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Profile
「偽紀錄片」開始呈愈拍愈爛之勢,近年相關方式的作品已買少見少。隨著時代進步,不同社交應用程式已佔據了每個人生活大部份時間時,一類「桌面視點」(”Screen-life”)的電影也應運而生。印象中香港只上映過粗製濫造的極端劣作《戀10,000公里的愛》,當中如佳作《Unfriended》卻連影碟都沒有發行,幸稍後的《人肉搜尋》能上映正場,大抵這類電影拍攝手法過份偏鋒,難令港人提起興趣。
在《人》片上映前,慶幸在夏日國際電影節看到這部《網誘驚魂》,於沒有任何超自然力量下,絕不如《戀》片般賣弄造作,反而過程超緊湊,比《Unfriended》更驚心動魄。故事改篇自法國女記者冒險接觸ISIS幕後徵人的真實紀錄,而這場人性道德攻防戰,無需派遣特務大打一場,光是在桌面間的對話攻防戰、爾虞我詐已看得觸目驚心。一如同類作品,全片也是以Skype為主要鏡頭,再副以其餘程式像Facebook, YouTube, Google, FaceTime等介面來帶動劇情。不如《Unfriended》般有超自然力量影響,也不如《戀》片般悶場連連,一切行為倒真符合劇情所需,甚至從這些介面中製造出危機四伏之感,當中更有盡起承轉合,連帶女主角的心路歷程也寫得超細膩。105分鐘幾乎沒有一秒冷場,如坐針氈;易地而處,若你如女主角一樣處境,大抵一樣會手忙腳亂,Skype的音樂仿成了最恐怖的催命符。今時今日,或許每個人都能在網上當個不一樣的我,在揭露ISIS真相背後,同時也諷刺了新聞道德、網路安全等等議題,在實感極強下,最後十分鐘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很難想像,真實事件的結局也一樣。
女記者Amy為要採訪ISIS如何招聘年輕女子,開了一個假帳戶訛稱自己對加入ISIS有濃厚興趣。Amy很快就接觸到ISIS的狂熱成員Bilel,在溝通過程中,Bilel很快對Amy產生好感,不單希望她加入ISIS,更想與她結婚。Amy為徹底調查這個新聞故事,不惜以身犯險準備與Bilel見面。當她與Bilel溝通日久,竟然不自覺對他產生了異樣感情,此舉終讓她身陷險境而不自知...
若你沒有看過這類電影,大抵不理解以別人在Skype對話撐足一部電影,到底有甚麼好看。拍得差的作品如《戀10,000公里的愛》可真令你有意中途離場,但如《Unfriended》成功運用上這些比俗稱「Found Footage」的「偽紀錄片」更有實感時,也可以來得非常精彩,本片就更是將這種”Screen-life”的拍攝手法發揚光大。在沒有任何怪力亂神的科幻元素下,就是看著一位女記者怎樣逐步去接近ISIS網絡。她也是一個平凡人,每每遇到甚麼問題就去尋找「Google大神」;面對種種危機前也會手忙腳亂;畢竟她並非一位專業特務,要她對陌生人謊話連篇,更會不知所措,難以「連戲」,也會一時不為意把「真Account」當作「假Account」用。這些情節相信不少觀眾也曾經遇過,人性化的設計,輕易讓觀眾產生共鳴,幾乎如像跟女主角互動般。
這些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得到的程式與「桌面視點」,在創作人富想像力的運用下,也成功融情入景,把一部電腦桌面當作「特務戰場」。在精密的劇情鋪排下,危機一浪接一浪,營造出密不透風的迫力。突如其來的信息提示、多個視窗構成的複雜畫面,每個細節都能叫觀眾自己嚇自己、每一次Skype的電話鈴聲,也成了最恐怖的催命符(一如《Unfriended》),過程更是愈看愈緊張。社交應用程式、網上媒體可以讓你無往以不利,一不留神同樣可以把你置諸死地,那不單單是被「起底」那麼簡單,在這個處境下更隨時得喪命。劇本順帶道盡了網絡的安全問題,缺乏保護意識,你永不知道哪天會因此成了索命咒。以此破格的敘事手法,拍來信心十足,對不同程式的使用方法有極深認識,設想得當中可能會遇上的危機,讓過程更曲折離奇。
劇本對女主角性格轉變的描繪,也成了電影的一大賣點。不如《戀》片般看了全片都搞不清男女主角性格特徵,看著女主角看似是反守為攻,卻不知自己正慢慢入局,更對敵方產生了異樣的關懷與感情(起初連對同事都有戒心,及後卻動了「真情」)。這些情節完全依靠女主角的演繹與文字對話上顯露,從初段明顯是「為份工」,漸漸沉淪於這段關係中而不自知,到最後甚至因此誤墮險境。故事在鋪排她的心路歷程上心思細密,尤其我們同在她的「桌面視點」上,也輕易能對她的想法產生共鳴。本是一場互相誘惑、言語上的攻防戰,怎料誘人入局時,竟把自己變成了局內人,末段連番出人意表的轉折、幾個極具爆炸性的設計,從突如其來的婚禮到對方的下場,以至最後十分鐘的恐怖真相,在前大半段實感極強下,絕對能看得心跳加速,叫人屏息。
女主角Valene Kane幾乎從頭到尾都只靠面部表情演戲,當中更得要如雙重人格般個演「戲中戲」,不單演得出色,連帶語調都有所變異。起初,她真的是演「戲中戲」,到末段開始投入感情,與前段的性格慢慢改變,完全演活了女主角心路歷程的變化,讓說服力與實感俱大增。
總的而言,《網誘驚魂》確是超低成本的作品,但其創意與製作之認真,隨時大製作也難及。作為一部全桌面視點的電影,善用了各類每天都會接觸的社交媒體,以超強的實感,比傳統的特務/臥底電影更能產生共鳴,幾乎可與觀眾產生互動。細膩的人物鋪排配以連環緊扣的危機,足教全片可成近期最緊張的電影之一;懾人心魄的結局讓你遊走於現實與幻想,歷久難忘。對網路安全、新聞自由與道德的矛盾,更是發人深省。
Rating:4.5/ 5
留意返,第11場分享會即將舉行,9月1號約定你!詳情:goo.gl/VnjVmc
【最新旅遊文章】旅途上不斷重遇的緣份,那一夜卻當了電燈膽
【最迎旅遊文章】我在哥倫比亞的咖啡與朱古力班
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的小說反應熱烈,首兩批貨已火速售罄,最後數箱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