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睇文前留意喇】
嚟緊5月13號有首次讀者聚會,等緊你嚟參加!
詳情請睇:goo.gl/85s0eG,希望到時見到你 
英文片名:The Salesman
五年前,導演Asghar Farhadi憑《伊朗式分居》,以大熱姿態橫掃各大頒獎禮包括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更是當年小弟的年度最愛之一。後作《伊朗式離婚》略感失望,但事隔五年,《伊朗式遷居》再度以毫無懸念之勢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本地發行譯名把之連成「伊朗式」系列,也確有著一脈相承的主旨,寫一單普通的「倫常鬧劇」,像雪球般愈滾愈大。
上回以一對夫婦的分居風暴,寫出兩個家庭的無奈悲歌,側看伊朗的社會議題,這一次雖然名為「遷居」,骨子裡還是談夫婦之間的溝通問題,繼而引發出種種道德爭議。一對夫婦搬進了新居,卻被上一手租客的陰霾所累,妻子遇襲後二人疑神疑鬼,真兇是誰倒是其次,夫婦反因此而出現了感情裂痕。Asghar Farhadi擅長以矛盾的道德問題來反思道德與社會層面,這次「遷居」卻比「分居」挖得更深,中段更帶點驚慄懸疑的格局。「戲中戲」要尋找「真兇是誰」,劇情發展下去,兩夫婦潛藏的感情問題、背後延伸的道德議題一發不可收拾,才是最驚心的一章。Asghar Farhadi再次以冷靜沉著的筆觸敘事,張狂的迫力在無形間慢慢凝聚,或許初段你會搞不清故事走向,但再一次如「分居」般慢慢導你入局而不自覺,乃至最後半小時的「攤牌戲」,沒有見血或暴力場面,卻劇力濃郁,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收筆一刻的開放式結局,比「分居」最後一個鏡頭更具反思力度,奧斯卡的對手如《十個拆彈的少年》及《爸不得你快樂》根本完全比下去,再次拍出了一部絕讚的「最佳外語片」。
警告:下文可能含有部份重要劇情暗示,請讀者留意。
Rana與Emad兩夫婦搬到了新居,滿以為能就此展開新生活,卻因為上手租客遲遲不願搬走行李,讓二人總覺不自在。某天,Rana被神秘人入屋襲擊受傷,兇徒行蹤未明,Emad已一口斷定是前屋主所遺下的問題。兇徒一日還未捉到,兩夫婦終日疑神疑鬼,在鄰居的諸多意見及「包租公」的處處隱瞞下,令二人愈想愈遠,潛藏的感情問題逐漸浮面,更迫使Emad展開一場復仇行動...
同樣關於倫理道德的題材玩足幾次,Asghar Farhadi仍未覺悶,難得沒有重覆又重覆,反而拍出新驚喜來。雖然前作《伊朗式離婚》略感失望,此作終重走回《伊朗式分居》的驚艷,中文譯名作「遷居」未必是重點,寫的反是男女主角遇襲後的心路歷程,繼而揭示兩夫婦的感情裂痕與隨之而來的道德矛盾。一如以往,入題一刻你未必搞清楚發生甚麼事,只見兩夫婦走來走去,過著簡簡單單、平平無奇的生活,這些若即若離的關係,原來已暗藏伏線,二人的婚姻還不如想像般幸福美滿。
待那場「襲擊」後,電影便馬上一反常態,以帶點驚慄懸疑的形式敘事。看畢全片都沒有明言那底那一夜確實發生了甚麼事,自會不其讓觀眾投射進男主角的視點、疑神疑鬼,甚至作出種種超越了道德界線的行為;為還妻子一個公道,幾乎走向報復的邊緣。然則,當這些行為愈演愈烈時,觀眾也不禁模糊起來,他的行為到底會否過份偏激?當妻子對當地事發一切守口如瓶時,觀眾又會懷疑,到底這場「襲擊」是否另有陰謀?一眾鄰居及同事如像「花生友」般加鹽加醋,混淆視線,那個神秘的上一手租客縱從未現身,又會否跟案情真有關係?這一切謎團無需說得太白,全由觀眾自行猜度,卻不期墮進主角的視點,跟他一起追尋真相。
劇本一直把這些疑團刻意埋藏,無需刻意把故事導向懸疑片格局,反不斷從兩夫婦的關係中,道出種種倫常關係的問題,從中讓觀眾思考對與錯、猜度案情背後的真相。這一切,無需如類型電影般「畫公仔畫出腸」,卻讓觀眾逐步深陷於謎團之中,讓故事漸入佳境,技藝出色,個人覺得鋪排與敘事手法比「分居」更精彩了。
故事的重心,來到最後半小時便來一個最強的大爆發。意旨看來有點像幾年前的《罪迷宮》,同是談一個用私刑報復的人,背後種種牽涉道德的議題。本片當然沒有去得那麼激烈,但片末牽涉到贖罪與報復的矛盾,那個「真相」並不算是恐怖,倒是主角堅持要走下去的方法,才令人更心驚膽戰;受害人與行兇者的地位,好像一下子逆轉了。
導演亦一如「分居」及「離婚」般般,明明是兩個人的事,最終「家醜」一定要外傳嗎?他再一次把道德議題推進了人性的死角,易地而處,你又會同情或寬恕「真兇」嗎?明明可以及時收手,偏偏還要去得太盡;爆炸性的下場,無需見血或有過火行為,一樣叫人目瞪口呆、沉重不已,再顯其大師級功架。故事沒有刻意批判誰對誰錯,拋下了一個開放式結局讓觀眾反思,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去得太盡只為彌補內心的一己私慾,報得了仇又會否內疚一世?消了一口氣又能否彌補兩夫婦的感情裂痕?
憑本片奪得康城影帝的Shahab Hosseini,演一個不懂表達自己,又帶點大男人的角色。從片初對一切感到沒所謂的好男人,到遭逢巨變後所面對的茫然與愧疚,走至末段怒火盡情爆發的一面,每個階段均演得絲絲入扣,尤其最後半小時判若兩人,簡直是個人發揮,讓本已技驚四座的劇本錦上添花。
總的而言,若觀眾對《伊朗式離婚》感到失望,本片定可讓你重拾《伊朗式分居》的驚艷。層次分明的劇本,從平淡慢慢鋪排至隨後湧現的危機,手法高明;毫不著跡的鋪敘手法,讓恐懼與危機慢慢展現,從中側寫夫妻間的感情裂縫、伊朗社會的種種問題,乃至最後爆炸性的收筆,寫盡人性陰暗面與道德爭議,針鋒之辛辣更勝《伊朗式分居》。收筆無需外露的暴力鏡頭,單靠對白與角色下場,一樣令觀眾為之嘩然,開放式結局的弦外之音,反思意味絕不遜於《伊朗式分居》。
Rating:9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