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舞派3:黃修平自毀經典品牌之劣作

狂舞派3

英文片名:The Way We keeping Dancing

 

黃修平首集《狂舞派》屬近年港產片的一大經典之作,叫好叫座,更令片中不少金句都成了潮語,隨後《哪一天我們會飛》已評價兩極,來到《狂舞派3》就更令人失望、評價更為兩極。故事講述一班在工廈生活的年青人,怎樣面對地產霸極,在理想與「麵包」中取個平衡,奈何香港這個最悲情的世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也有著難言的無力感。以跳舞、街頭藝術去對抗地產霸權,早在《舞出真我4》已經玩過一次,當然《狂舞派3》不如《舞出真我4》般無厘頭,又或說香港難如美國般有這些夢幻的奇想;看出黃修平有意表現社會的實感,只可惜事與願違。
《狂舞派3》並非延續《狂舞派》的故事,而是以戲中戲形式,講述《狂舞派2》早已拍畢,而這群主角拍畢第二集後,於現實中爭扎求存。有別於首集《狂舞派》有個明顯故事脈絡、鮮明的人物設定,除了顏卓靈演的女主角,一眾角色全均性格極為平板、支節過多更令劇情雜亂無章,而中段為要展現出實感,更以偽紀錄片形式拍攝,讓故事來得更無焦距。主線要談這群年青人在理想與現實取個平衡,但由於支節過多令全片怎也難帶動出高潮位,最後更在超突兀的位置完結。別期望《狂舞派3》如上集般有大量勁舞場面,甚至可說與跳舞關係不大。黃修平為要展現街頭文化的眾生相、野心太大,加入了太多藝術工作者的故事,最終無一突出,用大量Rap的對白更見煩厭,在故事性不強下愈拍愈冗長,成了失望透頂的作品。

 

一群年青人在龍城工業區中生活,因為租金相宜而進駐其中,變成了自己的半個家,卻因為種種現實問題而鬱鬱不得志。某天,他們接得了一項計劃,邀請他們為龍城工業區作「狂舞街」的活動,眾人深知這不過是為地產霸權粉飾,無奈因為現實而得接受。在「狂舞街」活動後,眾人縱能嶄露頭角,卻備受大眾的抨擊,進退兩難...

 

黃修平的兩部前作《狂舞派》與《哪一天我們會飛》都是以「追夢」、現實的兩難局面來取材,配合香港的社會氛圍,深受共鳴,幾乎令他與「追夢」題材劃上等號。當年《狂舞派》在首波極佳評價後,開始被受抨擊,那群年青人在舞台上發光發亮後,現實又能怎樣?夢想真能當飯食?當看見《狂舞派3》談的是理想與現實間的平衡,追夢生活也得力抗地產霸權時,都極期待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故事,畢竟當年看《舞出真我4》有同類故事情節只覺過度「夢幻」,在黃修平又會怎樣處理?怎料竟然如此失望。

 

《狂舞派3》角色過多卻無一深入,明明想寫默默追夢的年青人,卻變成空有憤世嫉俗的年青人

狂舞派3
《狂舞派3》有極多角色,卻非如首集《狂舞派》般以群戲為主,更得要為每個角色都安排一定戲份,就成了全片的最大致命傷。《狂舞派3》角色過多,除了女主角Hana有多點鋪排外,其餘角色盡皆性格平面,更甚是連背景故事也沒有。即使如Heyo般有較多篇幅,對他的認識也不深刻,而他身邊人像其師父阿弗(真要看劇情簡介才知道他有名字)、Rooptop的朋友等等,全均沒頭沒尾;Hana的男友Dave想描述愛情與理想之間的兩難抉擇,又只得輕輕帶過、終又草草收場。阿良與Hana在於「現實低頭」下與朋友發生衝突、內心掙扎,這些理應是劇情的高潮位,隨後又沒有交代。這群角色或許是香港時下不少年青人的寫照,但人物支節過多結果無一深入,極其量只能營造得無力感,在沒有足夠故事鋪陳下,這群空有滿腔怒火的年青人,反變成憤世之感,難有首集《狂舞派》的共鳴感。

 

平衡理想與現實,也別變成我們最不想成為的大人。《狂舞派3》對此開了個頭卻無以為繼,令人失望

狂舞派3
人物設定是《狂舞派3》的一大敗筆,變相亦令故事雜亂無章。《狂舞派3》要談這群年青人追夢與成名之間的平衡、猛虎找不到食物也得委身於動物園;既想成名又追尋自己的夢想、創作上的自由,無奈在無情的理實下,終得要變成自己最不想成為的大人。不難明白《狂舞派3》有此題旨,只是角色過多反讓主線劇情薄弱,更連地產霸權的刻劃都極為片面,劇情更見雜亂,當電影來到中段甚至沒有甚麼明顯故事線時,更得用上了偽紀錄片形式去交代。《狂舞派3》以近乎訪談形式,描述了這群年青人的心路歷程、企圖刻劃出工廈藝術工作者的眾生相,就連記者自己都有一定的唏噓。這種界乎於劇情片與偽紀錄片之間、跳出四面牆的敘事手法,玩得好不難成為神來之筆,可是,在先天的故事性已不強時,中段還突然以偽紀錄片形式呈現,而這些訪問又與主線關係不大,更只覺劇情更為抽離,似乎在場觀眾都接受不來。這個時候已經不斷有觀眾打開電話看時間,不少甚至已中途離場。
既是一部劇情片,怎得要有個結局,當看了大半部電影都投入不了,到底他們與地產霸權會有甚麼衝突,甚至那個所謂的「地產霸權」想發展些甚麼,又有何「邪惡計劃」時,電影已差不多兩個小時,怎得要有個完結。轉眼間,就來到了一場高潮戲,然後就突然完場。當首集《狂舞派》受盡觀眾批評沒有結局,那群年青人最終又能怎樣時,《狂舞派3》的收筆就更為突兀。開放式結局與沒有結局實有分別,想展現現實的無力感,讓觀眾自行反思現實的兩難局面,都可有多點的交代,只可惜《狂舞派3》無論人物與劇情都交代得極不深刻,似乎來到結局都已經收結不來,不如就此「完咗佢」,終令完結位讓人目瞪口呆。同類的《舞出真我4》異想天開得如同科幻片,好歹都有個結局位,如今這個收結並非開放式結局,而是「完唔到件事」。

 

《狂舞派3》與首集《狂舞派》沒有甚麼關係,更得有心理準備,連跳舞場面也不多

狂舞派3
不清楚《狂舞派3》如今的版本有沒有刪剪過,看來就更覺支離破碎,亦看不出使用《狂舞派3》而非《狂舞派2》的作用。假如想用回「狂舞派」的名字,又想不到首集故事可以怎樣延續,用上此方式只覺食老本之餘,更自毀了前作的名字。要描述這班年青人成為「大明星」後的兩難局面,似乎除了片初的謝票外,都沒有仔細交代過,又或許想重現過當年《狂舞派》謝票的美好集體回憶,而安排相關的情節?還是與原本的劇情有所刪減?一如前文所述,故事人物極多亦交代片面,可如Dave的角色甚至走到紐約實地拍攝,竟只得可有可無的數個鏡頭,此等情節於剪接上顯得頗為突兀,也令全片節奏不一。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
paypal.me/jackyhei

不止一次說過,本土電影值得支持,可非找些臭罵政府高官、地產霸權的議題,說說金句與粗口,缺乏好劇本都能成為佳作,甚至以此作為宣傳重點,實則千瘡百孔。總括而言,《狂舞派3》縱在觀塘實景拍攝,又找來了年青人感共鳴的議題作主線,拍來卻鬆散乏味,前大半段更缺乏了明顯的故事線,對一眾角色的刻劃尤其鬆散;野心過大要談一場「龍城」眾生相卻眼高手低,倒不如集中描述一兩個角色的故事更佳。即使《狂舞派3》找來了首集原班人馬如顏卓靈、蔡瀚億、劉敬雯、黃莉雅等等,卻拍出了截然不同的感覺,難有首集的好感。本土電影值得支持,卻非得盲目支持、出現劣評就群起圍攻。去年有《乜代宗師》,今年有《狂舞派3》,長此下去並非支持本土電影,而是害死本土電影。
Rating:20/ 100

 

【延伸閱讀】成為了你理想的人了嗎?

【延伸閱讀】當你經歷過畢生積蓄都唔及人哋一個月人工時…

【延伸閱讀】懷念做真正的自己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10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1 Comment

  1. 如果集中在三條主線:阿良(妥協)、Dave(出走)和Heyo(迷惘到覺悟),而其他角色大刪篇幅,相信會好些,但也未至於20分咁差吧。黃氏三部作品,應可歸類為咏懷的作者,而不是拍商業類型片的導演。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