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Goddamned Asura
香港曾有段時間喜歡拍大量「社會實況片」,拍得好可以成為經典,更多卻是肆意賣弄悲情、無病呻吟,台灣近期都有不少這類作品湧現,去年的《青春弒戀》失望透頂,與之一同在金馬獎爭奪獎項的《該死的阿修羅》,就代表台灣出戰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該死的阿修羅》同樣是描述年青人因為不滿現狀走上街頭隨機殺人,背後又有千絲萬縷的複雜人物關係圖。對比《青春弒戀》的嚴重眼高手低,《該死的阿修羅》確出色得多,六個看似各自為政、互不關連的角色,甚至看了大半部電影都難解眾人有何關係,到最後又因為命運的際遇安排,將眾人巧妙地連在一起,推向個精彩的高潮位。沒料到,《該死的阿修羅》後半段竟變成有如《疾走羅拉》或《一個字頭的誕生》那類故事,假如這世界有如果,在平行時空中的我們都變成怎樣?《該死的阿修羅》沒有把一切變得更好,反是背負著沉重的宿命論,命運未必改變得來,我們在這悲劇之中又能否在一念間扭轉一切?電影對社會現況確有一定程度的宣洩,可在看破無情的命運後,對背後想探討的「罪」略為單薄;縱比《青春弒戀》出色,可對比如《我們與惡的距離》戲劇感與社會意義俱備,還有一段距離。
詹文與父親關係疏離,長年缺乏家庭溫暖,令他決定拿起氣槍走上夜市屠殺。好友深信他絕非蓄意殺人,決心要為他討回公道...案件中唯一死者阿盛是網上遊戲的直播主,生前與妻子關係疏離,只得將感情寄託在觀眾Zero身上,妻子在丈夫死後始開始慢慢認識他生前的種種,直至接到一通電話...Zero的真實身份是琳琳,從小缺乏習慣了獨來獨往、遊走江湖,某天她約了記者在夜市採訪,突然遇上大屠殺,令記者成了唯一目擊證人...
《該死的阿修羅》角色性格鮮明,人物眾多,鋪排起來又有條不紊
《該死的阿修羅》確不難會想起《青春弒戀》,同描述缺乏愛的年青人走上街頭隨機殺人、同是以大量不同角色串連起來、同樣主要角色有六位、同樣也是以多線性人物故事鋪敘,差點會以為在看同一部電影,或是同一個世界觀的故事,但即使故事如有雷同,《該死的阿修羅》明顯技勝一籌。編劇兼導演樓一安取材於真人真事,沒有特別偏重哪個角色是「主角」,眾人各具一定的戲份,再加上鮮明的角色描繪,觀眾很快就投身到他們的視點中。《該死的阿修羅》一大劇情重點是談「罪」,一眾角色好像每個都是罪人,哪管沒有直接犯罪,都是間接的幫兇。人誰無過、善惡正邪也皆一念,《該死的阿修羅》描述這班角色的「罪」並沒有哪位是大奸大惡,每個角色走上了這條「罪」的道路,都有自己的苦衷、兼具自身的難言之隱,看來更覺立體。樓一安都往往會為著這些角色之間的問題,設計各類型的衝突,讓劇情更具戲味。
作為部多線性人物交叉敘述的作品,《該死的阿修羅》既具追看性,拍來也有條不紊,畢竟此非如《真的戀愛了》一類可作獨立故事看待的題材,六個看似毫無關係的人物,因為一宗悲劇而連結了,每個角色看似能獨立成章,又能互相連結。《該死的阿修羅》故事頗為複雜,亦因為各位角色的關係偏向抽離,很容易便會離題萬丈。樓一安將眾多支節慢慢連結起來,更覺戲味濃郁;終極的爆發位或許帶點「中二病」式處理,大體上都能將所有支節連結起來,令每個角色都有其重要性,成功將電影推向高潮。
《該死的阿修羅》以平行時空去談宿命論,手法驚喜
看到這裡,誤以為電影就此完結,誰知筆鋒一轉,竟變成了平行時空的故事。一承電影內遊戲世界的戲中戲,既有奈何橋又有斬斷時空的梵天劍,假如一切能夠重頭來過,下場會否不一樣?這有點像《疾走羅拉》一類的作品,兇手因為一隻狗而沒有犯案,繼而重遇舊友,一干人等的關係也從此改寫。觀眾可以在前半段一直壓抑的關係中喘息,看著眾人走向幸福之路。樓一安並沒有為觀眾帶來俗套的「喜」或「悲」的對立式結局,反如同《死神來了》系列般告訴觀眾,在這個宿命輪迴中,大家既是注定有「罪」,最終還是要以不同的方式去贖罪;「罪」老早已潛植在骨子裡,只待何時會爆發。《該死的阿修羅》的平行時空竟是沒有最悲,只有更悲,結局一連串驚人的扭轉,確令觀眾為之震撼,看得目瞪口呆;心理上確沉重,也難想像到樓一安會這樣殘忍,不讓這班人有任何美好的情感出口。或許,即使兇手沒有犯案,但那個犯罪現場老早已遍佈在各人的人生旅途上,「出得嚟行」,終有一日仍需要「還」,最終還是要走向悲劇收場,這種收筆確始料不及。
《該死的阿修羅》拋出很多問題卻無明顯答案,難道一切又要歸根於網路遊戲?
獨論電影的觀感確佳,《該死的阿修羅》在結構上倒還是差了一點。看這類「社會實況片」,最忌就是肆意渲染完悲情、拋下了種種問題後,就沒有解決的辦法,甚至角色們經歷了一切後,都沒有甚麼成長,就此繼續悲下去。《該死的阿修羅》採用上平行時空的方式,基本上兩個故事都沒有明確的結局,卻又非流於開放式結局的態度,感覺似完沒完,收筆亦流暢。無論是第一個平行時空突變的「中二病」式收場,還是第二個平行時空的急速反轉,俱將前半段苦苦建立的情節一下子推倒,仿佛就是兩個故事都沒想到理想的答案,不如把之變成平行時空。觀眾看完兩段故事,只覺劇情真的悲到盡頭了,然則這班角色「悲到盡頭」後有何反思、他們的路又能如何走下去,全都沒有交代,就是拋出了問題後沒有好好的結果,情況就跟《青春弒戀》效果相若。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該死的阿修羅》還是一部水準不俗的作品,將一連串宿命與「罪」的題旨連環緊扣,以多線性人物交代出一複雜的故事,有條不紊,後半段平行時空的驚人走向,更令觀眾意料之外,確為妙筆。只可惜,《該死的阿修羅》拋出了一連串問題後難以交代,兩個故事結局都來得帶點突兀,還是流於傳統的網路世界與家庭溫暖的老原因,要成功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確有難度。憑琳琳一角奪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王渝萱演出或有驚喜,惟是否堪得獎項,見仁見智,個人倒覺得《青春弒戀》的陳庭妮比之演得更好吧!
Rating:75/ 100
【最新生活文章】見工奇遇記(Part 15):你大我前唔該睇清楚先啦!
【最新生活文章】我們非要「三十而立」,而是三十歲後要活得更精彩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