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各大電影節,本年度一共看了約140部電影。此文標準以個人感覺為主,與電影本身質素可能略有出入。最愛的電影未必是最佳,而最失望電影亦不一定是最爛。再次重申,此文純粹是個人觀感出發,如遇刻意挑起罵戰或人身攻擊者,其留言必刪。
年度最愛電影第二至十位(排名分先後):
10. 華爾街狼人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美國
可算是Martin Scorsese近年最佳作品,比他奪「最佳導演」的《無間道風雲》更勝萬倍。三小時的電影劇力萬鈞、氣勢迫人,場面調度有度,故事一氣呵成,甚至覺得三小時仍不夠喉,散場一刻意猶未盡!電影雖然長達三小時,過程卻瞬間即逝,達至全無冷場。故事描寫這位「狼人」的傳奇一生,從藉藉無名到隻手遮天,最後自甘墮落,劇本寫來極具娛樂性,人生不同階段各有高潮位,連環緊扣,更覺劇情緊湊無比。Leonardo DiCaprio此角是他從影而來最佳演出,飲恨奧斯卡也真替他不值,單是看他「中毒」一場戲已經值回票價了!
9. 爭氣 My Voice, My Life 香港
紀錄片或未能勾起閣下的興趣,還得是香港的紀錄片,可能觀眾就更忽視了。電影描述一群邊緣人的學生,被遺棄、被別人看低,如何重拾自我,透過一場舞台劇演出而「重生」。可能會有觀眾覺得事不關己,惟電影細膩捕捉,走訪各個學生,細看著他們的轉變,竟是出奇地感染力超強,散場後觀眾無不感動得淚流滿面。雖然,片中追訪的學生極多,中段也發生了不少意外,過程亦見複雜,惟導演楊紫燁鋪排起來有條不紊,在全不煽情下,感情自然流露,以紀錄片而言更覺甚有戲味。有齊起承轉合,結構得宜,一眾受訪角色性格鮮明。本片在港或上映了都乏人問津,個人覺得卻是本年度最出色的華語作品。
8. 美味情書 The Lunchbox 印度
兩個寂寞失意的心靈,因為一個飯盒而結緣,譜出一段似有還無的感情。男女主角從沒正式碰面,單是依靠飯盒和書信來傳情,情感或輕描淡寫,卻是深深感動觀眾。以一個曖昧的中年愛情故事來看,那些兜兜轉轉的緣份角力,一樣叫你看得投入;更妙的是電影在愛情以外,也談印度的社會變化,而一封封書信所帶出的人生價值觀,均讓電影有強烈的反思意味,各個議題互相呼應,讓故事看來劇力迫人。中段以後愈看愈有味道,更覺電影已超越了愛情片應有的戲味,結局餘音裊裊的抉擇,絕對打動了我。
7. 失蹤罪 Gone Girl 美國
David Fincher素來最擅長拍的黑色驚慄題材,比前作更入肉更恐怖!故事矛頭直指一個負心漢,誰知謎團是局中有局,骨子裡卻是寫一個更恐怖的懸案故事。今回拍來甚有其經典作《七宗罪》的影子,千綜萬縷的案情與線索連環緊扣,透過時空交疊、虛實交替拼湊出一宗複雜案情,交代起來一氣呵成,劇情緊湊得叫觀眾喘不過氣來。真相或於初段已經解開,惟David Fincher仍有能於餘下大部份時間,把一個故事扭來扭去,叫觀眾全然難猜到劇情發展,足見他導技的真章。故事同時狠狠地道破傳媒虛假的面目,也寫出了婚姻背後令人心寒的一面。Rosamund Pike有如入魔的演出,不單令她闖出演藝生涯的一個高峰,更將令全球觀眾永遠難忘,最少,男觀眾看後定必猶有餘悸。
6. 鼓動真我 Whiplash 美國
一生人流流長,總會遇上幾個變態導師,本片或許能勾起你那些年的惡夢回憶。一個地獄教師為激發學生潛能,把他迫得太盡,達至狂亂的地步!有別於傳統勵志片,劇本可謂不按常規出牌,以極陰暗方式來拍一個學生的「成材」故事。片中不時粗口滿天飛,把練習室寫成一個仿如子彈橫飛的戰場,狠狠的言辭,刁心刁肺,正是最強的攻擊武器;逃不出的空間更營造了超強壓迫感,令觀眾心跳加速!全片縱是喋喋不休的文戲,勝在節奏明快得差點叫人招架不來,重頭戲更叫人看得痛快淋漓,何其過癮。兩位主角無懈可擊的演出,入戲得令人膽戰心驚,成了銀幕上一對「另類」的好拍檔!
5. 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美國
Chirstopher Nolan再次為觀眾帶來一趟視覺奇觀,用IMAX鏡頭捕捉無垠星際的畫面,以最少的電腦特技,營造出超乎想像的影像極限,光是影像已令觀眾震撼得嘆為觀止,歷久不忘。故事繼《潛行凶間》後再創深層科幻空間,四五次元的創意想像,當成後世永恆的討論熱話,更出色是在科幻電影中滲入了鮮有的親情元素;片中一對跨越時空的父女情,絕對令觀眾感動落淚,結局如何把仿似走得太遠的劇本導回正軌,前呼後應,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4. KANO KANO 台灣
我不懂棒球規則,也不懂棒球情懷,更不懂這支熱血球隊的故事...簡單說句,我對棒球既無認知也無興趣,本片卻令我看得非常投入,愈看愈精彩,甚至感動得落淚。雖然整部電影確有可刪減的地方,亦無必要拍足三小時,但這趟「史詩式」旅程仍是扣人心弦,無論編、導、演也達上乘水平,全不感到悶場。全片成功營造一種棒球員的熱血情懷,拍來毫不造作也不煽情,無論是故事中的角色,乃至電影本身皆是愈戰愈強。重頭戲一戰氣氛營造得相當緊湊,尤有高潮氣勢,劇力萬鈞,直教不黯棒球的觀眾也屏息以待,熱血沸騰。
3. 傷失的情歌 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 比利時
的確,電影的調子可謂悲到極點,兩個多小時幾近由頭悲到尾,直教人無奈嘆息,沉重感覺久久難以釋懷。可是,拍一個悲情故事,片中可沒有一味煽情,反是透過氣氛和音樂來烘托情緒,緊扣觀眾心靈。電影的主體故事當然是悲得極點,故用上時空交錯方式來帶出這兩夫婦起跌的一生。兩個時空轉接得天衣無縫,過程如像不著痕跡,劇本結構嚴謹,更包含了大量不同的議題,各層面皆恰到好處,足讓觀眾有無限反思。男女主角牽動人心的演出無疑絕不欺場,演活了那種叫人傷心欲絕得近乎崩潰失常的感覺。本片只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作「特別放映」,實是本年的一大遺珠。
2. 霍金:愛的方程式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英國
誤以為是另一部「曬演技」而生的名人傳記片,殊不知是一部感動人心的愛情片。Eddie Redmayne如主角上身、牽動人心的演出固然能「曬演技」,更妙的是連女主角Felicity Jones也有戲可演。演出水準無容置疑,片中一段至深的愛情線刻畫起來全不煽情,過程更不造作,把一段不倫禁戀有理化,讓觀眾投入其中,深深感動,足見創作人手法之高明。在兩位演員傳神的演繹下,觀眾看著兩位主角如何克服重重難關,以樂觀積極心態去愛、去面對人生,寫來既不說教也不煽情,足叫觀眾打從心底感動,當能成為近年又一經典愛情片。
年度最愛電影: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 日本
糾結的人心百態,勾畫出一場「羅生門」式懸案,繼而把職場是非陰暗面呈現,再將恐怖人性解開,諷刺盡傳媒的荒謬且虛偽的一面。看來仿像危言聳聽,實是笑中有淚,警世色彩極強。湊佳苗典型以不同人物的視點來拼湊故事,電影後天改篇起來有條不紊、一氣呵成,兩小時內把一場極複雜的懸案圓滿拆解,線索連環緊扣,給予觀眾比《告白》更緊湊的張力。暴戾的真相後,那一記人性化的感人收筆,讓故事前呼後應,錦上添花,令人歷久不忘。
為不想明年已忘了這些優先場的作品,故特設一項「2014年觀影之2015年電影推介」: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Boyhood 美國
時歷達十二年的「史詩式人生巨著」,以同一群演員出演同一個橫跨十二年的角色,一同描繪一個家庭的成長,這藝高人膽大的手法已足令本片有能在影史上留名了。三小時的作品,把一個平平無奇的故事寫得極有感染力,看著這個男孩的成長路,同時也是我們一次集體回憶,總會在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片中借一個有批判性格的男生,既看我們在成長時遇過的矛盾與問題,同時也橫看著這個十年的社會變化與時代意義。片中不少人生哲學寫來饒有味道,看似主線不強的劇本、淡淡然的氣氛,卻叫觀眾「嗒落有味」。難得在這大膽的手法並非為拍而拍,劇本情理兼備,看著一群角色在樣子與心智上慢慢長大,效果何其震撼,足讓本片成為人生必看的電影之一。
年度最愛電影第十一至二十位(排名不分先後):
11. 愛的放題 Love’s Whirlpool 日本
12. 移動迷宮 The Maze Runner 美國
13. 廣告祭! 唔制! Judge! 日本
14. 被奪走的12年 12 Years A Slave 美國
15. 性上癮 Nymphomaniac 丹麥
16. 雙生靈 Bilocation 日本
17. 點對點 Dot 2 Dot 香港
18. 囧探出更 22 Jump Street 美國
19. 銀河守護隊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美國
20. 黑仔刑警 A Hard Day 南韓
年度最失望電影第二至十位(排名分先後):
10. 太平輪:亂世浮生 The Crossing I 中國
吳宇森雄心萬丈,拍一部史詩式戰爭愛情片,沒想到效果卻如此不堪。電影作為一個序曲,花了近兩小時去描述三對男女的愛情故事,鋪敘起來竟是何其鬆散,三段愛情線全均牽強之極,非但難令人投入到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更覺劇情造作,悶場極多,大量如夢囈般的對白也極難頂,兩小時的電影如像看了四小時。作為一部序章「首部曲」,整個故事拍來仿是獨立成章,沒有太多「留尾」的懸念也罷,最要命的是以此質素之「首部曲」,似乎「趕客」味更濃,中段看來完全失控,實難令觀眾有興趣看下去。無論台前幕後均有最佳陣容,竟可拍出如斯一部失手之作,還望吳宇森都是別再碰愛情片吧!
9. 3點終.再勾魂 3AM Part 2 泰國
泰國恐怖電影也曾有一段光陰歲月,在港也有不俗評價,惟近年水準每況愈下,這類曾經流行的「一開三」短篇故事集也風光不再。在首集已不見出色下,電影還以此「品牌」拍續集,三個故事不單毫不恐怖,水準更可謂慘不忍睹。全片製作比電視劇更失真,首個故事亂殺一通,特技與劇本之九流當令人粗口橫飛;第二個故事刻意賣弄,胡亂拼湊,已令人有離場衝動;第三個故事或是水準最出色一個,可惜情節只把首集作一「翻炒」,驚喜與創意全無。看罷全片,既不驚嚇,更敗在連「恥笑」的機會都沒有,白白浪費了個半小時,成就又一「添食劣作」。
8. 鐵人父子 The Finishers 法國
一對各有身體及心靈缺憾的父子,透過一場鐵人耐力賽來修補感情...Well,故事有點俗套,但拍來理應差極有限,真想不到差劣至此。兩父子之間的關係平淡如水,二人出賽爭勝的過程也毫無劇力可言。換在大導演手上,這個故事或能拍成兩個小時或以上,甚至是典型的「奧斯卡題材」。可是,本片拍得只有個半小時,不僅悶場奇多,觀眾更是看得難以投入。最大問題是,劇本鋪排不足,讓這段「鐵人耐力賽」來得極無意義,本質是修補兩父子關係的重要契機,拍來卻顯得有如「不肖子復仇記」般。看著父親辛辛苦苦地背著兒子走,兒子卻「花生滿地」,我真覺這是個悲劇式故事。
7. 皮下之慌 Under the Skin 英國
藝術與造作,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間。無疑,電影的影像層面非常出色,每一格畫面都如像藝術瑰寶,可是,全片劇情拍來卻造作無味,欲表現疏離的情感完全失手,想營造外星人的科幻詭異效果,也只覺故弄玄虛,甚至難以為劇情作補白。片長僅僅個半小時,卻以大量喋喋不休的夢囈式對白去支撐劇情,沒頭沒尾、劇情支離破碎,毫無意義,角色之間的關係單薄,更是可有可無。本片看來是要挑戰觀眾忍耐的極限,全場鼻鼾聲震天,有如環迴立體聲般震撼,當是難得一見的體驗,假若閣下最近受失眠問題纏擾,本片不失為一良藥。
6. 豪情 Naked Ambition 香港
多年前的《豪情》笑中有淚,為觀眾帶來了一部饒有趣味、言之有物的情色喜劇。今回務求以近年流行的「低俗喜劇」式拍法,配合無謂的3D效果,把故事照板煮碗重拍一回。可是,整部電影如在挑戰觀眾的底線,笑料無誇張無聊,硬滑稽式笑料過時沒趣,何超儀的「日語」更如當觀眾白癡;有意無意亂加粗口,更令電影拍來刻意造作,節奏非常冗長。杜汶澤多次以其接近NG邊緣的演技來演出也見反感,同一道公式,看來也不能無限次重覆吧?
5. 女神愛揀宅 Campus Confidential 台灣
一個非常白癡兒戲的故事,硬要把之搞成一部青春喜劇,那些造作而誇張的演技、漫畫化得失控的情節,無不挑戰觀眾的忍耐極限。電影欲寫一個「宅男」與「女神」之間的故事,大抵本就能帶點天馬行空,惟末段筆鋒一轉,硬要把這兩個極端形象的角色作平反,卻妄顧應有的價值觀,強行拉扯出一個離經叛道的結局,把一切情節合理化,突兀之餘更是畫蛇添足,讓原本已令人難受的電影更添反感。片中縱是偶有精警笑料,惟劇情發展下去卻愈搞愈過火,末段實在難以投入其中,可真苦了男女主角「扮鬼扮馬」的演繹。
4. 行動代號:孫中山 Meeting Dr. Sun 台灣
易智言前作《藍色大門》為台灣影壇帶來了一部經典之作,可沒想到十年後卻拍出一部反智的電影。一眾學生白白癡癡的行為,真恕難與中學生的真實行為掛勾,但見眾人「死唔斷氣」般玩足全場,低能當有趣式玩遊戲,確是愈看愈反感。假若上回導演為觀眾帶來了那份青春的慒懂曖昧,這次則似乎拍出了一部不倫不類的青春狂想曲了。
3. 蒙羅麗莎之瞳 All-Round Appraiser Q: The Eyes of Mona Lisa 日本
綾瀨遙去年一部《真愛潛行》成了一部爛中奇片,沒想到今年再為觀眾帶來一部恥笑味濃的「伏片」。看至中段,我已敢肯定本片不能用「懸疑片」的角度來看。女主角查案之「高明」已離奇得難以令人想像,更「妙」的是那錯漏百出的劇本,老早已犯駁的完全失控的地步。可是,創作人仍樂此不彼地與觀眾「互動」解謎、查兇手,結局更煞有介事地安排多場「查案」奇談,足讓全場觀眾恥笑聲震天。當中,「警員撞門」及「BBQ燒畫」的情節是必看的恥笑經典位,或能在「爛片經典情節」中留名。我很懷疑日本及法國警方看罷本片後有何感受,還是創作人真覺得當地警方智慧低至此?
2. 我愛你媽 Two Mothers 澳洲
兩個母親配兩個男孩之間的不倫戀故事,說來天馬行空我不介意,惟拍來效果卻相當造作,毫無情由,過程婆婆媽媽,手法也見累贅無力,到最後只是一部「中女狂想曲」。逾兩小時的電影拍一個四角戀的故事理應有足夠時間,至末段拖拉至六角戀也應有發揮機會。奈何電影愈拍愈不懂收結,只管不斷拍著郊區的美好風光,以及兩位男主角的美好身段。其實,這類故事理應大有可為,惟本片非但拍不出應有的趣味,更愈拍愈反感,挑戰觀眾的忍耐力,更有令人中途離場的衝動。
年度最失望電影: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The Midnight After 香港
先不談是否忠於原著,也不談是否把政治色彩寫得太露骨,這卻是陳果執導最差劣之作。片中大部份時間只圍繞在一家茶餐廳中,劇情全無推進力,一眾演員全不入戲,看著他們沒精打采地演戲,也真難投入其中。電影的製作資源有限,卻也不至於用大量極假的道具和電腦效果來充撐場面,效果竟比電視劇更低劣。片末以無稽笑料拖延時間,是否笑得出也真見仁見智。若要比較原著,即使偏離太遠也沒相干,只是劇情走向似乎比原著走得更失控,倒想看看下回怎樣「收科」,如有的話。
為不想明年已忘了這些優先場的作品,故特設一項「2014年觀看過之2015失望電影推介」:
小姐誘心 S For Sex, S For Secret 香港
葉念琛的殘酷愛情故事早已拍爛,這次還得換來一個新導來拍,效果卻是爛上加爛。說穿了又是另一回「女人很恐怖」的真相。整個故事基本上只是重覆葉念琛又一爛作《婚前試愛》的橋段,同是偷食偷食再偷食,報復報復再報復,弊在這個橋段玩了多次已無新鮮感,而黃柏基後天更不懂如何處理這故事,令電影看了逾大半部仍未正式入題。故事不斷以極其煩厭的回憶片段,以及那些賣弄露骨而非常保守的「激情場面」來充撐劇情,再配合劉心悠與周柏豪這毫不合襯的一對、以及片中大量近乎無恥的植入式廣告,不斷挑戰觀眾的容忍極限,作為2015年頭炮港產片,真可說是一個悲劇。
回望今年的電影,其實真沒哪部真的愛不釋手,也沒有哪部爛得不堪入目。像這幾年自己都刻意寫一個「爛中奇片」,推介一些像《天機:富春山居圖》這類爛得超有娛樂性、恥笑味極強、難以歸納為「爛片」的電影,不過,今年好像也沒有遇上這類的電影。我知道,這些超級爛片當然仍不乏大量提供,只是,人大了,總覺得有些電影明知「中伏」就無謂強行看,否則浪費時間,又苦了自己,且看今年像《我愛你媽》這類電影,可真是貼錢賣難受。
至於今年觀影的另一大改變,則是影碟租賃店的沒落。小弟喜歡看電影,卻很少買影碟來看,慣常做法是租影碟,把沒看的電影,或是直接出碟的電影補看。可是,這一年的影碟租賃店相繼結業,曾經在家或工作附近都有大量影碟店,如今卻一家接一家地倒閉,最終,幾乎絕跡市面。從中學時代喜歡電影開始,曾經歷過影碟店的輝煌歲月,每個大小商場都總有一家、百多元的套票、便宜至幾元租借VCD。直至法例規管,立入版權稅後,這些影碟租賃店已買少見少,我也看著DVD的價錢,由10元暴升至25元兩日一夜,最終難以支撐經營,落得結業收場。2014年,或許正是看著這個「租碟時代」正式告終的一刻吧?十年前,這一切來得很快、十年後,這一切也離場得太快,周末租影碟看的經驗也改寫了,是個很不習慣,也很不想發生的時代見證。
不過,今年觀影上有兩大難忘地方。
承蒙各位電影公關的邀請,今年真是多了很多優先場看,甚至曾試過一星期看足六場。坦言,優先場無疑也是「有伏有驚喜」,但畢竟也擴闊了眼界,欣賞了很多從沒想過會看的電影。就如今年最喜歡的《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如非發行邀請,恐怕我都不會有興趣看吧?我得重申,我並非一個犯賤得要到處「R飛」的人,我知道有其他Blogger會這樣做,我始終覺得「有就有、冇就冇」,別人願意邀請,也是對你的肯定吧?
另一難忘地方,則是今年終於圓夢了。五年前到過洛杉磯,卻因旅費不足而錯過了很多影迷朝聖地,今年終有機會上Hollywood Sign,也入了全球最大的IMAX影院,更到了Paramount的片場參觀,看盡了這伴我長大的美國電影夢。下半年又到了大阪的Universal Studios,一圓我童年時的心願,順道參加了當地的Halloween event,驚訝於把電影竟能與恐怖遊戲、鬼屋配合得天衣無縫,更勿說那充滿電影感的喪屍城設計了。此外,因工幹關係,上半年也到了不同地方觀影,如峇里超舒服的梳化影院、內地的中國巨幕等,也是夠難忘的影迷回憶。
這刻,我站在了事業的瓶頸位,不懂未來的方向,也尋求著下一步的決定。還望來年我對電影的興趣,不會因現實而磨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