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有機會以個人名義身份參與Media Trip,自然把握機會事後留下來遊覽這個城市
習慣了到每個地方都看場電影,來到廈門也不例外。這次應麗星遊輪的邀請,首次以另一專頁「有故事的旅人」身份出席這個Media Trip,體驗遊輪推出「夏季限定」的「廈門-澎湖」航程路線,於周末三天兩夜也能簡單體驗一個郵輪之旅。對於首次上郵輪的小弟而言,也算是一個蠻有趣的體驗。尤其是在船上「好食好住」,幾乎隨時都能不停的吃,亦能讓人全情放鬆忘憂,簡單一個周末就能「差電」。遊輪上也有一個舒適的劇院,亦有播放不同電影,只可惜時間所限,沒有機會去看場電影,不然其座位相信也很舒服。在完成了航程後,我也在廈門留上幾天,參觀這個著名的海濱城市,當然,也順道看場電影。
過度「遊客化」的廈門,兩小時車程外的土樓,成了其唯一亮點了
廈門這個地方十分無聊,又或許隨著「廈深高鐵」開通後,令這個地方人流更多,到處均人山人海,更別談甚麼悠閒的氣息了。時值夏天雨季,這個地方可以48小時不停下雨,再加上根本沒有甚麼景點好看,更讓我覺得甚為苦悶。像是一個鼓浪嶼是來廈門必到景點,說穿了也不過是個過份「遊客化」的地方,欲在內地看「萬國建築」或海灘,到青島、天津等地更好看了。即使遠走一些去看著名的福建土樓,雖然景色較美,也離不開因過度遊客而「淪陷」之問題。最後一天,我真的無聊得要找場電影來「Kill Time」。
外表古色古香的戲院,是廈門市中心一帶的地標
首場電影我去了在市中心中山路及思明南路一帶的地標「思明電影院」看場《滾蛋吧!腫瘤君》。這個市中心的購物區,短短5分鐘的步行距離己有4家戲院,「思明電影院」在沒有任何「團購」的情況下,竟仍能維持正價40元人民幣一張戲票。這是當地一所歷史悠久的戲院,外型古色古香,亦是內地大部份城市均會被保留下來的一些歷史性戲院。雖為一所舊戲院,畢竟也被「改裝」成新戲院的「迷你影廳」,分成了5個影廳及一個數碼影廳。我看的4號影廳,入場前竟如於文化中心欣賞節目般,有「溫馨提示」部份座位可能會被柱子阻隔視線。
入場後戲院之「迷你」與焗促,真的是我始料不及
進場後,也真覺「一分錢一分貨」。戲院完全沒有一點古典格局,明顯是硬分成多家小型影院,間隔有點像從前的元朗百老匯及「分拆」後的華懋戲院。兩道小小的鐵門,令人覺得如同身處小貨倉內看電影般,更奇在影廳內竟用分體式空調來制冷,溫度時冷時熱,空調運作聲音過大也有點滋擾。職員的「溫馨提示」沒有騙你,戲院內「三尖八角」,竟真的有兩條柱子插在影院的左方與中部位置,印象中,好像沒有到過戲院會有兩根柱子插在影院內。因此,這間戲院是絕對令人失望的,40元低價確有其原因的。
位處大型商場之外,「17.5」是一家較為新淨的戲院,當然正價票價也是「Double」了
另一場電影則到大商場內的「17.5影城」看《刺客聶隱娘》。戲院取數字諧音即「一齊玩」,會否太刻意也真見仁見智。與「思明電影城」分別很大,是新式戲院設計,即使是迷你影廳亦空間感十足,坐得很舒服。有趣的是,購票前職員會「溫馨提示」你用團購買票會更便宜(只需33元人民幣,原價85元人民幣)。我一直都想嘗嘗內地這種購票模式,若能使用,票價真的能超過半價。可是,對於非內地的觀眾而言,「團購」往往得要內地手機登記、用內地的信用卡付款,對於每次都是「即興」觀影的我而言,每次都沒有時間及時「團購」,下次有機會將得嘗嘗。
許多人總會覺得「大陸乜都差」,先別談內地影業的保護政策,單論其影院的發展情況,個人覺得甚至遠勝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