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說呀,一個疫情令好朋友漸行漸遠,昔日稱兄道弟的戰友竟變成了陌路人。一句「好忙」就成了無數個「不想再見」的最佳藉口,但其實你知我知,大家無所事事,一點兒也不會忙,只是疫情令大家距離遠了,最後竟不如不見。
「好耐冇見喇,你點呀?」
偶爾收到這句說話,來自一個又一個你超久沒見的朋友,為之驚喜。
有趣在,這個時候,這些超久沒有見面的朋友會重新聯繫,所謂「很久不見」,真的是那些大學、中學、小學同學,甚至中學某次義工活動認識後,交換了MSN,後加了Facebook或IG後卻沒有再聊天,十年後再度聯絡上的一種。見識得太多陰暗面,有一刻總覺得超久沒見的人找你,或是結婚了、或是要借錢、或是有求於你,但原來想多了。大家真的只想聊聊天、聚聚舊。
「喂,你最近點呀?」
雖然在Messenger已說過,但這是每個久違了朋友的開場白,但既已出來見面,俗套點說都是「撈得唔掂」、說實在點是「根本冇嘢撈」,在Facebook與IG看到彼此無所事事,不如聚聚舊。
舊同學A讀書時期成績驕人,每個同學都覺得他是明日之星、充滿希望,但你知我知,出來社會工作後,還談甚麼昔日光輝、會考高考有多少個A?Come on,如今都變成DSE了。事實上,識人好過識字,誤以為他飛黃騰達,原來已經失業了超過一年,行頭內差不多所有公司都申請過仍無人問津,不久還遇上了疫情,雪上加霜,開始懷疑人生。最低潮時期,因為家中負擔,戶口只剩下三位數,得靠朋友借錢度日才能活下去,最後終於找到一份便利店兼職--別以為便利店工作易找,今天競爭一樣超大,才勉強捱得過去。
如今,他的戶口終於重回四位數。他對香港已經絕望,無論社會或職場如是,想移民卻連機票都負擔不來。他笑言,從沒想過自己三十多歲,戶口竟然只跌至四位數。我當然明白,我都試過畢生積蓄連別人一個月薪水都不如的日子,今時今日,身邊都大有這些人在。
或許,事業有成、平步青雲的你,會覺得沒有可能,無非是對方「大洗」、理財不善,但我們自知生活艱難起來時,有四位數都總算有希望,好比只有三位數,即使有工開,連交通費都負擔不來。
「呢餐我請啦!」
即使自己都「唔掂」,似乎對方比自己更「唔掂」。
「喂唔好,咁耐冇見,大家都失業,AA啦!」
「我積蓄多過你,下次啦,總有機會。」
「er… 我唔係想呃飯食,不過,都多謝你…」
我明白這種感覺,曾幾何時,別人在你最折墮時伸出援手,總是有點慚愧。
「冇錢嘅話,咪食嘢啦,下次落公園吹水曬太陽算啦。」
「好呀,下次再約丫,keep in touch。」
結果,幾天後,真的就此到公園曬太陽聊天。
舊同學B讀書時曾有段時間「坐過隔離」,從前嗎,總對「隔離位」有點期盼、每次「調位」總期待旁邊的人會是誰,但坦言,我都忘記她曾坐過「隔離」。說回那些年的無聊事、哪個老師有多賤、哪個同學最後又怎樣怎樣,在這絕望的日子,憶起我們都曾經青春快樂過。
「我好鍾意睇你寫嘢呀,總係跟住你介紹啲戲去睇,都有睇你旅行文,見你呢排成日行山,我又無聊到成日行山,不如出吓嚟。」
舊同學B本為Designer,「失業年資」九個月,這段時間非沒有人聘請,而是壓價一萬。我當然也明白呀,香港人眼中,文字與設計都是地底泥,壓價一萬在旁人聽來超乎想像,這市況下是行規吧?
縱無舊同學A般「絕境」,但大家背景相同、經歷相同,也聊個不亦樂乎。諷刺地,大家都有留意彼此的FB與IG,深知大家發生了甚麼事,卻從沒展開對話。十多年沒見,竟如像個時常見面的朋友般投契。
「咁無聊,多啲約啦。」
最後,此非一句無謂的「得閒飲茶」,亦非那類邀約「好」完永無兌現的說法,這陣子真的出來行山,又與一位舊友連繫起來。
除了這兩位外,這陣子真與許多久久沒見的朋友重聚,或有十年、或只有一年,話題也真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大家可能生活都有一定問題,最少我們並非「圍爐」大家鬥慘,笑語之間或會說出甚麼新火花來。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最熱門的話題都是「幾時移民」、「想移民去邊」,仿佛已是不能逆轉的風氣。既已大家在香港「撈唔掂」,不如去外國掃街洗碗更開心。你總覺得一個人離開好像太冒險、你總想不通「過到去做乜好」、你總會覺得「香港都唔掂外國又點會掂」,但大概,說得多,我們說著說著就會成真了,說來,隨時有個伴。
當你在香港早就一無所有時,還有甚麼可以輸?
一個疫情看盡了許多光怪陸離,從政治到社會到職場,再到簡單的友誼關係。人與人之間可以因為疫情變得疏遠、變成了陌路人,沒想到反會把舊日情誼連上;誤以為彼此是陌路人,反而關係拉近重新成為朋友,世事往往就是始料不及。
若你同樣無聊透頂、身邊好友已變成陌路人時,不如找個機會跟昔日舊友重新連繫?
今日唔知聽日事,身在香港地,真難說哪天身邊人會突然消失、在移民的洪流下,今日不見可能就此生永別。這是你和我都知道的事,明年今日,大家都未必會身在香港,與其大家都在「J」對方的社交媒體,何不好趁這個機會,出來見面聊聊天?
「好耐冇見,幾時出嚟?」
呢啲嘢,唔係講完就算,講完,唔該真係去約。
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
【延伸閱讀】請珍惜還會應約的朋友(Part 4):下次下次,下次大概已不可以了
【延伸閱讀】致那些懂你心、「物以類聚」的朋友
如若喜歡本人文章想作定期支持,請即訂閱Patreon加強版,不定期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及尊享優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