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貝曼:造夢大師:如非史提芬史匹堡之名…

法貝曼:造夢大師 電影

英文片名:The Fabelmans

 

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是為電影大師一員,相信無人異議,惟其近年水準極飄忽不定,除了《挑戰者1號》外,一部部過份刻意挑戰奧斯卡的作品都難承昔日光輝,前作《西城故事》口碑平平,更成了去年最蝕錢電影之一。《法貝曼:造夢大師》事先張揚是史提芬史匹堡夫子自道、最具個人情感力量的電影,亦一如以往吹捧成奧斯卡大熱,卻可說是他近年最失望的作品。入場前,滿以為這或是個談及他生平的故事,又或是如何追夢成為電影大師,沒想到竟是部親情電影。即使《法貝曼:造夢大師》有談及家人如何影響他的電影夢,而他童年時拍攝的粗糙技巧與另類「特技」場面,也真是獻給電影的情書,還難掩近作的「長氣」。《法貝曼:造夢大師》不期會想起同談及電影人童年的《羅馬》,但《羅馬》好歹都有個女傭主角的故事線、視覺效果也特別精美,惟《法貝曼:造夢大師》如隨心所欲,更缺乏明顯的故事線,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俱毫無焦點,時而描述他與家人的關係、時而又回憶他的青春愛情故事、時而又談他在學校被欺凌的故事,偶爾再穿插電影夢,這些東拉西扯的情節或有強烈的情懷、回味史提芬史匹堡昔日美好的時光,但缺乏了重點的主線支撐,則令電影冗長乏力,觀眾看著他如像夢境般回憶童年,則失去令人追看的理由,甚至不期懷疑:Who cares?

 

童年時的Sammy一次與家人去戲院看電影,從此開啟了他的電影夢,因著戲中的情節與拍攝手法讓他腦洞大開,年紀輕輕就不斷拿著攝影機拍攝。隨著Sammy的日漸成長,他開始發現這個表面和諧家庭的背後,埋藏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個秘密竟在他的鏡頭下被紀錄...

 

《法貝曼:造夢大師》前半段談主角的光影夢,確是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法貝曼:造夢大師 評價

《法貝曼:造夢大師》宣傳成史提芬史匹堡的半自傳故事,紀錄他的電影夢如何萌芽、他的電影人生又是如何開始,更聲言這是一封給電影、給戲院的情書。如今他的地位已上了「神枱」級別,看他的電影之路如何開展,尤其是童年拍攝那些粗糙的「特技」效果,既讓觀眾大開眼界,亦不期會心微笑;如今能將個個科幻奇想化成現實的他,少年時怎用有限的資源拍攝幕幕「大場面」,同樣充滿趣味。即使非為他最愛的「動作片」,拍攝家人與同學的點滴,在「特技」之外也深黯如何展現身邊人的美好一面、透過鏡頭展示澎湃的感情,幕後建構這些畫面,確能展示出一連串電影魔法,也看出他昔日對電影的濃情厚愛,當中如像拍攝母親漫舞的一幕,畫面更是美得令人心動。獨論這些童年拍攝的點滴,《法貝曼:造夢大師》在「給電影的情書」這個設境上,確能得到所需效果;即使這是結合真實與虛構,觀眾不難跟他往後經典的電影連結,明白到他怎有那些天馬行空的思維。

 

縱有個電影夢的包裝,《法貝曼:造夢大師》主線與電影關係不大,更缺乏應有的情感支撐

法貝曼:造夢大師 史提芬史匹堡

若以為《法貝曼:造夢大師》是史提芬史匹堡的「追夢」故事、談他如何走上成功之路,又或如《星光伴我心》一類經典的「電影故事」,必會失望而回。《法貝曼:造夢大師》就有如《羅馬》,是一部導演超個人的電影,相關「電影」情節只是輔助劇情,重點還是描述他童年時與家人的關係,也是這類題材常見的「Family issue」。他的少年時代,父母關係貌合神離,更埋藏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與母親關係緊密,母親卻性格古怪、古肅的父親又不支持他的夢。《法貝曼:造夢大師》極具史提芬史匹堡的個人情懷,想帶動觀眾回到他的童年與少年時代,但無論再落力去拍出那種「情懷」,感覺就只是生硬地看著他的童年生活點滴、與不同親友來一場又一場極冗長的對話,拍來只是片段式的鬆散,看至中段甚至覺得焦點模糊,一瞬間都搞不清他到底想談電影、談家人的關係,還是談他少年時飄泊的生活。若覺《羅馬》故事性極疲弱,好歹都有個角色作為主線骨幹,《法貝曼:造夢大師》中段以後更覺毫無故事可言,只屬一部帶點華麗的生活絮語,更覺幾分史提芬史匹堡的自戀執迷。這類描述童年生活、回憶過去成長的作品,沒有明確故事線絕非問題,如《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一樣可以拍得很好看,《法貝曼:造夢大師》只感主角有個不堪回首的童年,僅此而已。這個簡單的設題竟然撐足兩個半小時,又不覺得他與父母關係有何改變、與父母的關係也依舊模糊。

 

當以為親情線已夠冗長,再加入段莫名其妙的愛情線,更覺支離破碎

法貝曼:造夢大師 真人真事

《法貝曼:造夢大師》的另一問題也在劇情的重心太跳脫。單單描述主角與父母的關係,哪怕再拍多幾場漫長的「餐桌戲」,也很難談足兩個半小時,就轉移拍他在校園生活、初戀等支節。對於史提芬史匹堡而言,這些過去對其人生有重要意義,惟拍來卻難與觀眾有所連結,更難得到任何共鳴,就是知道他是個在學校受到欺凌的學生,又談了一段不怎愉快的戀愛。最後如何跟欺凌者「化敵為友」,更莫名其妙來場極冗長的「攤牌戲」,而這一切又再一次成了「片段式」敘述,無論前文後理都與劇情關係不大。

 

這些充滿「回憶」的片段,或許放在史提芬史匹堡的腦海中就夠,拍攝出來純粹就是要讓觀眾窺看他腦海凌碎的回憶片段,缺乏了應有的故事支撐,終怎也拍不出應有的情味,只看著他喋喋不休般的夢囈。片長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只是他的一部漫長回憶錄,沒有甚麼明顯的劇情支撐,東拉西扯地拼湊出他的童年故事,卻看不出有何意義來。我們或許有了個概況,主角的童年是如何渡過、他的電影夢又是如何建立,問題就在,這些片段真有誰會感興趣?對於戲內的Sammy、戲外的史提芬史匹堡,又長了多少認識?在平這個淡的故事下,即使找來了一眾演技派如Michelle Williams、Paul Dano、Seth Rogen,都全均沒有發揮,真看不出有誰會在「史提芬史匹堡」的光環下,在頒獎禮上有得獎的格局,倒是小演員Gabriel LaBelle從頭帶到尾,演盡主角的起跌人生,反為觀眾留下印象。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因此,若你已對史提芬史匹堡近年作品有夠失望,這部看似能讓他「翻身」的《法貝曼:造夢大師》,反成了近年最失望作。誠言,呈現幕幕「電影魔法」、拍攝時的另類特技效果頗具趣味,仍難掩劇情的冗長乏味、毫無焦點,到了中段更感劇情支離破碎,完全感動不來,更覺拍成電影的意義不大。勉強感受到這是史提芬史匹堡的「情懷」之作,可除了「情懷」就甚麼也沒有。如非有「史提芬史匹堡」的光環,這個如同夢囈般的故事,到底又有誰會感興趣?
Rating:40/ 100

【最新生活文章】我買機票去北海道了|關於《FirstLove初恋》的一些感悟

【最新生活文章】見工奇遇記(Part 17):20分鐘搞掂1個鐘Written test?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