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Memoirs of a Murderer
香港片商不時會購入難得的佳作,最後只在電影節或優先場上映數場,隨後便直接推出影碟,當年《星級殺人犯》便為最經典例子,只在當年的「韓國電影巡禮」中上映過兩場,與同期夏日電影節的《重罪犯》同為談及訴訟期法律漏洞的犯案故事,成了香港不獲上正場的兩大遺珠。這部日本改篇的《22年後の告白:我是殺人犯》在宣傳上似乎沒多談及南韓的原版,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個原創故事。故事講述殺人犯利用訴訟期法律上的漏洞(韓版為15年、日本為22年),於訟訴期完結後剖析當年殺人的心路歷程,最後卻埋藏一個始料不及的真相。先看過原版的《星》片,誠言本片驚喜確實不大,畢竟「殺人犯」背後埋藏的真相,當年觀影時絕對是個Mindblowing的震撼一刻,知道了結局真相後驚喜度當然大不如前。日本版的主線與結局跟原版無異,但本片也落力為電影貫注新能量,不單為查案線索上增添了「日本化」的背景,同時也為殺人犯、警探、受害人等等角色深化了他們的背景,為眾人增添了人性化的一面;刪改了原版帶點誇張的動作場面,亦令整件案情更言之成理。從另一方面來看,《星》片節奏明顯較為明快兼密集刺激,日本版要把故事情理兼備,再加上人性化的設計,難免於節奏上較為緩慢。個人建議,若有機會的話,不妨先看韓國原版,再看日本改篇版,兩者作個比較下自會發現各有千秋,更能看出兩地拍攝上的不同特色:南韓較著重氣氛與觀能刺激、日本則較著重溫婉兼人性化的一面。
22年前,東京接連發生了多場連環殺人案,兇手從沒落網,一直教負責的警探牧村航耿耿於懷。22年後,案件的訴訟期過後,突然有一位自稱兇手的曾根崎雅人出書,詳細揭露自己當年的殺人過程,書本大賣而令其聲名大噪,牧村航卻深知背後另有陰謀。某天,一條殺人片段放到網上,一位神秘人自稱自己才是真正兇手,到底真兇是誰,背後又埋藏甚麼秘密?
整體劇情佈局與韓版分別不大,但於鋪排上還是有不俗改動,兩者比較下也能見日本版的心思
當年看《星級殺人犯》絕對是一次美麗的巧合,在全無期望下觀影,竟然眼界大開,驚艷程度更勝當年同期的多部大片,因此知道這個故事竟被改篇成日本版,內心也真的是「五五波」,到底日本能否超越前作?當觀眾知道了那個極震撼的「扭橋」位後,又能如何帶動觀眾的追看意慾呢?誠言,曾看過韓版,很難不與本片作個比較,因為看畢了本片後,雖然劇情主線與韓版沒有太大分別,「扭橋」位與背後的真相,甚至高潮位的設定也幾乎一樣,就連兩者的片長也相若,但劇本於表達手法、敘事方式上,倒也有一定的差別,兩者比較下還是蠻有趣的過程。
動作場面或不如韓版般密集,但人性化後的劇情無疑讓故事來得更具說服力
還記得當年看《星》片先聲奪人是片首一鏡直落的追逐場面,於橫街窄巷下左穿右插,盡顯南韓電影最狂野暴力的動作片風格,而隨後的多場動作場面,甚至大型的飛車追逐,一一沒有讓觀眾失望;大玩「扭橋」之餘,亦可算是一部密不透風的動作驚慄片。來到了這部日本版,動作場面大幅減少,甚至幾乎沒有動作場面可言,就是單單一部鬥智鬥力的查案電影,反多了一份「貼地」感,沒有如南韓版般拍得誇張。
我尤喜歡日本版為一眾重要角色都加入了人性化的一面,無論是殺人犯、警探、受害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描繪,刪減了無謂、誤導觀眾的細節,反令角色更有血有肉,就連殺人犯的過去也詳細交代,將整個犯案過程與動機有了更深入的探討,也令過程來得更具說服力。故事背景來到了日本,當然也不能套用南韓的法律,除了把訴訟期從15年改成22年外,亦加入了許多日本的地道元素,像是神戶大地震、東京鐵塔的線索等等,加強了日本的背景,到最後又能貼近原版的案情,同樣能為觀眾帶來一個震撼的結局。於改篇上所花的功夫,沒有完全「搬字過紙」,是本片最成功,也是最可喜的一點。
不過,在改篇的層面上也真各有千秋,你若問我次序的話,我還是建議先看韓版的《星級殺人犯》。畢竟,《星》片的節奏明快得多,在密不透風的節奏下,觀眾沒有多餘時間去想案情的來龍去脈,到了真相大白一刻自會大吃一驚。來到日本版確為劇本貫注了人性化的一面,變相寫得太深入,聰明的觀眾大抵不難猜到案情的始末,而結局對殺人犯的內心世界描述得過於細膩,也略嫌寫得太白,欠缺了韓版的玩味。這大抵是日本與韓國電影的風格上的最大差別,就如看電影版的《白夜行》,即使這是個改篇自日本小說的故事,但兩者相比之下,日本版寫得太白,過於重情,反失卻了韓國版的追看力度,本片亦同樣有相同問題。
當然,若完全不作比較,不抱任何先入為主的觀感,就此獨立而論,這還是一部極具娛樂性的作品。即使事前不知案情的真相,隨著故事的步伐逐步拆解案情,還是有強烈的追看劇力,以至末段爆出的終極真相、電視台中的亂局,也帶動得強烈的高潮位,還是一部中上之作。
很多人或許覺得「見到藤原龍也個衰樣已唔想入場」,但平心而論,此作算是他近年最具發揮的一回
事前已說過多回,藤原龍也那十年如一日的演技,永遠一記「憤青」的性格,確為每部主演的電影帶來了極趕客的味道。此作即使繼續「憤青」上身,卻難得為觀眾帶來好感,駕馭這個內心複雜的角色難得有所發揮亦夠討好。即使海報上以他作電影的唯一宣傳賣點,也當可放心入場,他不會再次為電影帶來災難性的效果。
總的而言,大抵我先看過原版《星級殺人犯》,很難不帶先入為主的觀感來看《22年後の告白:我是殺人犯》。若拿兩作比較,確實各有千秋,畢竟兩片的拍攝模式與敘事手法都有所不同,也能見日韓於文化上的差異。南韓重視節奏與扭橋位,而日本則偏向重情兼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從改篇電影的角度而言,本片花了不少心思令故事貼近原著之餘,又能呈現日本的背景,絕非就此搬字過紙,已經值得加許。可是,若拿兩作比較,我還是較喜歡《星級殺人犯》,畢竟日本版過份重情、描得太白,反失卻了原作那種狂野快感。
Rating:80/ 100
《22年後の告白:我是殺人犯》海報現正有售!只需30蚊!有興趣者請按此選購。
【最新旅遊文章】美國入境一段好煩又好有愛的對話
【最新旅遊文章】美國Hostel怪人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