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優先場):Michael Bay水準回來了!

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英文片名: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 of Benghazi

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Michael Bay拍完《變形金剛》系列後,似乎樂此不彼於這類大製作中,雖然最新一集《變形金剛:殲滅世紀》劣評如潮,仍然全球票房大收,先別管電影整體質素如何,卻不得不承認Michael Bay拍攝商業電影,處理大場面、大製作,尤其是那「炸到九彩」的場面,絕對是他的功架所在。《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是Micheal Bay久違了的熱血男兒式動作電影,當《變形金剛》愈拍愈爛時,此作可謂回復了他久違了的火喉,亦請諸君別見「Micheal Bay」名字便一沉百踩,此作絕不失禮。故事很簡單,就是談六個僱傭兵要抵擋敵軍來襲,保護一眾國務院、中情局的成員。這是一部「很Micheal Bay」的電影,有慢鏡爆炸啦、有「低炒」英雄下車鏡頭啦、有宏觀360度拍重要建築物啦、有多次出現的「美國國旗」啦,還有他樂此不彼運用的《珍珠港》式經典慢鏡飛彈墜落鏡頭...這不過是盡現他濃烈的個人風格,效果依然大勝近作,不單重拾了《石破天驚》、《重案夢幻組》系列一類的火爆味道,場面上更可與《黑鷹15小時》堪比。全片略作鋪排後,基本上就是兩場動作場面撐出全場:救大使、守據點。兩場大戰一攻一守火爆緊湊,從中再滲入了大量敵我難分的情節,完全讓觀眾墮入了一眾主角的亂局中,在信與不信、開槍與退守間的生死抉擇、恰到好處的手搖鏡頭,更是增強了電影濃厚的現場實感。若求火爆刺激、戰爭場面,Michael Bay此作可謂交出了一張亮麗成績表。《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幾乎由頭打到尾,簡而言之就是當地人不爽美國對之發動攻擊,Michael Bay竟然拍足兩個半小時。那漫長的「死守大戰」,真感冗長了。

 

 

身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政府駐點,一直以來低調行事,是當地的一個秘密據點。六位僱傭兵奉命前往當地執行保護任務,正值反美情緒日益劇烈。適逢美國大使前往當地進行外交活動,班加西的人民終於群起反抗施襲,大使被困大宅之內。一眾僱傭兵不理上司命令,堅決前往營救大使,而秘密據點更因而曝光,眾人慘被圍困,得靠這六位無名英雄奮力抗敵...

 

 

一如Adam Sandler,Michael Bay的名字相信亦是許多人一聽便會搖頭,亦覺他拍出來的電影十之八九皆是「大製作爛片」。的確,他近年《變形金剛》愈拍愈爛,卻得承認他在處理大堆頭大製作、商業性娛樂片上,有著不俗的功架,而他早期較「現實」的熱血男兒式動作片,如《石破天驚》、《重案夢幻組》系列等電影,亦屬經典動作片之列。《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沒有複製人、沒有機械人、沒有世紀大災難(也沒有《珍珠港》式「史詩式愛情」),就是單單一群戰士奮力作戰,卻拍出了一部火力十足的戰爭片,是他久違了的動作戰爭題材。

 

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雖然《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大部份動作場面均在黑夜發生,仍拍出強烈的刺激快感
這是一個極簡單的故事,就是一群美國人在異國被「圍攻」的情節,然後「打足兩粒鐘」。故事作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背景交代後便正式「入戲」,描述一個看似平靜的黃昏突然風雲變色,一群僱傭兵需得前往拯救美國大使,繼而又得與時間競賽,馬上趕回基地保護官員。《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逾半時間均是在大型駁火、爆炸、飛車等時間中渡過,在有「現實」的背景支撐下,喜見Michael Bay沒有再胡亂大搞誇張離奇、超越物理極限的動作大場面,純粹是兩軍交戰的駁火。兩個主要動作場面一守一攻,一氣呵成,稱得上是火喉十足。在Michael Bay信心十足的鏡頭調度下,場面浩大而火爆,即使這是一類「Michael Bay式」典型「累鬥累」式漫長打鬥,過程仍緊湊富張力,完全能讓觀眾緊貼椅背兩個多小時。欲求動作特效者,絕不失望。

即使《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進入動作場面後已近零內容可言,一味靠打,惟片中不單以動作場面去製造緊張,過程中更透過隊員與當地人的關係,營造出一種言語不通、敵我難分的亂局,在千鈞一髮間需要作出決定,而片中強烈的臨場感,更叫觀眾如墮現場,與一眾隊員歷劫那真真假假的茫然中,全無喘息餘地。過程中,當然也加入了不少典型的Michael Bay式笑料,藉此諷刺戰事上的荒謬離奇。

 

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看Michael Bay的電影,「重頭戲」打得夠長夠亂、缺乏人性描寫,意料中事吧?
那當然,入場看Michael Bay,也預料得要接受到典型的「Michael Bay style」,一如最大問題的「劇情」。《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真的非常簡單,就是描述當地人反美、藉此攻擊一眾美國人,因此片中就是一群當地人狂攻一眾主角,就連背後的指使人、策劃人一類「終極大佬」都缺乏。觀眾只看著一眾主角與敵軍/亂黨不斷互有攻守、亂槍掃射,末段個多小時就是最簡單的「救大使、守據點」,撐至緩軍前來;過程確火爆刺激,但恕內容欠奉。至於前段鋪排小組組員執行任務的劇情,跟末段亦全無關聯,在人物性格過於蒼白下,亦犯了「Michael Bay電影」的最大毛病:看畢全片「都唔知邊個打邊個」。看至末段,真覺有點冗長。

此外,Michael Bay慣常的「場面重用」、過火的大美國主義及種族主義、慢鏡「低炒」角色下車的場面,幾乎亦能在本片一一看見,這些情節會否令人看得太反感,還是覺得那是「Michael Bay個人風格標誌」,相信不同人內心都有一把尺吧。

 

 

總的而言,Michael Bay的過作再劣,《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仍能挽回觀眾的信心,縱不及經典的《石破天驚》,但肯定好比近年愈拍愈爛的《變形金剛》系列。片長達兩個半時的電影,相信差不多「打足兩小時」,論場面調度、拍攝大場面的功架,Michael Bay依然絕不失禮;在建基於「真實」的時空下,全片喜見沒有誇張過火的動作場面,成功透過場面與氣氛來營造刺激感。互有攻守的動作打鬥火爆有力,再加上善用當地亂局來營造個個徘徊於「信」與「不信」之間的生死抉擇,令電影維持高度追看性。不過,全片也真「太Michael Bay」,末段幾乎全無劇情可言,更覺「愈打愈亂」;至於處處盡展典型的「Michael Bay style」,到底那是個人風格還是死不悔改,自行判斷。
Rating:85/ 100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