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Two Days, One Night
3月31日 13:25 百老匯電影中心
Marion Cotillard突然以「爆冷」姿態殺入影后提名最後五強,仿令這部《公投飯票》多了幾分可觀性。本片的故事很簡單,描述一個被裁女工要說服同事放棄花紅,讓她復職的故事,個半小時的電影中就是看著主角如何四出游說別人。雖然故事非常簡單,卻勝在於這個簡單的背景下,反更讓觀眾投入到片中那難堪的處境當中:換著是我,會放棄花紅嗎?在此簡單的故事背景中,劇本勝在安排到那十多位員工都各有不同性格,在主角的游說過程中,看盡了人性的善惡,而電影多次用上了長鏡來拍攝,更讓觀眾投入到主角那種焦急無助的心情中。故事背景一如英文片名所言,只發生在兩日一夜中,但劇情於不斷重覆又重覆的情況下,仍拍出了極強的劇力,令觀眾不覺冗長。到最後,劇本安排了一個始料不及的結局,也真讓廣大的打工仔深感無奈與諷刺。為甚麼大家會看得那麼投入?大抵正因為人生如戲吧!
Sandra是一位工廠的低層女工,她突然被公司裁員,面對家庭壓力下,茫無頭緒。原來,公司只能在花紅與她之間二選其一,同事最終選取了花紅而放棄了她。在友人幫助下,Sandra能賺取一個「投票」的機會,讓同事重新選擇,但她卻只有兩日一夜的時間,說服各位同事投票給自己...
逾半的時間上,整部《公投飯票》都是看著女主角如何四出奔波,游說各個員工投票給自己,讓自己復職。這些重覆又重覆的情節,觀眾看來竟不覺有絲毫悶場,反是就著主角的遭遇而對她同情,甚至投入她的視點中,而劇情也安排了那十多個的「游說」對象,各有不同的性格和故事,在「家家自有難念的經」下,你很難說這是一個人性百出的故事,卻看盡小人物在社會巨輪下的無奈。
劇情看似不斷重覆又重覆,但創作人卻妙在為各個不同對象都設計出不同的故事,每次幾分鐘的交流中都有一定戲味,令電影看來毫無悶場
無疑,劇本為這個故事安排了一個很簡單的設境:要花紅VS要同事,兩者只能任選其一。角色的抉擇亦如主角所言,選擇花紅乃人之常事,換著是我,也會這樣選。不過,易地而處,你會覺得女主角很慘,同樣,不同家庭也有自身的難處,怎能放棄這份花紅?過程中,觀眾看著女主角如何受到冷待、怎樣面對舊日好友拒絕自己的難堪,同時也看盡絕境中「知恩圖報」下的人性光輝,竟覺劇情多變,故事充滿強烈戲味。
在這個簡單的故事中,創作人為此安排了頗具戲味的情節,每個人不同的抉擇中,也帶動一定的高潮位。沒有太多相同而重覆的情節,十多個人中各有不同的原因,令這趟「游說」過程變得絕不單調。到最後,觀眾不難料到劇情會安排出一個幾近「打和」的票數,令末段愈看愈緊張。此外,導演用上了大量長鏡去捕捉主角游說過程所受的無奈煎熬,令她的形象非常鮮明,甚至叫觀眾完全投入了她的角色之中,為她而喜而憂,看似單調的劇情,竟然全不覺悶場。
誤以為「公投」過後便能解決一切?原來更荒謬的真相尚未來臨!
到底主角最後下場如何?劇本並沒俗套地安排一個「成功」或「失敗」的結局,反以另一個始料不及的「開放式」結局來作收筆,帶出了很強烈的諷刺意味。到最後,原來大眾星斗市民、一些社會的低下層員工,也不過是大企業下的一顆棋子,沒有人能說是贏家或輸家,真正的「贏家」,永遠都是大財團的無形之手。看似很平實的劇本,原來早早埋藏了伏線,令某位角色成了結局扭轉主角命運的關鍵,這不禁又為觀眾帶來了另一個矛盾的處境:換著是你,你能接受這個「Offer」嗎?
Marion Cotillard全無雕琢、自然流露的演繹無疑增強了角色的說服力,是她一回個人表演
Marion Cotillard對比同期幾位影后提名,發揮可能不大,但全片她幾乎洗盡鉛華、不施姿粉的演出,把一個命途坎坷的中年婦女演得絲絲入扣。在大量長鏡下,其實而不華的演出更成功帶動觀眾入戲,不禁全程投射在她的視點當中,為她每一個決定、每一回游說行動而抹一把汗。也許,她的演出實難堪「影后」之名,確真成了電影成功的一大功臣。
《公投飯票》真是一部非常簡單的小本製作電影,卻勝在創作人能設計出一個簡單而具深刻的設境,讓觀眾能投身於電影中,輕易產生共鳴:易地而處,你又會如何抉擇?個半小時的電影中,觀眾就真看著主角不斷四出游說,同一番話說了十多回,卻又巧妙地沒有重覆,不同對象看反應與決定,不單看盡了人性百出的一面,同時又於平淡中拍出了濃厚的劇力,是編劇的功力所在。到最後,電影來到了「決定性」的一刻,竟又扭出了一個相當無奈與諷刺的結局來,成功呼應了全片的荒謬情節,廣大「打工仔」看來定必有共鳴。
Rating:9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