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Veteran
這是一個普遍香港觀眾的通病,往往因為一部電影的中文片名而卻步,令許多沒有一個突出片名的佳作均乏人問津。《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辣手警探》)相信將是同類電影,是「改壞名」、亦是用錯宣傳方向的一大例子。雖然《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並非甚麼出眾之作,也是一部中上之作,奈何電影改了一個如斯片名,更得以「動作喜劇」包裝,可謂錯上加錯。《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離不開韓國最擅長的「冤案」式電影,描述一個低下層員工慘被「富二代」害得跳樓自殺,一位好警察發現案中有案,調查之下卻發現另有一個悲劇的真相。全片縱偶有喜劇場面,但絕非主菜,欲求動作場面的話,除了末段也幾乎全無動作場面可言。本片所賣的倒是強烈的劇力,描述小市民如何被隻手遮天的大財團迫上梁山,而警方受制於無形壓力下又能如何維持正義。劇本一如同類的韓國電影,把一宗冤案描寫得「人神共憤」,劉亞仁把那神憎鬼厭的富二代演得入木三分,更完全叫人投入其中。劇力逐層遞進,再掀出另一個震撼內幕,成功讓末段的街頭血拼來得火氣十足,大快人心。
一名失業的司機向財團追討欠薪不果後憤然自殺,兒子向曾與他合作的老差骨徐道哲求助。徐道哲為人火爆暴燥,深知司機的死絕不簡單,細查之下,發現財團的富二代趙泰晤舉止可疑,似與事件有關。可是,趙泰晤財雄勢厚,不時妨礙調查進展,竟連警隊內部都被收賣,甚至危害到徐道哲的人身安全...
有別於同類最後也解決不了的「真人真事」,《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這個虛構的故事反更著重劇情玩味,結局更有意想不到的驚人「扭橋」
「冤案片」可說是南韓近年最擅長的電影題材之一,亦廣為香港觀眾所喜愛。《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屬同類出發點,只是本片非改篇自真人真事,純粹以虛構角度去寫一個類似「冤案」的故事。作為一部非真人真事改篇,又帶點動作喜劇模式去包裝的冤案故事,看來不如《無聲吶喊》、《逆權大狀》般沉重。電影描述一個有勇有謀的悍探,鍥而不捨地追查真相,也令電影不致毫無出路,以帶點熱血的形式鋪陳故事,起碼帶點人間希望。
《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最可觀地方並非宣傳大賣的動作或喜劇場面,反是那個把感情、仇恨慢慢蘊釀的劇本。故事以一個無辜小市民被財團「玩死」入題,繼而再慢慢描繪大財團怎樣隻手遮天、富二代那令人髮指的糜爛生活,讓觀眾對案情的仇恨慢慢加劇。片中案情本已令觀眾看得無名火起,卻聰明在隱藏了一些細節,發展至末段再牽引出另一個更令人光火的震撼真相。劇本鋪排這些情節上,並沒有如同類電影般,只描寫最悲情的一面,反從財團及警方兩面作雙線描繪,不同人物的關係互相連貫,繼而引伸更多黑暗的支線,把財團收賣人心、賄賂、買兇等情節刻劃到肉,劇力慢慢凝聚。
沒有悲劇包裝下(雖然或許這些事情每天正發生著),《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也無需讓觀眾看得那麼沉重,末段大賣的動作場面就能大派用場。一位不怕死的瘋狂幹探,與一名神憎鬼厭的富二代在有足夠刻劃後,末段引伸至佈下天羅地網,展開連場大追捕;那種不顧一切向前衝的追與逃,過程拍得爽快淋漓,一場街頭大戰將最原始的暴力盡情發洩,絕無同類電影那種看畢後仍超壓抑的感覺。
《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用上了動作喜劇模式去包裝,確能淡化了那種悲情色彩,變相令初段入題緩慢,成了本片的敗筆
電影稍欠火喉在前段略嫌鬆散,鋪排良久仍未正式入題,更花了極長時間於一段無關痛癢的動作場面上,初段確實偶有悶場,一下子難以投入。此外,劇本鋪排男主角與司機及「富二代」的相遇亦刻意突兀,令整個故事來得不夠流暢,得待中段才與觀眾產生共鳴。
劉亞仁於《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演出極放,完全把角色應有的「賤」表露無遺,個人覺得直堪個演技獎提名
演員方面,黃晸玟於賣座片王《半世紀的諾言》後再演同類半喜劇角色,嬉笑怒罵的模式絕對難不到他,而吳達洙亦一承其過往的演出,演一個搞笑的上司,為電影帶來了不少笑位。不過,《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最驚喜的還是奸角。劉亞仁於片中演一個「富二代」,行為舉止完全把角色那不可一世的感覺揮耍自如,演出夠放,戲份縱不如主角,幾份每次出場均有方法讓觀眾「估你唔到」,帶動得觀眾情緒,看得拳頭緊握。至於柳海真演那個身處「富二代」旁邊的左右手,喜怒不形於色,把那種斯文敗類、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感覺演得尤其到位,最後兩場與主角對峙的文戲,收放自如,成了《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又一亮眼所在。
總的而言,《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以此片名,相信難以吸引觀眾入場,而實際上以動作喜劇作宣傳重點,亦真有點走錯重點。個人覺得,本片故事更勝於動作喜劇場面,以一個韓片最傳統的「冤案」故事,在沒有建基於「真人真事」包袱下,題材拍得更過癮,也不致讓觀眾看得帶點沉重之感。故事以一個「富二代」的意外,描述大財團隻手遮天的故事,劇情層層遞進,把觀眾的仇恨逐漸遞增(劉亞仁的演出應記一功),乃至結局把怒火盡情釋放,大快人心。雖然,現實未必有這麼一個勇猛無私的悍探,但起碼能給觀眾有所宣洩!
Rating:75/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