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酒店遇上火警,你會...?

IMG_6714

這次去日本決定要嘗一次住「膠囊旅館」的滋味,一來想體驗這種日本獨有文化,二來亦因為旅費有限,三來更因遇上了日本假期,全城所有Hostel及Airbnb都滿了,「膠囊」便成了最佳選擇。一如其名,「膠囊旅館」就是住在「膠囊」內,每個人都有個狹小的空間,你說隔音設備很差、空間很小?只要住慣了Hostel,「膠囊旅館」簡直是天堂了,最少有私人空間。住宿體驗另文會再分享,這次就想分享一個小意外。

 

話說我正在享受這難得的「小空間」時,突然警報聲大作兼有廣播,由於全是日文,我初還誤以為是旅館正常的舉動,心忖晚間還這麼吵,而外頭又沒有反應,一時間也沒有理會,但持續約廿秒後,本能的危機感告訴我,應該有甚麼問題!第一感覺,莫非是地震?隨即,我聽到廣播:「There’s a fire, please evacuate immediately.」原來,日文說了近廿秒的廣播,用英語一句就能解釋甚麼事!

 

從小就教我們,逃生時記得拿濕毛巾之類東西,但人在外,本能反應是拿背包、護照、相機、電話!打開房門,外頭沒有濃煙,甚麼都沒有,準不會是火警演習吧?我向著走火通道的指示燈走去,始發現走火門的「推Bar」疑似被鎖上,上面一句英文都沒有。我回頭向著「人龍」方向,竟然人人都在等電梯?逃生無門,我心忖不應坐電梯,但似乎別無他法,最後,我還要等了兩班電梯才能離開。

 

來到大堂,畫面才更好笑。我只拿背包已最輕便,有人拿了行李箱、有了捧了部電腦、有大叔還拿著大毛巾準備順道到浴場洗澡。職員用生硬英語告訴我們,會盡快查清是有火警還是誤鳴,「毛巾大叔」順變不驚,竟步進浴場;一位少年摸摸背包,似乎發現拿漏了甚麼,回頭走入電梯,沒有誰覺得自己在「走火警」。這個畫面我覺得很可笑,原來我們自小學懂的逃生技巧,危急關頭都敵不過生活習慣上的本能,定還是這些「意外」,日本人早就習以為常?

 

待了一陣子,職員告訴我們,那確是火警誤鳴,可以返回房間。大家都沒有特別反應,或許真的是「正常事」?

 

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學於酒店管理畢業,讀過「Hotel Safety」,原來待「火警」發生時,沒有職員會安排疏散,就連最基本的逃生警報及走火通道都極不「User-friendly」。第一句說日文正常不過,但警報應該要最簡單易明、走火通道指示也應該加句英文吧?

 

無論如何,最後一場虛驚,但這也算是個有趣經歷!

 

【延伸閱讀】室友啪啪啪

【延伸閱讀】馬其頓奇遇記:人生首次被拒入境驚險事件簿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