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年「搞搞新意思」,以兩部香港沒作正場放映的「推薦電影」作開首
>>2014年十大在此<<
不計各大電影節,本年度一共看了約180部電影。此文標準以個人感覺為主,與電影本身質素可能略有出入。最愛的電影未必是最佳、最失望電影亦不一定是最爛;年初覺得好片或爛片、經過時間沉澱後,年尾的觀感可能又有不同。再次重申,此文純粹是個人觀感出發,如刻意挑起罵戰或人身攻擊者,其留言必刪。
年度最愛電影第二至十位(排名分先後):
10. 愛的成人式 Initation Love 日本
事先張揚出人意表結局,即使入場早有心理準備仍會大吃一驚,那是一種徹底「被耍」的震撼,卻又「耍」得夠過癮。坦言,電影的頭九十多分鐘真的水準平平、平淡得甚至有點乏味,是一部尋常不過的愛情片。可是,電影的宣傳有此一著,令觀眾在平淡的劇情中不斷搜索蛛絲馬跡與編劇「腦交戰」,依然是個具玩味的觀影歷程。乃至最後五分鐘果然語不驚人爆出一個震撼結局,不單推翻了前段的故事,竟又言之成理,亦非「為扭而扭」,完美展現了一場「愛的成人式」,是個言之有物、警世味濃的故事。整部電影在敘事、鋪排、伏線,甚至連演技、選角等範疇,全均顛覆了固有電影的常規,如何利用五分鐘扭轉一切,本片作出了一個絕妙示範。
9. 女朋友的女朋友 My New Girlfriend 法國
水準極飄忽的「O先生」,這回再次交出了亮麗成績表。「女性心事」向來是他的拿手好戲,今回大玩性別錯摸,亦男亦女再大搞易服癖,是愛情是友情甚至最親閏密又有誰知?故事帶點詭異、離經叛道,看來又滿有溫馨味道,利用性別間的偷換概念,寫一個超然的女性友誼故事。觀眾誤以為捉到了套路,誰知劇本在這個真真假假的性別背景中,竟不斷扭出層出不窮的新鮮感,乃至結局的浪漫化收筆,不單始料不及,更帶一絲感動。故事把男女之間的愛情、女性之間難以言喻的微妙友誼刻劃得淋漓盡致,又不乏幽默筆觸,是一回有趣的另類「女性閨蜜片」,創意十足。
8. 智取威虎山 The Taking of Tiger Mountain 中國
別看這是一部內地電影(還得是改篇自「樣板戲」)便一沉百踩,徐克此作卻拍出近年鮮見的火喉。電影揉合了諜戰與戰爭題材,再滲入了爾虞我詐、互有攻守的臥底元素,過程鬥智鬥力,完全抹去「樣板戲」的味道,令全片無論視覺效果與劇情均相當精彩,成就了一部新世代的大型動作鉅獻。凌厲的3D效果出神入化,讓人如同身歷其境,當能堪比荷里活頂級大片;片長超過兩小時,在絕佳的節奏調度下,看來毫無冷場,緊張得一氣呵成,戲味濃郁也娛樂性十足。梁家輝與張涵予近乎入魔的投入演技,渾身是戲,令幾場喋喋不休的文戲精彩絕倫,年度一大華語力作!
7.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Boyhood 美國 (2014年觀影)
時歷達十二年的「史詩式人生巨著」,以同一群演員出演同一個橫跨十二年的角色,描繪一個家庭的成長,這藝高人膽大的手法已足令本片在影史上留名了。三小時的作品,把一個平平無奇的故事寫得極有感染力,看著這個男孩的成長路,同時也是我們一次集體回憶,總會在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片中借一個有批判性格的男生,既看我們在成長時遇過的矛盾與問題,同時也橫看這個十年的社會變化與時代意義。片中不少人生哲學寫來饒有味道,看似主線不強的劇本、淡淡然的氣氛,卻叫觀眾「嗒落有味」。難得在這大膽的手法並非為拍而拍,劇本情理兼備,看著一群角色在樣子與心智上慢慢長大,效果何其震撼,足讓本片成為人生必看的電影之一。
6. 我的少女時代 Our Times 台灣
可能是年度最具話題的華語片之一,經過「那些年」後,再一次重拾大家的少男少女時代。全片架構清晰,把一段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青蔥歲月,拍得華而不實、莊諧並重、既喜亦悲,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轉變,不難令觀眾想起少年時代的那個徐太宇或林真心,單是這份共鳴感,已值得叫觀眾無限回味了。或許,電影真的過份「計算」,相信男觀眾入場前,怎也想不到片尾筆鋒一轉,竟從男生角度出發,寫出一個大部份人都曾經歷過的戀愛遺憾,卻成功把男女觀眾都盡攬市場。散場一刻全場哭成淚人,已成一個年度觀影的奇觀。對,電影的確很「計算」,但「計算」得令人受落。
5. 頭條殺機 Nightcrawler 美國
不單是一個「為新聞可以去得幾盡」的故事--當然,主線一段「做新聞」配兇殺案的題材,確實黑色味濃,實則更對傳媒作風作出強烈的諷刺。不過,本片更精彩是描述一個「賤格老細」如何「打沉新人」的副線。那些刁心刁肺的對白,廣大打工仔看來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老細」為繼續向上爬,作出種種滅絕人性的行為,更可成「打工仔向上爬」的秘笈。劇本從勵志化身成一個驚慄故事,既具諷刺亦帶警世意味,案情發展頗具心思。末段劇情連環緊扣,看著主角如何見招拆招,一個看似離經叛道的故事,想來又全無漏洞,劇力迫人,戲味濃郁得無處宣洩。Jake Gyllenhaal極心寒的演出,絕對能堪年度最佳男演員之一,從此,奧斯卡將欠他一個提名。
4. 百日告別 Zinnia Flower 台灣
雖是一個悲得要命的故事,卻出奇地叫觀眾愈看愈著迷;感情縱壓抑得一個欲哭無淚的地步,又把一段一個人的思憶拍得多麼刻骨銘心。全片或無刻意的高潮起伏,兩個時空、兩個人物,一同踏上一段「療傷之旅」,寫來感情細膩動人,在絕妙的剪接下,兩人似乎二為一體。林嘉欣無懈可擊的演技,更讓觀眾仿與主角同步,到了某個臨界點,淚水才掉下來。一個悲到盡處的故事拍來毫不煽情催淚,不單來得那麼寫實動容,也達震撼人心之效,是導演林書宇繼《星空》後的又一傑作了。
3. 來自日記的妳 The Teacher’s Diary 泰國
請恕我覺得《五個小孩的校長》嚴重過譽,若真要看教學熱誠,本片明顯比該片更為立體。片中兩位教師的教學理念、活學活用的教學方針、堅持對小孩子的有教無類,連非身為教師的我都深深被感動。故事從一個水上學校,側看泰國的水鄉情懷、社會對教育只為催谷與金錢的出發點,寫來恰到好處,帶有人文情懷。驚喜的是,片中一段愛情線寫來清新動容,既幽默也窩心;平行剪接兩個時空的男女主角內心世界,除了最後一分鐘,他們均全無相遇,道盡了塵世間兜兜轉轉的緣份,浪漫氣息濃厚,感染力超強。在零催淚彈的情況下,竟感動得叫觀眾禁不住落淚。的確,這一年裡有許多部愛情電影上映,卻無一像本片所刻劃的情感般自然流露、從心感動得我。可能,本港大部份觀眾甚至不知道本片曾上映過,但無論用甚麼辦法也好,值得找來看看的。看罷自會明白,泰國電影除了恐怖片和Tony Jaa外,還有佳作的。
2. 復國者聯盟 Assassination 南韓
縱有全智賢作賣點,更大破南韓當地票房紀錄,香港卻備受冷待,實在可惜。全片雖然片長達140分鐘,拍來毫無冷場,劇力迫人得如坐針氈,完全緊貼椅背達至零「廁所位」。在風雲變色的上海灘頭,執行連場暗戰式刺殺任務,一眾角色敵我難分,再加上連串始料不及的變卦,既是臥底也有反臥底、局中有局再有局,把戲味推向頂峰,追看性高得讓人心跳加速。幾場主要的動作場面,拍來比導演前作《盜賊門》更為可觀,尤以末段一場教堂浴血戰最為精彩,場面調度與火爆力度歎為觀止,把抑壓了兩小時的情感盡情釋放,這場鎗戰當可從此在影史中留名了。
1.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 美國
Pixar連「伏」幾作、飽受劣評後,終於痛定思痛,拍一部回復高峰時期的水準作。電影膽敢捨棄素以兒童為主的市場,反以成年觀眾角度入手,拍一部足教成年觀眾哭成淚人,卻教小孩滿腦子問號的電影。一承Pixar的固有創意,把一連串的「感情」、「夢境」與「思想」形象化,繼而以傳統冒險故事包裝,想像之前衛已教人拍案叫絕。劇情延伸下去,談一個個被遺忘了的童年回憶,已教觀眾禁不住落淚,終至一句「Bring her to the moon for me」成功叫全場徹底哭崩,是控制感情的高手之作。末段語不驚人的信息,彰顯每個人「沒有經歷過人生的低潮,怎會明白快樂的美好」這個大道理,過來人定必「嗒落有味」,讓本片看來更覺立體。若觀眾乖乖看畢字幕才離場,片末再一句「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our kids, please don’t grow up, ever」,大抵是電影史上,鮮有於片尾字幕還能叫觀眾鼻子一酸的句子。
年度最愛電影第十一至二十位(排名不分先後):
11. 哪一天我們會飛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香港
12. 狂野行 Wild 美國
13. 踏血尋梅 Port of Call 香港
14. 閃亮的歌聲 La Famille Bélier 法國
15.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美國
16. 逆時空狙擊 Predestination 澳洲
17. 末日先鋒:戰甲飛車 Mad Max: Fury Road 美國
18. 王家欣 Wong Ka Yan 香港
19. 毒裁者 Sicario 美國
20. 來自星星的pk pk 印度
特別推介:
以下兩部同為本年度的出色驚喜作,可惜香港沒作正場放映,故亦另設一欄位作特別推介。
智能叛侶 Ex Machina 英國
世界各地屢獲好評,甚至被選為年度最佳電影之一,香港竟然不作上映,實是一部滄海遺珠。也難怪,在香港這個商業掛帥的社會中,這部科幻電影沒有動作特技大場面,更只有四個演員、一個場景,實難叫普羅觀眾投入。可是,這正正是電影「考功夫」的關鍵。全片以「人工智能實驗」為題,營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讓男主角慢慢「入局」,繼而談的不單是「人工智能」的道德問題,更是一個「人工智能」「醒覺」的故事。同時,藉著這個人工智能的成長,也暗喻每個人成長階段必經之路 :從一個毫無雜質的個體,不經意滲入了種種劣根性。劇本不單極具前瞻性與警世意味,末段連番始料不及的設計,更讓電影峰迴路轉。一個既無血腥亦無「扭橋式驚奇」的收筆出奇地震撼,卻又震撼得那麼美麗,足教觀眾畢生難忘。
Unfriended 美國
與《智能叛侶》「同病相憐」,一個全無知名演員班底、大型電腦特技的恐怖故事,單靠全程Skype視像對話,竟拍出一部自《午夜靈異錄像》後最出色的「恐怖偽紀錄片」。劇透一點,真正的恐怖場面可能不足一分鐘,卻藝高人膽大地透過全視像對話方式來作主線,效果出奇地討好,緊張氣氛更勝大量「失驚無神嚇你一驚」的恐怖片。電影透過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視窗、社交軟件,製造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迫供」場面;神秘力量並非重點,而是一眾好友所潛藏的陰暗面才叫觀眾膽戰心驚。看畢《戀10,000公里》後再看這部全視像對話的恐怖片,便知道同樣拍法可以有多精彩!
年度最失望電影第二至十位(排名分先後):
10. 邪靈2:滅世鬼童 Sinister 2 美國
拍恐怖片不恐怖,不難,但拍一部恐怖片、一部打正旗號賣「恐怖」的恐怖片,竟然悶場多得要「捱」足個半小時,也有夠厲害了。延伸自首集一個充滿創意的破格故事,拍來竟是個狗尾續貉的爛故事;恐怖不足也罷,連帶劇情都拖泥帶水、毫無推進力,中段更無厘頭突變成一個疑似愛情故事。首集的「邪靈」、「鬼童」全均玩味十足,結局更有一記驚人的「扭橋」,來到續集卻有形無神;一眾「鬼童」對變態錄像之解讀,仿成了一個無厘頭的「兒童放映會」般搞笑。整部電影本已支離破碎、情理不通,看至結局更是隨心所欲胡混完場,那種爛得入肉的地步,即使作為「影碟電影」都太不堪,竟拿來上正場?
9. 花街柳巷 Angel Whispers 香港
場內粗口橫飛、恥笑聲不絕,一下子真讓你招架不來,誤以為下一部《天機:富春山居圖》就此橫空降世。說穿了,故事就是牽強地要安排一眾妓女於一座仿與現實時空不符的唐樓中殺殺殺。你可能說這是千篇一律虐殺片的橋段,但本片卻「更進一步」。各類牽強的理由實在令人失笑,像是大門被鎖便不能逃生、因為怕自己或同伴被遣返,生命受威脅也不報警、明知生死存亡一刻,還偏要分道揚鏢...連場追殺過程已荒謬得叫人搖頭嘆息,誰知低處未算低,結局連番始料不及的「終極真相」,是哪個天材想出來?可真完全叫觀眾看得崩潰,連恥笑都笑不出來。相信,初執導筒的吳家麗(本片為合導之作),將永不願意承認拍過此作。
8. 小姐誘心 S For Sex, S For Secret 香港 (2014年觀影)
葉念琛的殘酷愛情故事早已拍爛,這次還得換來一個新導,效果卻是爛上加爛,說穿了又是另一回「女人很恐怖」的真相。整個故事基本上只是重覆葉念琛又一爛作《婚前試愛》的橋段,同是偷食偷食再偷食,報復報復再報復,弊在這個橋段玩了多次已無新鮮感,而黃柏基後天更不懂如何處理這故事,令電影看了逾大半部仍未正式入題。故事不斷以極其煩厭的回憶片段,以及那些看似賣弄露骨,實則非常保守的「激情場面」來充撐劇情,再配合劉心悠與周柏豪這毫不合襯的一對、以及片中大量近乎無恥的植入式廣告,不斷叫觀眾「望錶連連」。作為2015年頭炮港產片,真可說是一個悲劇。
7. 獵狐捕手 Foxcatcher 美國
上映時曾被認定為奧斯卡熱門電影之一,拍來卻有形無神,更稱得上是一部無病呻吟、賣弄演技之作。電影的調子緩慢,或許是導演的一貫風格,但本片調子慢得幾乎沒有任何起伏可言,還未看至中段,在場已發出了此起彼落的鼻鼾聲。的確,電影有不少情節可讓主角「曬演技」,正因為這大量「為曬而曬」的無謂情節,令電影空洞無物、支離破碎,觀影當日更有大量觀眾中途離場。故事在零推進下還不斷亂搞支節,浪費觀眾時間去堆砌一堆賣弄的影像。若這麼一部爛片都能堪奧斯卡五項題名的話,真替其餘更多遺珠不值。
6. 共犯 Partners in Crime 台灣
張榮吉前作《逆光飛翔》一鳴驚人,次作拍一部帶點陰暗的電影,竟成了一部鬆散無味的劣作。劇本借三個男生的友誼,側看一段網路欺凌的驚慄式故事;看似略帶懸疑色彩的故事,拍來鬆散凌亂,看了大半部電影還未正式入題,結構之混亂似乎電影開拍時,連劇本都還未寫得好。劇情愈搞愈鬆散,乃至末段時還亂搞更多支線,令電影漏洞處處,得靠無數個巧合才能成事,讓全片虎頭蛇尾,險達爛尾邊緣。
5. 惡之食女 Over Your Dead Body 日本
三池崇史瘋了嗎?若觀眾誤以為這是一部恐怖片而入場,肯定會「媽聲四起」,又或說,無論你抱甚麼心態入場,都一定會「媽聲四起」。電影找來了經典日本恐怖傳說「四谷怪談」作背景,誰知竟是寫一個重覆又重覆、單調無味的舞台劇故事,劇本欲透過「虛實交替」的時空來帶出受情傷女人報復的故事,寫來婆婆媽媽、拖拉冗長,縱使末段勉強有點血腥狂暴的畫面,拍來卻是「慳水慳力」,成就三池崇史又一極限劣作。或許,觀眾不宜飯前觀看的原因,是因為看畢全片會怒得沒有胃口?
4. 戀10,000公里的愛 10,000KM 西班牙
一對異地戀的情侶只能透過視像通話維繫感情,看來是個很有玩味的題材,若拍得好的話。整部電影除了片初一段無謂的長鏡外,真斗膽全片只透過視像對話來充撐,也敗在故事完全沒有任何主線可言,只看著一對男女彼此間如夢囈般的碎語,劇情全無任何發展或推進力,精神不佳者入場肯定昏昏欲睡。電影的設定亦很有問題,男女主角分開不足一年,其實根本難寫出一段「Long distance」的矛盾,而女主角設定為著名攝影師,照片竟比普通人拍得更無特色。末段依賴大量「Google街景」場面來充撐時間也叫人嘩然,可見製作水平有多高。看著男女主角極其冗長的無病呻吟,終令中途離場者眾,能成功捱得完場的話,請給自己掌聲。同類電影,請看《Unfriended》,高班十倍。
3. 男朋友. 男朋友 Night Flight 南韓
宣傳上仿似是個同性戀故事,看來又只屬電影的一小部份,而全片表達議題過多,多得近乎凌亂的地步,也直教整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看畢兩小時都不知道其中心思想。故事看似要借一個同性戀少男的眼中,側看當地的社會及校園欺凌問題,但兩者終歸難以混為一談,全片東拉西扯,不斷挑戰觀眾的忍耐力。當中,有關校園欺凌的情節相當牽強,「欺凌」的原因更達「小學雞」級數,不期叫觀眾看得無名火起。我不明白,南韓每年有許多滄海遺珠都沒機會在港上映,為甚麼這部爛得透徹的作品竟能上映?
2. 進擊的巨人2: End of the World Attack on Titan: End of the World 日本
當上回《進擊的巨人》已夠爛時,下集竟可拍出一個更不堪入目的故事來。電影無厘頭變成特撮片也罷,更要命的是劇情可以毫無情由、隨心所欲地胡亂穿插,完全妄顧觀眾感受,可說是無恥地爛下去。一個「蘋果人」設定之離奇,當真令人懷疑編劇執筆時,是否神智不清,更要命是一眾角色的背景性格隨時話變就變,末段變得已近失控的地步,那亂來的程度,成功為全場帶來恥笑不絕之聲。一眾角色的死法尤具恥笑力,一場「拉斷高塔自殺」的戲份,不單叫觀眾笑得掌聲雷動,其智障的程度,算是永恆經典了。
1. 超能勁處男 Virgin Psychics 日本
園子溫好歹也曾是灸手可熱的新生代導演,可惜水準每況愈下,終拍出了這部底線極限的大爛片來。全片劇情堆砌乏力,完全沒有情理或基本故事可言,不單無聊當有趣,所謂的笑位竟叫全場鴉雀無聲,拍一部喜劇爛得這地步,也算是難得一見了。電影笑不出,更要命是全片毫無情由地大賣女性胴體,惟所謂的「解放性慾」情節,竟只看著一眾穿著內衣的少女扭來扭去,尺度去得不夠盡,更覺電影只為剝削女性,滿足園子溫的一己瘋狂性幻想。看罷全片,不單是覺得全無可取之處,更幾達反感之地步。
由於今年觀影的失望作品,甚至爛片過多,故此列亦多設十部「推介」作品。
年度最失望電影第十一至二十位(排名不分先後):
11. 神奇4俠 Fantastic Four 美國
12. 留給最愛的情歌 The Last Five Years 美國
13. 史諾比:花生漫畫大電影 The Peanuts Movie 美國
14. 心蹤罪 Dark Places 美國
15. 8步成屍 Contracted: Phase II 美國
16. 進擊的巨人 Attack on Titan 日本
17. 王朝的女人 – 楊貴妃 Lady of the Dynasty 中國
18. 特務傻的孖 American Ultra 美國
19. 鬼驅人 Poltergeist 美國
20. 極限追捕 Point Break 美國
特別推介:
以下兩部電影同為本年度的「出色」失望作,「可惜」香港沒有作正場放映,故亦另設一欄位作特別推介。
著草雙嬌 Hot Pursuit 美國
別管是否值得,Reese Witherspoon好歹也曾是奧斯卡影后,而今年的《狂野行》亦水準不俗,竟會接拍這麼一部大爛片。劇本走的是一類互不扣弦拍檔上路的公路電影,奈何兩位女主角之間非但毫無火花,一個個硬滑稽的笑料更叫人看得搖頭嘆息,而兩女超浮誇的演繹,更令電影的難看度倍數提升。看似是一部喜劇,最好笑的笑位已在預告片中看盡;全片悶場連連,只淪為一部胡鬧無聊透頂、慘不忍睹的大爛作。香港臨時抽起不上映,實屬明智之舉。
午夜來嚇:靈異凶間 Paranormal Activity: Ghost Dimension 美國
《午夜靈異錄像》系列爛得難以「埋尾」,創作人亦專業地跟隨「遊戲規則」玩下去,總算能夠「爛尾地埋尾」,若這真為「大結局」的話。坦言,電影為扭轉前幾集的爛味,已力求突破,但全片無謂地為3D效果加入過多電腦特效,劇情上大搞空間轉移、時空交錯,完全超脫了系列原有那種「看不見更驚心」的氣氛效果。加入這類特效後,觀眾已不能把之當為「偽紀錄片」去看,畢竟實感已接近零;若作一部恐怖片,片中的恐怖位太「小兒科」,劇情也悶不堪言。哪管創作人再有心去把「爛片」導回正軌,結果,仍是一部爛片。
總觀今年的電影,其實也蠻極端,無論是最愛或是最失望,要選二十部都真有點難度,並非太難選,而是太多「好片」或「爛片」了,反倒「中間位」者卻不多。例如,暑期檔幾部電影像《凸務Madam》、《侏羅紀世界》、《絕地狂逃》等片其實也水準不俗,奈何自己一貫定下了的「二十部」框架也不想「濫選」,算是近年較難選的一年吧!反倒這一年喜愛的華語電影多了,像年尾的《哪一天我們會飛》、《王家欣》、《踏血尋梅》都是鍾情之作,當然還有大熱作品《我的少女時代》吧!印象中,這年喜歡的華語電影,好像是近年之冠。
說起暑期一眾作品,2015不單是各電影公司的「票房豐收年」,好像也是我們這一代、一些80與90年代的集體回憶湧現。先不談質素優劣,也不談創意倒退,但見這一眾經典系列都強勢回歸,如《職業特工隊》、《侏羅紀公園》、《未來戰士》、《Mad Max》、《鬼驅人》、《星球大戰》等後續作,入場前光看電影預告片,先叫人滿心期待;甚至,入場前不斷「溫習」回舊作,真想起了我們的美好8, 90年代。雖然「無限翻拍」確是此風不可長,但這年系列回歸電影之多,倒真製造了一個個哄動話題。無論是驚喜或失望作,都成就了觀眾一場完美的集體回憶了。
至於失望之作如《超能勁處男》、《進擊的巨人2: End of the World》、《男朋友.男朋友》等片,個人覺得已超越了「爛」或「失望」之界線,可說是挑戰觀眾的忍耐極限,其難頂透徹,倒是近年之最了。這一眾散場後從心感到反感的電影,亦屬近年之冠。
今年正值自己的事業低潮,失業達超過半年的時間,卻能給我專心去發展兩個網誌。
其實,自己一直有另外一個旅遊專頁,今年閒極無聊,開始著手把兩個網頁合拼,亦與不同機構合作,搞一些座談會、分享會、抽戲飛等活動,算是有點成效。雖然,這些活動同時又吸引了「分身王」、「抽飛黨」、「日本片唔彈得、內地片唔讚得」等奇怪人士,卻成了專頁內有趣的漣漪;一眾滋事份子「搞事」後,反成了讀者的笑料泉源。新一年,這個兩者「合拼」的網站也開始試行,目前仍有不少細節在改善中,希望大家會喜歡或習慣吧!
事業低潮讓我當上了「廢青」,這一年去了幾趟旅行,親歷了各個電影場景、體驗了各地不同的戲院文化,仍是難忘的經歷:在巴爾幹半島便宜得幾乎「睇戲唔駛錢」;在威尼斯感受過電影世界不時出現的浪漫水鄉;在波蘭「尋找兩生花」、走進電影中常見的集中營,有了一趟沉重的體驗;在新加坡一睹全亞洲最大之一的銀幕、參觀了有趣的DreamWorks動畫製作展覽;在廈門見識到內地戲院質素可以有多不堪;在日本再度走進Universal Studios的電影世界,一圓去年帶點遺憾的夢...看來,這一年雖然經歷夠不堪,但有得必有失、有失亦必有得,也不算毫無可取之處吧?
最後,在此亦感謝各位電影與旅遊機構的公關朋友,這一年你們不斷邀請我參加各類型活動與優先場放映,不單擴闊了我的眼界與人脈,更讓我知道自己一直默默經營,市場上真有人會留意的。很多人常會覺得我「收咗錢」,是「收錢去讚」、「收錢去彈」,澄清多次依然會有人到處抹黑,我都不再繼續解釋了,就當偶爾用以自嘲,清者自清就夠。
我不敢奢望能以Blogger身份致富,或是名揚四海,我倒希望能用這兩個網誌帶來一點生活上的改變。「晞。觀影記事」,明年將要踏入我第八個經營的年頭了。當日「開Blog」時,我並沒想過自己會努力堅持寫下去,我覺得,這也是時候有多點發展方向了。
這,是我在2016年的目標。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