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說得太濫,但我還想最後說一次《星聲夢裡人》。故事很簡單,就是描述一對懷才不遇的男女,在洛杉磯這個夢天堂偶遇的故事。他們懷著一片熱誠,遠走他方尋找一個機會;現實中的「追夢」原來這麼艱難,為向夢想進發,最後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為生存也得妥協。
表面是個愛情故事,實則卻如女主角Emma Stone在金球獎奪得影后時所言(金像獎的致謝辭反沒那麼感動),這是一個關於「追夢者」的故事。每個願意追夢的人,都曾如男女主角般為信念堅持過,但現實的無情打壓,最終你只得看著別人的光環、默默當著別人夢想下,黯淡無光的一顆棋子;男女主角各自的選擇,均詮釋了如何去實現一個「夢」。人生目標各異,美好者當然能像個平空時空般,追夢之餘又有段美好人生,可恨現實就是讓人與夢想漸行漸遠,最後二人相視一刻,仿盡在不言中,才是最感動一刻。
身邊很多朋友常說,我已經比別人更懂得堅持去「追夢」,殘酷也得說句,在今天的社會,尤其是香港,沒錢怎談理想、談追夢?只是,當你如女主角般,委身於咖啡店中,當著一個小侍應,又或如男主角般,明明是個音樂天才卻懷才不遇,只能在餐廳中彈奏罐頭式聖誕歌,又可會是你所想?或許,自己就是有性格的人,要我委身在寫字樓中,當著不喜歡的工作、喜歡文字卻淪為做打手欺騙顧客,甚至曾有工作要我用文字去攻擊對家,此等行為我真接受不來。你看我好像很努力去「追夢」,其實我也不過如男女主角般,在幾乎貧窮線下堅守信念,只願哪天能遇上自己的伯樂,總好比每天鬱鬱寡歡,有違心志。
要錢又要求理想,這個尷尬的平衡點,可能很多人都會遇過,但人生苦短,為錢而有違己見、妥協太多,也得為自己的目標著想,否則只會活出個精神病來,除非,你無夢,那又另作別話。
我很喜歡Emma Stone致辭的總結:希望與創意是世上最重要的兩件事。哪管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每個被狠狠拒絕過的追夢者,等待過無數個永不回覆的電話,可能有時候你很想放棄,但請找個辦法讓自己振作、繼續向前。一如她在片中所唱,追夢者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個笨蛋,但如沒一點瘋狂,突破框框,又怎會想到命運將領你到何方?
有觀眾可能不太喜歡結局,我卻看得激動。縱帶點遺憾,這才是最真實的寫照。追夢之途並不易走,有得必有失,有沒有遺憾也好,最重要自己無悔就夠了。
【延伸閱讀】人生有幾多個一年?
【延伸閱讀】旅人具備的一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