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比煞:這仿能讓《毒魔:血戰大屠殺》變成最佳電影

英文片名:Morbius

 

《魔比煞》的上映可說是多災多難,推出預告後不久便爆出疫情,其「蝙蝠」的主題更廣被用作惡搞武肺,經歷七度延期後上映即有鋪天蓋地劣評,首波評價爛蕃茄只得17分,連多部超級英雄經典「爛片」也比不上,最終片商都得以朝聖與獵奇的方向宣傳,仍難得亮眼電影票房,全球只收約1.6億美元,爛味更可說是超越了《毒魔:血戰大屠殺》,個人覺得比《神奇4俠》更劣。疫情後若覺《新異變人》不夠爛、小弟當年以朝聖爛片心態視之卻極失望,以《魔比煞》之爛絕對合格有餘。即使有盡心理準備入場,仍驚訝怎麼會拍出此等爛作,講述一個暗黑英雄的出身,竟連《毒魔》的玩味也沒有,其劇情鋪排之俗套,可真連九十年代、千禧年初的超級英雄電影也不如;存在意義也真如《毒魔:血戰大屠殺》般,只為片尾片段而生,若給Marvel處理,相信這麼一個角色根本沒有拍獨立電影之必要。全片劇情雜亂無章、漏洞多不勝數,大量無意義的文戲冗長得叫觀眾呵欠連連,若覺《毒魔:血戰大屠殺》爛,最少那仍有基本的動作場面,惟《魔比煞》的動作場面同樣混亂,或說基本上也沒有甚麼動作場面可言,壓軸一戰的畫面竟混亂得看不清楚。如討厭Marvel傳統的「CG Battle」,好歹也真有點CG特技看,《魔比煞》的畫面可真令你「眼界大開」,全片唯一可取之處,大概是主角「玩聲」的異能,一場拋球完美展現全景聲音效,僅此而已。即便Sony有《蜘蛛俠》系列可作為金蛋,這群如同「Side-kick」般的角色不斷亂搞個人電影,最後真能連結蜘蛛俠正傳故事嗎?

 

《魔比煞》片尾仍有兩節片段,請觀眾留步。

 

自小患有先天性血液病的Morbius一直醉心要研究解藥醫病,不惜來到偏遠的山區,利用吸血蝙蝠的DNA讓自己變得有如吸血鬼般的異能,卻令他陷入了道德與生存的模糊界線。Morbius的技術被兒時院友Milo看上,讓自己同變成了半人半吸血鬼的怪物,四出作惡,卻將罪名推到Morbius身上...

 

《魔比煞》能力在當今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吸引力極低,就連動作與特技場面都省下了

魔比煞 評價

到底《魔比煞》可以有多爛,已成了影迷朝聖級地步,若當年《新變異人》「追捧」過度不夠爛而大所失望,這一次《魔比煞》若想朝聖爛片,絕對不容錯過。對比近年著名的超級英雄爛片,像是2015年版《神奇4俠》、《毒魔:血戰大屠殺》、《自殺特攻:超能暴隊》《變種特攻:黑鳳凰》等作品,再「爛」也好歹有點動作特技場面,即使特技場面太差劣,最少都會為你製造刺激感、偶有的娛樂性,《魔比煞》卻是甚麼也沒有。片長不足兩小時的《魔比煞》如同看了三個小時般,冗長的文戲與犯駁連連的故事也罷,更敗在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沒有動作場面——對,你誤以為《永恆族》「口水多過茶」?《魔比煞》將能突破想像。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魔比煞》往往就是建立了一定的張力與緊湊性,然後又突然停止,或是動作場面開了個頭,又秒速變回了文戲。即使電影早於2020年拍畢,我們還是身處於2022年的時空,竟如同倒退到了九十年代、千禧年代初的地步,特技雜亂無章,似乎連創作人都想不通要怎樣拍「魔比煞」這個角色,而他的異能又可以如何呈現,僅有的一場壓軸大戰,竟以大量蝙蝠亂飛的畫面遮蓋了兩位主角的大戰。你滿以為傳統的Marvel「CG Battle」很無聊、《毒魔:血戰大屠殺》的兩團「爛肉」混戰很不堪?不!那你起碼可以看到有兩團「爛肉」,《魔比煞》只見一個模糊的畫面,而「魔比煞」與好友變身後的造型,有說是向《變相怪傑》致敬,怎麼竟覺得近三十年前《變相怪傑》的特技效都更好?

 

《魔比煞》劇情鬆散且「甩甩漏漏」,辛辛苦苦才捱到結局

魔比煞 吸血鬼

既然動作場面極不濟,那麼劇情會否給予一點驚喜?不,這也沒有。《魔比煞》的存在意義,又如《毒魔:血戰大屠殺》一樣,只為這個「蜘蛛宇宙」、Sony早於《蜘蛛俠2:決戰電魔》已想打造的「邪惡六人組」(Sinister Six)而生。坦言,個人覺得首集《毒魔》並不如評論所言般差劣,最少都是個有趣另類的起源故事。可是,《魔比煞》作為起源故事一切都來得莫名其妙,像是男主角如何發現到那些吸血蝙蝠?他又何以要跑到船上去做實驗?好友為何突然會找到那些藥,又突然變成了怪物(原來演員Matt Smith自己都搞不清何以劇本有此突兀處理)?何以只有男主角能夠控制蝙蝠?他飛奔時的「影」除了畫面夠帥外又有何作用?他何以又突然跑到偽鈔工場作基地?到底如何才會變成吸血鬼?這一切問題沒有認真交代,對其「出身」也十分模糊,在一切要「有理化」的Marvel故事中,竟連千禧年初的超級英雄電影也不如,劇情到了後半段更仿如「大暴走」般超跳脫,文武不全,實在看得令人有尷尬癌。

 

據說,《魔比煞》原意真在《蜘蛛俠》的時空內, Michael Keaton在《蜘蛛俠:強勢回歸》所演的秃鷹與J.K. Simmon演的號角日報編輯都會出現,惟經過《蜘蛛俠:不戰無歸》事件後,《魔比煞》本身又不斷延期,延得比《毒魔:血戰大屠殺》更後,讓整個故事時空也來得混亂,片尾仿如同畫蛇添足。這一切或許得經過大量補拍始會變成這樣,但故事先天的結構已有嚴重問題,足令故事的追看性大跌。

 

Marvel電影最成功之處,就是人物角色要不夠貼地、夠人性化,始能建立起如斯品牌。《魔比煞》作為一部起源故事,他到底是誰、為何要堅持治病,全均難令觀眾投入;經歷全均順理成章,也沒有興趣知道他的故事,開章已先成敗筆。兩兄弟決裂的劇情,由初代蜘蛛俠已玩過無數次,再玩都請給點新意來。今回兩男如何成為好兄弟、何以突然反目成仇,劇情全均輕輕帶過,說到底,就是要安插個理由讓他們大打一場,成一個角色的「起源故事」。事實上,以當今Marvel的手法,往往用一個角色帶出另一個角色出場(先別管是否部部皆宜),這位魔比煞本身已吸引力不大,突然跑出來又說不到一個好故事,更得被片初過量的文戲所掩蓋,已令人看得昏昏欲睡,完全是個一敗塗地的起源故事。若從「朝聖爛片」的心態看,《魔比煞》之差亦不單是兩男跳脫的友情,連帶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線、如同「工具人」只用作交代劇情的醫生,出場與對白方式同樣超突兀,足能讓你忍俊不禁,或是給爛片朝聖迷的甜頭。當你滿以為《毒魔:血戰大屠殺》已是極限水平之作,原來低處未算低。導演好歹都曾拍過有說是「毒魔前傳」般的《外星生命》,水準極佳,如今竟拍出如此爛作,真讓Sony這個「蜘蛛宇宙」來得尷尬透頂,又還是往後又得跑出來,表示自己有個完美的導演足本版,只是Sony過度干預?

 

Jared Leto若真渴求演超級英雄電影,請先叫經理人找個好劇本

魔比煞 能力

Jared Leto真是個演得之人,奈何《自殺特攻:超能暴隊》都足見他只是不斷「揀錯戲」,而這一次他的「方法演技」難以大派用場,不期想起《幽靈車神》Nicolas Cage表示其「CG面」需要大量演技,這回Jared Leto既沒有可供發揮的內心戲,更被過火的「CG面」完全抹去他的存在。一如外評所言,電影更出色是Matt Smith所演的反派,雖則戲內他的作用不大,就只是一個「為存在而存在」的反派,演來勝在夠放,帶點邪氣的演出,確成了全片唯一可觀所在了。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因此,《魔比煞》真是一部爛片無誤,不如同類超級英雄電影般,怎也得找到些可觀性,它除了偶有一兩幕杜比全景聲音效外,極其量就是Matt Smith的演出了。全片無論文戲武戲俱一無是處,以至是其存在意義都只要告訴觀眾,這是「邪惡六人組」的一部作品,可作為一部「起源電影」,不單描述不了一位角色的誕生,更連觀眾對之的興趣也缺乏,俗套的劇情與順理成章的故事,配上劣質的特技效果,仿如九十年代末的電影般,實難想像Sony能否成功做到「蜘蛛宇宙」出來。《魔比煞》最成功一環大抵是,若你是爛片朝聖迷,這絕對是今年繼《禁室365天之後:今時之慾》後,又一部不容錯過之作。
Rating:10/ 100

【最新生活文章】請珍惜還會應約的朋友(Part 5):請別待「移民飯」還在忙

【最新生活文章】見工奇遇記(Part 11):現實中的「神算軒」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