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The Finest Hours
本片於美國一再改期上映,以此大片格局卻票房敗北,首週遇上《功夫熊貓3》,竟連《復仇勇者》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餘威也比不上,上映三週後影院數量已大幅刪減,票房僅收約2千4百萬美元,相信將成迪士尼繼《異星爭霸戰:奠卡特傳奇》後又一「名留青史」的「票房炸彈」了。票房失利,口碑還不致劣評如潮,入場後還頗有驚喜。《怒海救援》很簡單地告訴你,這是一部大型特技災難片,抱此心態入場也絕不會失望。簡述背景後,餘下的一小時分開了兩線劇情,讓觀眾全情置身於那場「怒海救援」中,視效凌厲迫人,刺激感亦遠超想像,相信欣賞「全景聲」或「4DX」版本將會更具震撼力,單求娛樂性倒真絕不欺場。對比起近年「天崩地裂」式災難片,本片的誇張程度已大減,起碼主角沒有大量「超人式不死身」,但片中兩艘船隻「無堅不摧」的程度,似乎連最強的超級潛艇也難以堪比,這些完全違反物理邏輯的情節,大抵仍是為人垢病的地方吧?劇本刻意漫長地鋪排一段毫無味道、婆婆媽媽的感情線,亦令緊湊劇力大減,同類有關海岸防衛隊的感情故事,個人覺得日本的《海猿》系列更為感動了。
1952年冬,美國東岸受到強大颶風吹襲,一艘巨輪於海中心斷成兩截,船員更與身處駕駛室的船長分開,在全無通信及航行器材幫助下,唯一可依靠的,就只有船務助理Ray的才智。由於海面同時有多處災難發生,只得距離出事地點較近的Bernie可領隊奉命出動。正準備新婚的他,不理愛人的擔憂堅持出海,與隊員乘著小船衝進風暴中心...
片中連場驚濤駭浪視效迫真,成功營造得那種絕望無助的恐懼
或許初段真有點冗長(尤其是一段可有可無的感情線),但正式「入題」後,情節就拍得相當緊湊,抱著看大型特技災難片心態倒不會失望。先別管邏輯問題,巨輪斷開兩截於怒海中漂流,場面已極具震撼力,另一副線描述男主角駕著小型救生艇衝進風暴中心,在危機四伏的巨浪中橫衝直撞,多場主觀鏡頭讓場面更見迫真凌厲。在IMAX巨幕下觀影,如同置身現場,在滔天巨浪下載浮載沉,甚至仿讓人看得有感離心力。當然想像得到,一眾演員全片俱在「大水缸」中演戲,本片的視覺特效勝在營造得極具實感,細緻得連霧氣都完整呈現。劇情不斷把角色們的處境推入死角,不難想像在那個年代,沒有指南針、沒有無線電、沒有雷達下,一場九死一生的拯救任務,明顯地危機四伏,絕對形同「搵命搏」,過程無需刻意「製造緊張」已令觀眾抹一把汗。獨論娛樂與驚險性,本片縱不至經典,也絕無失望了。
無論是拯救與被拯救的船隻,似乎俱無堅不摧,看來倒有點失實
雖然對比起同類型災難電影,有關的「誇張」程度已大為收歛,但兩段主線情節,即使一再告訴自己「睇戲唔好駁故」,設境上的處理也令人難以信服。我不知道真實情況如何,我實難想像一艘斷開兩截的船隻,何能捱得幾個小時仍沒有入水沉沒,即使劇情勉強有為其作解釋,從畫面上的「絕境」來看,就不太合理了。至於男主角一行人所駕駛的小艇,衝進風暴中央的情節,已超越了「載浮載沉」的地步,簡直是「永不沉沒」,無堅不摧的程度似乎比斷開兩截的巨型油輪更厲害。即使那真是一艘堪比潛水艇的船隻,眼見一眾角色沒有太多支撐與保護、被拋來拋去後連絲毫損傷也沒有,似乎亦過份理所當然吧?前段描述的絕境過於極端,乃至末段都得要靠巧合來逃過大難,不然我很難想像結局時船隻的「處境」,如何能再戰狂風巨浪。
電影以視覺特技先行,角色上的細節亦被忽略了。故事描述男主角從一個言聽計從,經歷煉後變成相信自己、別盲從上級的血肉之軀,轉折過程略嫌突兀,尤其是劇本把之描述成一個「心口得個勇字」的小伙子,在零計劃、零器材的情況下便衝入現場,我真有一刻覺得會多搞一條副線,要別人再來拯救他,而他與女主角的一段感情戲,相信既要符合「史實」,更大的作用是要製造鹽花,但其於電影的作用連副線都不如,反讓入題顯得拖拉冗長。
因此,《怒海救援》確是一部四平八穩之災難特技電影。欲以追求刺激的視聽之娛,後段近一小時的拯救情節,拍來視效凌厲,宛如置身現場,倒也絕不欺場;IMAX巨幕更投入得令我仿有一剎離心力,要抓住些甚麼保命。美國票房與口碑俱平平,入場後反覺頗有驚喜,絕對可稱得上一部頂級娛樂特技大片了。雖說「睇戲唔好駁故」,但片中兩艘船隻超越物理邏輯的設計,卻很難令我覺得言之成理,即使劇情沒有安排大量天崩地裂也不死的超誇張畫面,看著男主角那艘小船的「神奇去水功能」,我確懷疑,那是否一艘超級潛艇。
Rating:80/ 100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