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活在當下」的人生態度

未命名  最近看了幾部電影:《遇見你之前》《海底奇兵2》《當這地球沒有貓》,都不若而同地談到一些旅遊及人生應有的態度,用最形象化的設境去告訴觀眾:人生苦短,請把握機會,好好活在當下。情節深人發省,對於喜歡旅遊,或人生有點茫然的朋友,值得推薦。

 

MBY_03124r_1462843471
最難忘的是《遇見你之前》,主人翁Will半身癱瘓,下半生只能在輪椅上「等死」,直至他遇上了樂天知命的少女Lou。她一生循規蹈矩,在一條小小的鄉鎮中,大半生也只活在家人的影子下。Will以自己的身體情況,用最形象化的例子告訴她:”I will never, ever regret the things I’ve done. Because most days, all you have are places in your memory that you can go.” 可能有點俗套,惟故事卻形象化地告訴觀眾,請好襯年青時見識這個世界,活在當下才是人生的真義。別窮一生只為別人而活、當個井底之蛙而不自知,待走不動的一天,才懂懷緬過去、懊悔自己沒有去過甚麼地方。表面談的是他遇上她之後,實則是她遇上他之後的故事;結局或許帶點浪漫化,卻是她重生的一刻;孑然一身追尋夢想,才是人生的真正開始。
許多人都覺得年輕時應該好好儲錢、好好計劃、有安穩的生活,才去談環遊世界、追尋夢想的那些目標,待你穩打穩紮,甚至退休時才去做啦。正所謂人生無常、「今日唔知聽日事」,有這些念頭,卻不知災難疾病等等東西哪天會降臨自己身上。大家會覺得,好襯年青時賺最多的錢;自小定立下的觀念就是,我要有一條清晰的路向,甚至那根本不是自己的路,而是家人想你走的路:讀書、結婚、工作、等死,滿足了人生最基本的層次就夠,結果,待你發現沒有好好見識過這世界、從沒一刻為自己而活,只是為別人、為金錢而活時,一切已經太遲了。

 

1117_657JPG_1466083568
在《當這地球沒有貓》亦有個美麗的旅遊故事。男女主角在南美旅遊時巧遇同鄉,在Hostel中渡過了許多個美好晚上、閒話家常,萍水相逢遨遊萬里。到最後,再不願放手也得笑著面對別離。雖然這段戲份與主線可謂完全無關,相信每個旅人都會看得滿腔熱血,每段回憶都回來了。不過,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同鄉,我會稱他作「時間旅人」的故事。
男女主角問他,你有想過家嗎?有想過定下來嗎?他認為,在日本已經住了十多廿年,開始悶了,就先到世界各地見識一下吧。在日本,每個人都被時間綁著,每天趕這趕那,甚至把時間都綁在手上,這種生活不累嗎?沒有目標、沒有終點站的流浪各地;別被時間縛住,反是要去控制時間,當個時間的主人,然後完美地演繹「死在路上也不錯」。最重要,是要讓自己一生無憾。
我更喜歡片末所彰顯的主題。人生中,請做一次瀟灑的浪人,在旅途上有過最棒的人生故事、有聆聽的對象,已經是活著的真義。別以為有無數個下次下次,到了失去後才懂得珍惜;面臨生死大限,才後悔虛度人生。或許,這本是個旅人的終極浪漫、我們每個人都渴求的旅遊態度:與其營營役役做個都市困獸,似乎死在路上也不錯。

 

Dory_1465923896
沒想到連動畫《海底奇兵2》都有此深義,在七彩繽紛的畫面背後,又有多少人想到?我最深刻是Dory所言:「The best things happen by chance.」雖然這是一部動畫,這人生哲學與弦外之音,隨時連大人都未必有明白,尤其是身在香港的一群。在這個贏在射精前、隨時給兒子有個「廿年計劃」的崎型社會中,我們都像Marlin一樣,要自己或要兒子做任何事前都要周詳計劃、萬事萬物都要按本子辦事,待脫離這些「知識框框」層面的時候,很多坐擁N個學位的人,無非也是一群「高分低能」。人大了,有多了人生經驗與閱歷,自會知道從前讓你為之驚艷的那個全級第一、First Hon的畢業生,十居其九生活都是一團糟,更是個「高分低能」。就如兒子Nemo告訴父親,行事不按常規、瘋瘋癲癲的Dory,做事前不會多去計劃,就是會去做,那才是她的一套人生法規。
這從來都是我的人生價值觀。事事計劃的人生,是個刻板沒趣的旅途。每個旅人都明白,隨心而發的奇遇,正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每次毫無計劃所碰到的驚喜,才是旅途上最難忘的回憶。人生一如旅途,我不表示人生全無計劃,如Dory般渾噩地渡過一生,卻不必要刻意給自己計劃太多,一如旅途上竟要事先計劃每一分每一秒看些甚麼、做些甚麼,脫離了這「計劃」,便像個呆子般站在十字路口上。旅途上最深刻的地方,並非你辛辛苦苦計劃多時要去「朝聖」的那個地方,隨時是你在迷路時的某個街角,遇上了某君、去了一間最隱世的食肆,繼而成了你旅途上的高潮,一如人生。常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覺得來Dory好像個神經質的角色,其實,做Dory好過做那大悶蛋Marlin,但願,香港的小孩子看得明白啦。

 

當然,你可能覺得我想太多,除了《當這地球沒有貓》有較明顯的筆觸,其餘都不過是弦外之音,一些從主線以外牽引出來的副線,卻成了我對電影的最難忘所在。近期在人生或事業上都走到了瓶頸位,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許多個人生抉擇都似乎要拿定主意了。只是,你說我還未定性也好,說這是我的人生態度也好,我也堅持人應該要好好活在當下、別事事只懂被計劃所規範,嘗試去「Think outside the boxes」;不當個時間的奴隸,隨心觸發的奇遇,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人生本就是一場旅行,再迷失也好,也得要堅持自己這個信念。

 

【延伸閱讀】十部我最喜愛的旅遊電影

【延伸閱讀】遇見你之前(優先場):比傳統矯情走多一點的愛情故事

【延伸閱讀】3D海底奇兵2(英語版):深深佩服Pixar的超前創意

【延伸閱讀】當這地球沒有貓(優先場):一個看共鳴的故事

 

如欲看更多資訊及文章,請即Like【晞。觀影記事】【有故事的旅人】專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