐怖。不過,若不作比較的話,《詭娃安娜貝爾》其實也拍出了不俗的恐怖感,當中不時用上了長鏡頭去讓觀眾代入,也營造了一定的臨場壓迫感,電梯與地牢一幕最是叫人難忘。劇情正式「入戲」之後,末段的氣氛與節奏拍來也相當不俗,以一部恐怖片而言,純粹從恐怖感或緊張度來看,本片還是值得恐怖片迷一看的。
Rating:75/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