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樓是社會上最有貢獻的人?

IMG_9044

早前有位人兄在網路上發表「你賺得少,係因為你對社會毫無貢獻」,並羅列了種種歪例,覺得在快餐店當收銀店毫無價值,當醫生才有貢獻芸芸。我不知道此人是為了出位還是真的這樣想,但以此思路去想,大抵社會上最能賺錢是炒股、炒樓的那班人正是對社會最有貢獻,反倒在家中照顧你所需的全職母親,對社會就毫無貢獻。

 

從前,我不太相信,亦不能理解怎會有人這樣想,但人大了,自會知道在這個扭曲型社會中,你要生存就得要扭曲;當身邊人人都不正常,而你的思想很正常,你已是一個不正常的人。曾有朋友問過一個很極端的問題,若你月入十萬,但是每天要加班、睡覺時間只有三小時,連周末都要在公司度過;反倒,你月入一萬,卻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能準時下班,假日能跟男/女朋友、家人、朋友四處遊玩,生活不足榮華富貴,但知足常樂,你會選哪一種?

 

我和另外兩位朋友,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但席間大部份朋友都會選前者,價值觀的問題沒有誰對誰錯,那一刻我只覺得,人變成那麼貪錢、只用金錢去定奪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那個人天生做成,還是我們被這個社會迫得這個地步?社會鼓吹「買唔到樓就是失敗」,而「買唔到樓」相信是大部份人的「通病」,因此一有機會就需要一大筆錢,為的就是要在這個瘋狂的社會中存活。

 

或許我們這類習慣了背包生活、外人眼中「顛沛流離」的人,自會深深明白「今日唔知聽日事」,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如傳統方式去活,賺的錢或不夠多,卻比我們活得更豐盛;若如那位人兄所言,你賺得幾多就是你的價值,但人又是否真要用銀碼去衡量自己的價值?每個人心中真有一個價值、賺得少就對社會零貢獻?那些只懂「錢搵錢」、不斷把樓價、股市炒熱、瘋狂加租趕絕小店黑心業主,確是賺得最多,但這些人又對社會有何貢獻?

 

之前去黃山爬山時,曾經認識過一位英國女生,她並非單單去旅行,而是參與義工組織,在各地窮鄉僻壤修建學校與道路,生活與旅費只靠機構捐助而來,但她覺得能夠幫助他人,自己又能到處旅遊,何樂而不為?這已是她連續第三年當這種義工活動,之後還會想到東南亞繼續義工工作。傳統香港人一定會覺得:「搵咁少點夠」、「老咗冇錢你就死」、「三十幾歲人仲唔知自己想做乜」,但看著她說得雙眼閃閃發光,那份熱情已令我感動。從這位人兄的說法,這位女生對社會真的毫無貢獻,但我會覺得,默默耕耘為社會,為夢想奮鬥、希望改變世界的人,價值一定比那些只懂透過炒賣、收租,或如這位人兄般拍些滿口歪理「搏出位」的人貢獻為大。

 

貢獻也好、價值也好,並非由社會、由別人而定,人生每個抉擇,最重要對得住自己。

 

【延伸閱讀】在愛沙尼亞遇上一個廢青的故事

【延伸閱讀】這些機會… 我們有權擁有嗎?

【延伸閱讀】「旅遊」與「生活」,莫老才後悔

 

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的小說《澳洲首都不是悉尼:打工度假不似預期》反應熱烈,第二批貨即將到港,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2 Comments

  1. 大家都捨易取難,將金錢當作衡量一個人的貢獻及成就的單位,因為大家都不懂無形的東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