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有讀者跟我分享了在印度觀影的經驗,小弟亦憶起了當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的觀影。那是一家舊式戲院,戲院兩旁竟掛上了大風扇,雖然Bollywood電影沒有字幕,大抵那是間很Local的戲院,沒有一個遊客,堆在一群印度人中,跟著大家一起拍掌叫好;即使沒有字幕,也能體現到電影的共同語言;即使大約只明白六七成情節,仍能讓觀眾開懷大笑。想來也有很多極難忘時刻,在此作一分享,大家不妨也討論一下自己的難忘故事!
喊到崩潰
不喜勿插。小弟第一次在戲院看電影哭得崩潰,是葉念琛的《十分。愛》,還記得當年一個人去戲院看,圍在一大群女觀眾之間,那群女生也沒我哭得誇張,反之是我哭得徹底崩潰,是極尷尬的經驗。第二次哭得最狠是看第二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哭得難以離座,字幕完結後得由職員問:「先生你冇嘢嗎?」極尷尬。
觀眾喊到崩潰
在仍是底層的UA時代廣場看《南京!南京!》,那年對之零概念,入場才知道「吓?黑白嘅?」誰知愈看愈震撼,自己也看得「眼濕濕」。散場時,竟見洗手間走廊多位同場觀眾哭得坐在地上,場面幾乎可用「慘絕人寰」來形容。
逾半觀眾喊住離場
看恐怖片一樣可以叫觀眾大哭離場。有一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我在大會堂看《夜半女敲門》(非去年那部),片中出現剖腹殺嬰、剪刀插男性下體等超「重口味」場面,有心理準備都一下子招架不住,有不少女觀眾看得忍不住哭著離場,散場起碼走了三份一觀眾。
通宵來回看IMAX
在澳洲Working Holiday時,適逢《蝙蝠俠:夜神起義》上映,由於身處的Adelaide沒有IMAX影院,我決定坐通宵巴士到Melbourne看場IMAX,再即日坐通宵巴士返回Adelaide;來回合共約十多小時,只為一場電影。那是最青春最瘋狂的決定,但在全球第三大的「真IMAX」看這電影,開場劫機一幕的IMAX鏡頭,已震撼得我跟全場觀眾同「嘩」一聲,經歷了片中那七十多分鐘的IMAX影像後,散場一刻全場站立、掌聲雷動,掌聲直至字幕完結一刻仍未停止。原來,常說甚麼影展散場時掌聲不絕十分鐘,是沒有誇張的。以當年澳幣兌8的物價,如此看場IMAX,一天得花費過千港元,至今想來,仍是無悔。
美國首天看IMAX
在美國實習時,適逢《變形金剛:狂派再起》上映,我又為了那六分鐘的IMAX片段,去當地的「真IMAX」戲院。上映首日的首場,由於不設劃位兼全院滿座,早個多小時已排了一條人龍。大抵全場皆是電影的粉絲,更有觀眾化成柯柏文、大黃蜂入場,氣氛好到不得了。即使這是超爛的續集,出現IMAX鏡頭時一樣全場拍掌,散場時縱無《夜神起義》般誇張,但粉絲們更大叫「I wanna watch it again!」,氣氛之佳,一生難忘。
愈看愈多人
在仍是UA黃埔年代,某個閒日的下午,我去了看有關泰國戲院的恐怖片《陰容院在》,結果獨我一人「包場」。一個人看電影「包場」試得多,看這種「戲院撞鬼」片也真有夠恐怖。看了大半套電影還是得我一個人,到了末段高潮位突覺有人聲,果頭一看竟見後面坐了超多人,那刻比電影更詭異心寒,我想,他們是「人」吧…
澳洲看《低俗喜劇》
在澳洲唯一一套因為全院滿座即場看不到的電影,是《低俗喜劇》。那年任何一部暑期超級大片都沒有嘗過全院滿座,唯獨本片,兩星期後,我才買到票。那是在唐人街附近的戲院,觀眾大概是一半華人、一半外國人。全場華人(大抵是香港人吧)笑聲此起彼落,鄰座外國人看著滿目「Fuxk」英文字幕,一頭霧水。那刻,我感到文化差異是極有趣的事情。
第一次一個人看電影
作為超級影迷,理應會明白「約得人嚟自己已經睇咗十世」的道理,人生第一次自己去戲院看電影,是到仍是UA院線的UA德福看David Fincher的《房不勝防》。那年還是初中的我,在票房前有點忐忑不安,入場後仍感覺怪怪的,甚至有點緊張。今天想起,完全不明白有甚麼好緊張,習慣了後,這些年來一個人看過無數次電影了。
朝聖Mann’s Theatre
在還未易名成TCL Chinese Theatre前,這座可算是全球最著名的戲院、影迷一生必然朝聖最少一次的殿堂級戲院,看了一場《D9異形禁區》。甫進入戲院一刻,那種典雅中帶點奢華的氣派,在還未「升級」至全球面積最大的IMAX前,已覺得這個特大銀幕堪比IMAX,給予一場可能是全球最頂尖的聲畫體驗。電影進入高潮後,仿佛完全融入銀幕,那年頭是一生看過最棒的觀影之旅,興奮得腦海一片空白。假如,能夠出席一回眾星首映禮就好了。
在美國看喜劇
在外地看喜劇氣氛有多好,若沒有試過,怎說都不會明白。最深刻是在美國看《醉爆伴郎團》(利申:第一集),全場笑聲之強簡直令你連對白都聽不到,突然有一盤爆谷在頭頂掠過,原來有觀眾興奮得禁不住把爆谷擲了出銀幕,非但沒有讓觀眾喝倒彩,反而全場掌聲。在香港發生這些事情,理應初則口角、繼而動武,隨時報警;在美國,這正常不過,甚至宛如開Party一樣,難得,你一點都不覺得滋擾,還覺得氣氛極佳。
第一次看「真。Laser IMAX」
雖然香港目前有兩間Laser IMAX,仍非傳統那種「真。Laser IMAX」。第一次在當時屬全亞洲首間Laser IMAX的東莞厚街萬達影城一睹Laser IMAX面貌,縱非如初次看「真。IMAX」般震撼,其影像之清晰銳利,還是令我眼前一亮,看《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展現IMAX鏡頭一幕,震撼力絕對值回票價與時間。其後在西雅圖再看《銀翼殺手2049》Laser IMAX,在那影像本已夠震撼的電影中,以此格式觀影,加上頂天立地的巨幕,屬回味不已的觀影體驗。
全國最北戲院,極寒之地觀影
那年去哈爾濱旅遊,也順帶跑到全中國最北的漠河遊覽,當然也得去「全國最北戲院」鼎泰電影院打個卡,看《葉問外傳:張天志》。那絕非好的觀影體驗,那亦非一部好電影,正正因為在零下三十幾度下跑出來觀影,那還是有如家庭影院般的超迷你影院,破破落落,散場得「自助」自己開燈,大開眼界。
露天影院初體驗
在澳洲的達爾文,迎來了我人生第一次在露天影院觀影。相信這是每個影迷最浪漫的目標,我還得在這個下午氣溫高逾40度的地方觀影。難得入夜時氣溫涼爽,抬頭滿目星光、耳邊伴隨陣陣海浪聲,舒服到不得了。問題是偶有蚊蠅叮咬,還是接受以內啦。
戲院沒空調
在南美旅遊時,我差不多有一個月沒有見過上映英文原音版電影的戲院,在秘魯首都利馬找到時,可真是超興奮--那亦算難忘的體驗,作為一個影迷,明明眼前就有戲院,竟全是只有西班牙文配音版的電影。那時候,幾乎每一天都在看電影,觀影《毒裁者2:無法無天》時,戲院竟然沒有空調,只有抽氣扇及小小風扇,加上那是悶不堪言的作品,成就了極難忘也極難受的體驗。
這是我最難忘的觀影歷程,你呢?不妨分享一下。
【延伸閱讀】12部最愛泰國電影片單(非恐怖類):哭過傷過痛過後,也是窩心回憶
【延伸閱讀】13部我最難忘的「密室困獸鬥片」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以下連結或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