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12 Storeys
11月20日 19:20 百老匯電影中心
恕我見識淺陋,從前看過了邸金海的電影,卻不知道他的來頭。這屆亞洲電影節以他為「焦點導演」,才認知原來他的「來頭」也不小,像這部《12樓》更是新加坡史上第一部能在康城放映的電影,是把新加坡電影帶到國際舞台的重要一員。電影以三個故事組成,若以今天的拍法,或已變成《真的戀愛了》那類多線性交叉群戲,但本片卻穿插於三個故事,彼此獨立而論,初看時確實覺得電影太零碎鬆散,沒想到看下去竟漸入佳境,甚至充滿爆炸性的劇力。故事發生於九十年代中期的新加坡,一座組屋內的故事,那年新加坡的國勢或不及今天般強盛,仍有著種種社會問題,像本片所帶出居民的種種壓抑感,相信放諸在香港,正是早年流行談及「天水圍悲情城市」的那類故事。除了母女的一家外,其餘兄妹與夫妻的兩家人,故事都充滿著爆炸力,一眾角色都各有自己強硬的立場,沒有誰對誰錯,在價值觀極不同下爆發出強烈的人性矛盾與爭端,劇情層層遞進,慢慢鋪排至最後爆發一刻,幾組長鏡戲味之強,真看得我屏息以待,心跳加速,眾演員近乎崩潰式入戲更是火喉十足!
年青男子跳樓自殺後,靈魂彌留於他所居住的組屋中,看盡了三個家庭的故事。珊珊人到中年,又胖又沒信心,面對著母親終日喃喃碎語,她想自殺又提不起勇氣...父母外出家門,保守的哥哥自覺身為一家之主,對弟妹諸多挑剔、管這管那,當發現妹妹隨身物品有避孕套時,更決定調查她男朋友的背景...釀豆腐店的老板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妻子甚至不願跟他行房,丈夫細查之下竟發現她在外頭有男人...
這個故事拍成「多線性交叉群戲」,相信好感定必大增,若三個故事的人物各有連貫性,交流再多一點的話,劇力更會增強。如今,故事編了一個牽強的藉口,寫一位青年跳樓自殺後,靈魂於各個家庭內遊走,因而發生了這三個故事,對那位青年的背景又沒有多加描繪,令電影變得鬆散。初看電影幾近半小時都還未入戲,這個入題實在有點冗長。當中,母女一家中,那位演其「碎碎念」母親演技之差,幾乎對白都未背得熟,還得一個長鏡要她自言自語,可真是苦了她,也苦了觀眾。
沒想到,雖然每個故事看似各自為政,正式入戲後,竟然變得超有戲味。除了母女一家著墨較淺外,其餘兩個家庭都有著自身的問題,每個角色皆有強烈的自身價值觀,偏偏又與其他成員的價值觀有所矛盾。單是這些對立面,已先天地帶動了超強戲味。末段兩組長鏡,各自描述兄妹、夫妻之間的爭執,看著演員們吵得面紅耳熱、口沫橫飛,其肉緊程度我真想從心鼓掌,完全把兩段緊繃的關係盡情釋放,精彩得歎為觀止。
故事借以這不同家庭(連同幾個在路邊「食花生」的伯伯),看盡新加坡低下階層的社會面貌,像是母女一段談及女傭與少主間的成長關係(令我想起早兩年的《爸媽不在家》)、保守社會下的壓抑與開放間之對立面、面對遙不可及的追夢後,現實的破落,審視中國急速崛起下國民的價值觀(夫妻一段不少對白今天看來真有玩味,且極其諷刺,惹來哄堂笑聲),從他們的對話中,亦帶出了種種社會問題。沒有學歷就不能向上爬、組屋之內的衛生及安全問題等等,而片中就著各位「食花生」的伯伯,寫出了濃厚的街坊情,亦拍出了組屋中市井鄰里的真實面貌。
《12樓》雖是一部低成本製作,其水準卻十分高,劇情以至鏡頭運用可能略嫌單調,但邸金海信心十足的多回長鏡、爐火純青劇本下所帶動的人性對立面、一眾演員極具爆炸性的演技(除了那位頻臨NG邊緣的老婆婆),俱令電影愈看愈有戲味,扣人心弦。即使各個故事之間的連貫性不強,在不足兩小時內能拍出了如斯豐富的劇情,個人覺得已是一部水準以上之作了。
Rating: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