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Wandering
李相日向來擅長寫一類人性扭曲的沉重故事,以複雜糾結的關係圖,揭示社會問題根源,前作《怒》便為當中經典,《流浪之月》改篇自日本作家凪良汐於本屋大賞的得獎小說,拍兩個被遺忘邊緣人的故事,相濡以沫卻被冠上不倫之名,看來盡是李相日擅長的題材,無論是《惡人》還是《怒》俱談這類離經叛道的關係,怎料《流浪之月》卻極為失望。這個故事在文字上或能充滿詩意,帶點淒美壓抑、界乎於愛情與友情之間的關係,惟影像化只感不倫不類。《流浪之月》長達兩個半小時,極簡單直線的劇情,實無必要拍足如斯長度,便得大加無謂的支線去充撐時間。因著故事強行撐足兩個半小時,便以倒敘形式不斷穿插過去的情節,惟這些倒敘情節既冗長又造作,甚至李相日似乎已想不到還有何可以倒敘,就不斷重覆相類的情節,初看還覺帶點味道,重覆過多則見煩厭。從故事取材上,不難理解兩位寂寞的邊緣人如何相濡以沫、觸發段患難與共的感情,惟設境既像是純愛,又涉及帶點病態、近乎變態的關係,那些跟蹤、家暴的情節拍來極為狗血;全片幾乎沒有一個角色是正常,只是一群患有嚴重中二病的「煩膠」在無病呻吟。有些故事真不能隨便影像化,即使《流浪之月》有再動人的畫面,還是難掩劇情的空洞。
更紗受不了家中長期被非禮,跑到街頭上無家可歸,遇上了少年佐伯文,在他的家中暫住,度過了美好的時光,豈料佐伯文竟因此以綁架罪名被捕,從此二人就冠上受害女童與誘拐犯之名,受盡社會歧視的目光。十五年後,二人各自努力回歸正常生活,昔日的關係依然未能忘懷。某天,二人再度重逢,再度燃起二人雜的情感,終走至無可挽回的結局...
《流浪之月》即使有動人的畫面,只流於空有美感
憑《惡人》、《怒》等片已成了品牌保證的李相日,似乎非每個相類題材都能迎刃有餘,這一次便碰壁了。《流浪之月》入題確具一定的吸引力,一對陌生男女昔日曾是帶點「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因為外間的壓力、法律上的考量被迫分開,從沒有人關心他們真實的相處。分開多時後再度相遇,哪管內心再當作對方是陌路人,畢竟生活平淡如水,還是希望知道對方的生活點滴。這序章拍來簡潔有力,既帶點清新氣息,亦不乏懸疑色彩,到底雙方何以分開、十五年前又發生了甚麼事,配上治癒的鏡頭,將現實與過去兩個時空拍得充滿情味;昔日陽光味十足的小屋,與如今陰暗的咖啡廳對照,都為電影來個清晰的點題,輔以兩員各自現今生活上的不足、帶點社會邊緣人的況味,仍是李相日的招牌風格。
是,《流浪之月》的好感就僅此而已。就劇情上來看,兩位主角分開的原因明顯不過、這十多年間也沒有明顯交雜,十五年後重遇,二人複雜的內心感覺重燃,其實並沒有甚麼故事發展的空間,關係大可以三言兩語說清,偏偏又得描述女主角要默默地跟蹤男主角,看著他與新女友好像過得也不錯、面對著現任男友又不知如何是好。兩男之間糾結的心情拍來拖拖拉拉,本以為以李相日背後會有甚麼驚人真相,也真是一位不知自己想要甚麼的少女,繼續在感情的死胡同裡團團轉。
那邊廂,「善心爆發」的男主角,在《流浪之月》前大半段絕對是個大好人,觀眾也會極同情他的處境,誰知他又是一個內心扭曲的渣男。劇情發展下去,更令人感到他真是個帶點戀童的變態,只不過李相日將這種變態的手法,以浪漫化的方式娓娓道來,但...還是難掩其「變態」的況味。婆婆媽媽的感情處理手法,誰恕難對此角有任何的同情,配上松坂桃李從頭到尾都是同一副充滿愁容的樣子,挑戰觀眾的忍耐力。
女主角現任男友過於外露的刻劃,打從一開場已告知這是個超級賤男,惟他那近乎病態的「癡漢」式行為愈演愈反感,其「中二病」已達末期、無可根治的程度,令他與男主角的反感度並駕齊驅,女主角還得在兩個變態之間團團轉,明顯就是自討苦吃。要拍這類帶點壓抑的禁忌之戀,可以有很多方法,處理得宜觀眾一樣會能同情,可當劇情發展不來時,竟安排一場女主角跑到男友家中「挑機」,令他突然「小學雞」地「玩自殺」,繼而突然醒覺玩讓愛。明明這是帶點文藝的作品,埋藏竟是何等狗血的俗套情節?若要營造虐心的感覺,來得太低手了。
《流浪之月》大量無關痛癢的角色與支節,往往只為了一句對白,劇情極為鬆散
難對《流浪之月》有正面觀感,不單是這些離經叛道的愛情觀說服不了我,還得是鋪敘的手法不倫不類。除了三位「煩膠」主角外,《流浪之月》也有莫名其妙的角色穿插,其作用就真是交代劇情,到最後又沒有任何下文;說得太白的對白,更一下子會讓人想起大台的肥皂劇。例如,女主角在咖啡廳下層遇上了個賣古董的伯伯,那似乎是有故事,繼而不單此角沒有再交代,更連那古董店都突然消失,仿連場景都不連戲。女主角同事的出場,只沒來由交代一個棄女,藉此暗暗鋪陳男主角是否真是一個「戀童」的人,同樣沒頭沒尾。最突兀倒是女主角男友的家人,花了漫長筆墨鋪排、突然在洗手間告訴女主角他有家暴的往績,然後又從此消失,原來這漫長的「見家長」戲就是為了此對白,而該角到底是誰、女主角又何以就此會有所懷疑,同樣毫無交代。李相日的前作一般都會以大膽關係去暗諷日本社會的議題,此作描述大眾如何看待這類關係、傳媒片面的報道又是如何摧毀一個人,但從頭到尾男女主角都是平平無奇的「Nobody」,二人又沒有發生過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竟會有報章全天候追蹤他們,仿如大明星般。抽離了電影的角度,試問誰真有興趣管這對男女?
低手的鋪排先令《流浪之月》拖得更冗長乏味,還得要不斷透過穿插的時序去說故事,但當過往的真相已明顯不過、過去的時空已鋪排得夠充足時,過多無關痛癢的回憶,甚至開始出現重覆的情況,只令電影充斥大量的「望錶位」——滿以為男女主角的故事已能完結時,原來電影才過了一小時。就在你看了超過兩小時婆婆媽媽的情節後,《流浪之月》這才揭露一個「驚人」的真相,已覺畫蛇添足。當你已對這班人的感覺糟透、已沒興趣知道他們的死活與下場時,才來這麼一個「驚人」真相,已返魂乏術了。
近年演技大退的廣瀨鈴在《流浪之月》終有發揮,可說是全片最大賣點
演員方面,《流浪之月》女主角廣瀨鈴收起了近年時而不在狀態、時而帶點「跳掣」的演出,演個充滿內心壓力的角色,即使在劇本所限下還有所發揮,亦比近年走喜劇與偶像路線來得進步。演個帶點複雜的苦情角色沒有流於外露,令她成了全片最大賣點。松板桃李從頭到尾一臉的苦情、以一個表情撐足全片,比《娼年》的糟透演出更「慳水慳力」,非但難以叫人投入他的角色,更角色更為反感,竟然憑此奪得TAMA映畫賞影帝,滿腦子問號。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請別因導演李相日的名字就對《流浪之月》有過高期望,即使有個不俗的開章,亦不乏流麗的畫面,甚至是廣瀨鈴都有演技的回歸,還是難掩故事的空洞無物與冗長乏味。將禁忌關係變成浪漫化的故事,有大量成功的例子,最重要是拍得出味道來,又能說服得觀眾這段情,惟《流浪之月》企圖把一段發乎情止乎禮的「畸戀」浪漫化,卻來得極為低手,堆砌的手法令故事不斷大耍狗血,哪管小說有多著名,以電影之濫情,可真難以投入。
Rating:30/ 100
【延伸閱讀】今時今日,及時行樂最緊要|我最鍾意地方嘅美好回憶
【延伸閱讀】見工奇遇記外傳:有HR尊重你嘅生活態度,係幾咁正嘅事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